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资源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的开发意味着它的价值增长,表现了资源可增值性特点。
4、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1)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3)自然资源是社会劳动的对象。
5、可再生资源:
是指可连续而稳定地为人类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是指相对于人类的自身再生产及人类经济再生产的周期内不能再生的各种地质和半地质资源,这些资源是随着消耗而逐渐减少的,短时期内不能恢复。
6、硬资源:
是指主要在量上,或归根结底表现为量上地稀缺性地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
软资源:
是指主要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地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软资源的特点:
①软资源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
②软资源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
③软资源具有共享性。
软资源的作用:
1)软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使自然资源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多;
主要表现在:
①使原先不为人们注意或不明其用途的资源得以利用;
②不但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使以前难以利用的低品位矿藏获得了工业利用价值;
③拓宽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3)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7、资源科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
1)对象:
资源科学是以人与资源关系为对象,研究资源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预测、调控、利用和保护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科学。
2)主要研究方法:
传统的研究方法、资源的遥感调查、资源数据库、资源信息系统、投入产出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3)任务:
①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②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理;
③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④研究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与潜力;
⑤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
⑥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⑦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4)理论基础:
①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
②物质循环原理;
③地域分异规律原理;
④因地制宜原理;
⑤自然节律原理;
⑥生态平衡原理;
⑦林德曼定律原理;
⑧最低因子限制原理;
⑨系统论原理;
⑩价值规律原理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区域增长极理论:
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思考:
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
它如何影响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
纬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如太阳辐射吸收量
经度地带性:
大地构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如降水分布
垂直地带性:
山地高度引起的
地方性分异:
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下水埋深不同引起的
第二章气候资源
1、气候:
是指某一个地区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往往是由某一地区的大气环流、地面特征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气候资源:
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是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
气候资源的主要特性:
1)光、温和水的综合效应;
2)时段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性;
3)时间上的节律性与波动性;
4)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性
3、光能资源:
又称太阳辐射资源,主要是指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
4、光质与光形态效应
1)光质:
是指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及其各波段所含能量。
2)光形态效应:
是指太阳辐射的不同光谱组成对植物的生命过程与生命特征产生不同的作用。
5、生理辐射:
绿色植物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在0.3~0.75µ
m之间,这部分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6、光合有效辐射: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太阳辐射,即具有光合效应的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
7、光周期效应:
昼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对植物发育,特别是开花有显著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周期效应。
8、光能生产潜力:
是指在水、土、气、热、肥等其它因素都能充分满足绿色植物生长需求的情况下,由某区域光能资源因素决定的理论最大产量。
9、≥0℃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后,农耕活动开始,喜凉耐寒植物开始萌动生长,此期间内的热量资源不仅影响作物品种选择,而且影响熟制。
10、无霜期:
地面温度≤0℃时,大多喜温植物将受到霜冻危害,所以将地面最低温度>
0℃的日数(无霜期)衡量作物大田生长时期的长短。
11、中国气候区划:
国家气象局按照≥10℃活动积温及其天数、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指标,将中国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
(具体看PPT)
12、光温生产潜力:
是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二氧化碳供应充分,其他环境条件完全适宜的情况下,理想群体在当地光、温资源下,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13、水分资源:
包括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地下水。
14、年降水量与植被类型和作物分布的关系
1)降水年内分配表明作物各生长阶段的水分供应情况,水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过于集中会引起洪涝灾害。
2)降水年际变化表示水分供应的稳定程度,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特别是日均温≥0℃和≥10℃期间的降水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
15、蒸散: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总耗水量应包括植物蒸腾和株间蒸发两部分,合称为蒸散。
16、水分盈亏量:
同一地区同一时段的降水量与最大蒸散量之差。
17、气候生产潜力:
是指其它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气候因素作用下,单位面积内农作物达到的最高产量。
18、风能资源:
是指能为人类利用的近地面风。
影响因素:
1)受地形影响很大,加之形成风的环流条件各异,风能资源地区差异很大。
2)沿海及岛屿地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且稳定,如荷兰、埃及、中国沿海省份等;
3)环流系统交汇地区,有较大的气压梯度,产生丰富的风能资源,但不稳定,与环流系统的强度、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如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的交汇地区;
4)单一稳定的环流系统控制区或山谷盆地区,是风能资源匮乏区,如副热带高压控制区、我国四川盆地等
19、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旱涝:
是指在降水量显著减少或降水过多、强度过大的情况下,由于未能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或无力抵御,从而危害正常的生产生活的缺水或多水的灾害。
2)低温冷害:
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在重要阶段的气温比要求的偏低(但仍在0℃以上),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长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作物减产。
3)霜冻:
是指土壤或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降至0℃以下,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代谢过程遭到破坏,细胞被冰块挤压所造成的危害。
4)冰雹:
直径为5mm至100mm的落向地面的冰球或冰块叫雹。
直径小于5mm的小冰雹又称冻雨或冰丸。
5)干热风:
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
20、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1)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2)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防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3)人工调控和改善农田小气候;
4)狠抓污染防治,搞好环保建设。
第三章水资源
1、水资源:
是指在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比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补给条件好的那部分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量。
2、对水资源概念的理解应该形成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①水资源是相对于人类需求有效用的,而且具有多用途性,对水资源的利用应做到一水多用的综合利用;
②水资源是相对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可控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水资源内涵的变化;
③水资源利用是以不引起水量枯竭和水质恶化为前提的,即必须维护水资源的再生性;
④水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具备了资产的特性,水权水市场的建立是现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3、水资源的特性:
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
4、以鄱阳湖为例说明水利工程的利害两重性。
以鄱阳湖为例,有关研究表明,三峡建坝之后,将对鄱阳湖的水情、动植物栖息环境等产生影响。
汛期可减少洪水下泄量5000~7000m3/s,使湖面水位下降0.8~1.3米,从而缓解鄱阳湖的洪涝危害。
(水利)
10月份下泄量的减少将加速鄱阳湖的退水过程,使相应高程的湖滩提前出露,减少了湖泊的淤积量。
(水利)
1~4月份泄流量的增加可使湖口附近的淤积量增加,造成入江过水断面的进一步缩小。
(水害)
减少在江湖之间作半洄游的青、草、鲢、鳙等鱼类的产卵场,使其产卵条件恶化,进入鄱阳湖的鱼苗就会大量减少。
各种珍禽良好的栖息地将受到破坏或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珍禽向其它地区转移,寻找新的栖息地,不利于珍禽的保护。
5、中国水资源特征:
①时程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化显著;
②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
③天然水质差异明显,河流含沙量大;
6、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1)水资源开发程度大,农业用水比重高,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量增长显著;
2)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重;
3)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受损;
4)地下水开采过量、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5)水环境污染严重;
6)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7、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1)自然条件的影响:
①淡水在地球上分布不均;
②气候变化的影响
2)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
①世界人口趋向于集中在地球较小部分的城镇和城市:
41.6%人口集中于占0.3的土地面积的城镇;
②城市及其周围大量建设工业区,集中用水量很大,超过当地水资源的供水能力。
8、水体污染:
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9、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发展的危害;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10、水资源评价:
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1)水资源评价的目的
①确定目前和预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
②分析和估计水资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