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3028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doc

黄继光邱少云

空中英雄:

王海

特级英雄:

杨根思

“最可爱的人”

1.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舍家为国、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

2.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3:

我们应该学习志愿军战士的哪些精神

三.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在网络的论坛里,有人把“抗美援朝”说成是“用人民的鲜血喂狗”。

结合所学的知识,批驳上述观点。

我国为什么要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四.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结论: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一五计划”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4: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问题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起止时间:

1953年——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主要成就

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南昌飞机制造厂(制造第一架飞机)

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川藏公路③青藏公路④新藏公路

⑤宝成铁路⑥鹰厦铁路

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展示知识网络图表:

五.问题1: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哪个方面?

哪一个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新兴的产业部门有哪些?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郧——邓稼先

“共和国的脊梁”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模范人物的什么精神呢?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六.“以粮为纲”、“以钢为纲”。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小社并大社,人多力量大”,“一大二公”。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运动的状况?

2.从这次运动中,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七.材料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的基本任务是: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

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

(至少三项)(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

(3分)

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⑴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分)

⑵“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

(2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⑶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九.材料一: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

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

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

(至少举两例)(4分)

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十.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

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

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

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

十一。

.阅读下列材料

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

“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

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

⑵请你写出: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会徽是“”、主题口号“,”。

(6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做什么?

十二。

材料一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江泽民材料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江泽民

(1)材料一中,江泽民的这段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的?

我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分)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

(2分)  

  

(3)这一构想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基本含义是什么?

(3分)  

(4)通过这一构想我国成功地解决了哪些问题?

(2分)    

十三。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决定把什么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2分

十四。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

“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

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

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

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十五、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

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

(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

(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

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7)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

十六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