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00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

“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先进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中职卫校的学生。

这些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由于他们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因此,我一直把本文作为卫校学生的重点授课篇目之一。

教学方法:

(一)教法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以下三种教法。

(1)讲授结合法。

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要想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四种境界,就要重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结合探究讨论等方法。

在本节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法

(1)掌握质疑思辨法。

(2)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3)学会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对于中职生来讲,学法的指导以及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途径。

叶老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学习指导和能力训练上,我设计了以上三种学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

¡

°

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

卖钱。

±

卖了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孩子。

有了孩子呢?

放羊。

这就是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你们认为他的人生有意义吗?

(学生自由回答)

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作用是多么重要!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追求?

决定人生追求的因素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的境界》,看一看哲学家对人生有什么看法。

(板书课题)

好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导语的设置应该由浅入深,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设置了如下导语:

以放羊娃与记者的对话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如此便自然而然的将学生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当中。

(二)介绍作者(4分钟)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

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曾以¡

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

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

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这一环节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课上我再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做出补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10分钟)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1)觉解:

了解和自觉。

(2)天民:

明乎天理、适乎天性的贤者。

(3)无明:

佛典中指¡

痴¡

或¡

愚昧¡

,引申为不自觉,没有觉悟。

(4)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以静坐默念为主要修行方法。

(5)超道德价值: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6)出世与入世:

出¡

入¡

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

世¡

则指凡尘俗世。

朗读的目的首先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进行阅读理解的关键环节。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7分钟)

(1)第1自然段:

提出主旨。

(2)第2-6自然段:

人生的四种境界。

(3)第7-10自然段:

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以及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这是进行阅读理解最好的方法。

要求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理念和大体走向,理清行文思路。

3.师生合作,详细讲解。

(20分钟)

本环节我对人生四境界进行讲解。

采取师生互动,一问一答,引导点拨的方法讲授。

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作者提出人生有四个境界,是哪四个?

点拨: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2)这四种境界各有什么特点?

例举生活实例。

点拨:

¢

Ù

自然境界:

被动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则,懵懂无知,纯人。

②功利境界:

主动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俗人。

道德境界:

主动做多社会有利的事情,事事讲道德,贤人。

天地境界:

主动适应宇宙自然的法则,与宇宙同一,圣人。

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

你渴了就喝水,冷了就穿衣,这是什么境界?

(自然境界)现在我不但要喝水,还要喝纯净水,矿泉水,因为能治病,起码保健,这是什么境界?

(功利境界)现在我要喝水,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

这是什么境界?

(道德境界)我现在接着喝水。

我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我喝水是因为渴,因为我必须顺其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

这是什么境界?

(天地境界)可见,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呀。

大家以后要多喝水,有益健康。

此环节我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就¡

喝水¡

这一行为设置四种境界。

通过实例融会贯通,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增添兴趣。

(3)区分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境界

觉解程度

为谁的利益

所做事意义

自然境界

顺着本能或习惯,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顺心而为

没有意义或少有意义

功利境界

意识到自己

为自己的利益

有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

了解到是社会的一部分

为社会的利益

有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

不仅是社会还是宇宙的一员

为宇宙的利益

有超道德价值

(4)四种境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种境界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就个人来说更不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境界。

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人的精神境界,都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

我之自觉¡

的过程。

(5)作者真正的写作理念是否只在于告诉我们人生的四种境界及其关系?

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递进式的推进,要求学生紧靠文章,以培养学生沉下心来,走入文本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4.设问解答,重点研读(25分钟)

(自由讨论,引导点拨)

(1)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

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后面有句话说,¡

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

有害,不道德;

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

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2)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本人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

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

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

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得到的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3)¡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是什么意思?

人应该成为的人¡

又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所谓¡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4)¡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是对于他们也就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个人都不完全相同。

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

(学生发散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乞丐吃饭只要求吃饱,他们追求自然境界;

有些人吃饭比较讲究,少吃多餐,多吃蔬菜,注重养生他们追求功利境界;

有的人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他们追求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吃饭是因为饿,因为必须顺其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他们追求天地境界。

(5)如何理解¡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就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

这与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

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

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

天民¡

,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6)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

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

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这一环节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学生是有话可说的,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14分钟)

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是否周全?

而其中的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情况?

2.天地境界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