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131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化及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土壤形成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累过程、盐渍化过程、钙化过程、黏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人为熟化过程

盐基饱和度与土壤肥力范围:

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盐基饱和度常常被作为判断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大于80%一般认为是很肥沃的土壤,50%-80%为中等肥力土壤,低于50%的土壤肥力较低。

土壤酸度:

土壤酸度是土壤酸、碱性的简称。

土壤酸度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土壤活性酸常用酸性强度指标表示;

而潜性酸则用容量指标表示。

植物根系分类:

从整体上分成:

直根系(定根:

主根、侧根)、须根系(不定根)

植物根系养分吸收途径:

截获、质流、扩散

植物肥料需求关键期:

①植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

②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必要性:

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专一性:

这些必须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悬殊,但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其他营养元素所不能替代的,而且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时,植物都会出现独特的缺素症。

只有在补充该元素后才能使缺素症消失。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直接性: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同等重要律:

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独特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其在植物体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是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浓度进入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载体学说:

离子通过质膜的运输与细胞代谢产物或某种富含能量的物质有关,这种能运输离子的物质称为载体。

施肥环节分类:

矫正施肥,平衡施肥,维持性施肥

营养临界期:

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

最大效率期:

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报酬递减律:

在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是增加的,但是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是依次递减的。

植物缺氮表现:

磷素缺乏:

(1)缺磷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物合成过程都有影响。

(2)供磷不足时,细胞分裂迟缓、新细胞难以形成,同时也影响细胞伸长。

所以从外形上看:

生长延缓,植株矮小,分枝和分蘖减少。

(3)植物缺磷的症状常首先出现在老叶。

(4)缺磷的植株因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有糖分积累而形成花青素(糖苷),许多一年生植物的茎呈现典型症状:

紫红色,症状从茎基部开始。

磷肥与植物品质:

与植物产品品质有关的含磷化合物有无机磷酸盐、磷酸脂、植酸、磷蛋白和核蛋白等。

增施磷肥对作物品质有如下作用:

(1)提高产品中总磷量。

(2)增加作物绿色部分的粗蛋白质含量。

(3)促进蔗糖、淀粉和脂肪的合成。

(4)使蔬菜上市表观,果实大小,耐贮运,味道特性等都有所改善。

水田氮肥最佳形态及原因:

铵态氮肥,能被土壤无机胶体吸附或固定,移动性较小,不随水流失,肥效长缓。

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水、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崩解和分解作用。

碱化度:

指土壤胶体上吸咐的交换性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胞间连丝:

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钙镁磷肥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包括Ca3(PO4)2、CaSiO3、MgSiO3

铁铝土成土过程及改良利用:

成土过程:

脱硅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循环过程是铁铝土的两个最主要成土过程

改良利用:

1开发利用的原则

(1)要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指导开发利用

(2)要用大量农业和立体农业的观点来指导开发利用(3)要用国土整治的观点

2综合开发治理,科学利用改良

(1)以林为主,农林结合

(2)发展草业,草牧业结合(3)保土为主,保、用、养相结合(4)以培肥为主,肥、水改制相结合

土壤分类系统采用上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合理施用过磷酸钙原则是:

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具体有效施用方法有:

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根外追肥。

影响植物磷吸收主要因素有:

1、作物种类和生育期

(1)喜磷作物〉一般豆类、越冬禾本科>

水稻

(2)根系发达、多或有菌根的作物吸磷多(3)幼苗期对磷的要求高

2、介质的PH

3、伴随离子

(1)促进作用:

NH4+、K+、Mg2+等

(2)抑制:

NO3-、OH-、CL-等(3)降低磷有效性的:

Ca2+、Fe3+、Al3+等

4、其他坏境因素:

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等

土壤磷固定类型和机理:

1化学沉淀机制

(1)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碳酸钙或方解石以及交换性钙生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和羟基磷灰石等难容性磷酸钙盐

(2)在酸性土壤:

水溶性和弱酸性磷酸盐与活性铁、铝离子或是胶体上的交换性铁、铝反应,生成难容性磷酸铁、铝沉淀

2吸附固定通过吸附固定在土壤表面

3闭蓄机制:

磷酸盐被溶解度小的氧化铁胶膜包被起来而降低磷的有效性的现象

4生物固定:

土壤微生物吸收水溶性磷酸盐,使水溶性磷转变为有机态磷。

几种作物的有益元素:

Si对于水稻、Na对甜菜、Co对豆科作物、Al对茶树

质外体和共质体通道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

2.成土矿物是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3、风化及分类: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和睡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分为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分化。

4、地质大循环是指岩石从风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

5、生物小循环是指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6、残积物是指岩石风化后就地堆积而成的风化物。

7、运积物是指母质经外力作用而迁移到其他地区的物质。

8、硝化作用是指氨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9、反硝化作用是指反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通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成气态氮的过程。

10凋萎系数是指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是植物可利用土壤水分的下限,也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下限。

11、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

12、土壤侵蚀是指地表土壤或成土母质在侵蚀外力作用下被剥蚀。

转运和沉积的整个过程。

分为水力,风力,重力,冻融,人为。

防治:

工程措施:

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护岸工程;

生物措施:

造林种草,农林牧综合经营;

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法。

13、最小养分律是指植物的产量由土壤中含量相对最小的有效养分决定

14有益元素:

有些化学元素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对植物生长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促进作用则称有益元素。

例如:

Se、Si、Na、Co、Al、V、I、Cr、As、Ta

有害元素:

重金属元素等

15大量元素CHONPKCaMgS

必需元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

16长石水化产物:

长石经过水化生成水云母,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蒙脱石;

在酸化脱硅条件下高岭石。

17、土壤酸度:

是土壤酸、碱性的简称。

18、质外体:

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等。

19、共质体:

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20、扩散:

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离子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面迁移的过程。

21、截获:

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截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22、质流:

指由于蒸腾作用和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23、不可替代律:

植物的每一种必需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

24、碱化度:

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25、土壤剖面:

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他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26土壤肥力:

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

27、田间持水量:

是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28、植物肥料需求关键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28、植物营养临界期:

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

29、夜潮:

白天土壤表层晒干,夜间降温,底土温度高于表土,水汽向上运动,遇冷凝结,使表土恢复潮湿。

29、冻后凝熵:

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

30、叶部施肥:

31、叶部营养(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

32、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33、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中某种水分类型的最大含量,随土壤性质而定,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故称水分常数。

33、胞间连丝:

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34、钙镁磷肥:

又称熔融含镁磷肥fusedcalcium-magnesiumphosphate(fertilizer),是一种含

有磷酸根(PO43-)的硅铝酸盐玻璃体。

主要成分包括Ca3(PO4)2、CaSiO3、MgSiO3。

是一种多元素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培育大苗时作为底肥效果很好,植物能够缓慢吸收所需养分。

35、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36、土水势:

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的差值。

37、土壤空气:

是土壤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中的气体部分。

土壤空气组成特点:

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二O2含量低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还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同时水汽含量基本饱和。

38、土壤荒漠化:

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

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

"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39、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又称代谢性吸收,与被动吸收相反,这是一个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是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或化学电梯度进入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40、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是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之一,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