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513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热点问题讨论1Word下载.doc

哈塔诺等(Hatanoetal.,1993)研究美国、以色列和日本三国幼儿园孩子和二、四年级小学生对生物学上存活概念的理解,向他们询问如下问题:

人、其他动物(兔子和鸽子)、植物(树和郁金香)以及无生命的物体(石块和椅子)是否具有生命的种种属性,比如是不是活的,有没有心脏、骨骼或大脑之类的东西,有没有可以对冷或痛的感觉能力,会不会生长或死亡。

结果发现,较多的美国儿童认为人、动物和植物是活着的,而不认为无生命的物体是活着的;

较多的以色列儿童只把人和动物看成活着的(而不是植物或无生命的物体);

较多的日本儿童把所有物体(包括石头和椅子)都当成活着的。

虽然这三个国家都是高度发达且科技进步的,但主流文化的不同使他们看待植物、动物等的态度有所不同。

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psychology)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及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

例如,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自我观、尚和心态、人情观、面子观、孝道与中庸之道等(汪凤炎、郑红,2005)。

本土心理学通过分析某一文化的成员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关键词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来理解该文化背景下心理与行为的本质特点。

文化心理学(culturalpsychology)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例如,有的学者研究了为什么印度人认为愤怒不同于羞怯与快乐,而美国人却认为羞怯与愤怒在意义上相近,但它们不同于快乐。

因为对印度人来说,愤怒破坏关系,而羞怯与快乐则加强关系;

对美国人来说,快乐这个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其他两个概念则具有消极的意义。

文化心理学试图通过发展关于各种特定文化及跨各种特定文化的理论,以产生一个以文化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乐国安、纪海英,2007)。

上述有关文化与心理关系的研究模式都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的心理的文化根源,从而促进全人类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心理动力学取向(psychodynamicperspective)着重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力因素,如本能、内驱力等。

对于攻击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一种潜意识的死亡本能(thanatos),这种本能最初的目标是自我毁灭,但它马上改变方向,指向他人。

洛伦茨(Lorenz,1966,1977)认为攻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共有的遗传的争斗本能;

这种本能有助于保证最强壮的个体将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五种研究取向的关注点及对攻击的解释见表1-1。

表1-1五种主要研究取向的关注点及对攻击的解释

研究取向

关注点

对攻击的解释

生物学

心理的生物基础

脑内的生化过程和特殊基因

行为

外显行为及其刺激的原因和结果

强化、模仿

认知

通过行为来推断认知过程

认知失调

社会文化

心理多样性的文化根源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熏陶

心理动力学

潜意识驱力

攻击本能

从表1-1可以看出,心理学的五种主要研究取向其实是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人类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

心理学中的许多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对于复杂的现象常常会有复杂的解释。

从心理学家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可以看到,当代心理学家更倾向以多种研究取向整合的观点来探讨复杂的心理现象。

(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

当代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多种多样的许多心理学分支。

这些心理学分支有些担负理论上的任务,有些担负实践上的任务,有些既担负理论上的任务又担负实践上的任务。

下面仅从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把一些心理学分支学科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1.基础领域

属于基础领域的心理学分支,研究心理科学中同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

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狭义而言,指阐述正常成人个体心理,如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动机、情绪、意志、人格等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

更广义而言,是指整个心理学,包括它的理论、结果、原理等,如一本标准的入门教科书所反映的内容。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是以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的学科。

它研究心理学领域中进行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

它告诉人们心理学的原理是建立在精细控制的、可重复的实验基础上的。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psychology)依据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在寻求心理与行为的生理相关上,有还原论的倾向。

2.应用领域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甚广。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凡属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均涉及人的问题,都是心理学应用的领域。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psychology)是研究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以及人格评鉴技术等内容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发展心理学按照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可分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及老年心理学,分别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规律。

比较心理学(comparativepsychology)是研究动物心理并与人类心理相比较以探求人类心理如何演化而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动物心理学研究各种动物行为,如迁徙、季节适应、觅食、食物储备、交配、哺幼、营巢、自卫、搏斗、合群、通意、鸣叫、游戏等行为的方式和规律。

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

具体地说,它的研究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感情、团体心理(如民族心理、阶级心理、小团体人际关系心理等)以及时尚、风俗、舆论、流言等社会心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是研究异常心理的类别及成因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具体而言,研究涉及行为问题、人格障碍、性变态、适应不良等行为与人格偏离,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以及精神病等异常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psychology)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揭示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及咨询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以帮助生活适应困难或心理异常者重建积极人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psychology)是研究各种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促进组织发展,提高工作成绩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工业或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organizationalpsychology)是研究包括工业和组织的人事行为、人事策略、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工作绩效、疲劳、工资和效益等领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消费心理学(consumerpsychology)是研究顾客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动机、购买认知、消费情感及消费决策等问题)的一个心理学分学科。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心理学问题,以促进医疗保健事业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司法心理学(forensicpsychology)是研究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应用于法制活动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包括证据的可靠性、目击证言的可靠性、记忆的作用、决策特别是团体决策的心理学问题。

运动心理学(sportspsychology)是研究体育运动、组织、训练、竞赛活动中运动员及教练员培养等问题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军事心理学(military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学原理在军事活动的特殊环境中的应用,包括战斗时人的行动、指挥员与下属的相互关系、士气、心理战等内容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healthpsychology)是研究保持和促进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别病因及相关的功能障碍、改善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上述两个领域中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也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

当代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在繁荣地发展,特别是应用的分支学科发展相当迅速(见心理学与人生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国学体系,而儒、道、佛,是它的三大支柱,这三教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家庭日用起居、身心休养。

当然,中国的医学理论的创立,也不可能背离这三教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三教互相融和的趋势大于互相排斥的趋势,就更利于中医学、中药学在这三教的兼容并存中,在三教的保护支持下迅速发展了。

欢迎访问:

心灵读吧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曾于1940年9月在美国“科学、哲学、宗教同民主生活方式的关系”讨论会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讲话:

“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是彼此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

…….这种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

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当然,宗教和科学是无法混合的,就像黑色和白色,黑色是美的,白色也是美的,但是,黑白组合的图案,也许是最美的。

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所以在今天的科学之光照到现代心理学上时,我们先看看宗教之光在心理学上有过的灿烂吧。

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医学与巫术分家了,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医学进入科学范畴的必然。

在中国,儒、道、佛三种宗教共存的社会状态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的、内在的对立和联系。

我们后人不能也不应该视而不见。

只有正确地评价儒、道、佛这三种宗教和中医药学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正视历代贤哲的创造,才能不重蹈历史虚无主义的覆辙。

由于本书是对于心理学方面的探讨,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中国的三教理论对于中医心理疗法形成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