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层位于竖脊肌的浅面,向内附于棘突的棘上韧带,向外附于肋角,向下附于髂嵴。
中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
中层和浅层在外侧会合,构成竖脊肌鞘。
深层覆盖在腰方肌的前面。
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
由于腰部活动度大,在剧烈运动中,胸腰筋膜常可扭伤,是造成腰背部劳损病因之一。
5、肾区(renalregion):
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竖脊肌外侧缘和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
肾炎和肾盂肾炎时肾区可有叩击痛。
6、三边孔(trilateralforamen):
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即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7、四边孔(quadrilateralforamen):
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即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通过。
8、腹白线(lineaalba):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
白线坚韧少血管,脐以上部分较宽,以下则较窄。
在白线的中部有圆形的疏松的疤痕组织即脐环,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为腹壁的一个薄弱点,可发生脐疝。
9、联合腱(conjoinedtendon):
又称腹股沟镰(inguinalfalx),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
其中有部分人的腹股沟镰仅是由两肌的一些肌束融合而成,未成为腱性结构。
10、腹股沟三角(inguinaltriangle):
又称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
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区。
此三角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缺乏肌层,是腹前壁薄弱区之一。
该三角区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只有腹股沟管的后壁和前壁,若腹腔某结构从此处突出,经腹股沟管后壁,而不经过腹股沟管全长,直接向前突至浅环,这种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壁下动脉常作为区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标志之一。
11、头皮(scalp):
临床上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3层结构成为头皮。
12、帽状腱膜(galeaaponeurotica):
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
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
13、口底间隙(spaceofmouthfloor):
亦称舌下间隙,围绕舌根呈“”形。
间隙的外方和前方为下颌体,下方为口底膈(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上方为口底粘膜,内方为舌骨舌肌和舌根,间隙前端在舌下阜深面彼此相通。
间隙后部有舌动脉和舌下神经,前部有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管。
口底间隙经下颌舌骨肌后缘通下颌下间隙、翼颌间隙和翼咽间隙。
14、颞间隙(temporalspace):
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为浅、深两部。
浅部位于颧弓上方,颞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含脂肪组织和颞中血管。
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颞窝骨膜之间,内容颞肌及其深面的血管神经、结缔组织,与颌面部的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相通。
15、胸骨上间隙(suprasternalspace):
位于颈前中部、胸骨柄上方。
颈深筋膜浅层在该处分为两层,该两层筋膜与胸骨柄之间即围成胸骨上间隙,间隙内有颈静脉弓和少量脂肪。
16、斜角肌间隙(interscalenespace):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
在间隙内,臂丛居上3/4,锁骨下动脉居下1/4。
17、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
又称颈血管鞘或颈鞘,为颈部筋膜在大血管周围增厚而成,内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颈动脉鞘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前方的颈深筋膜浅层和气管前层、后方的椎前层相连,鞘内有纵行的纤维分隔动脉和静脉。
在鞘内,颈内静脉居外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居内侧,静脉和动脉之间的后方为迷走神经。
鞘与颈内静脉管壁附着紧密,因而颈内静脉损伤后管壁不易塌陷,可导致空气栓塞。
18、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space):
介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之间,内有甲状腺峡,脂肪结缔组织和甲状腺下静脉,下半部偶可出现甲状腺最下动脉、胸腺上端、左头臂静脉、头臂干等。
气管切开时要注意误伤及上述结构。
气管前间隙向下通上纵隔。
19、椎前间隙(prevertebralspace):
位于椎前筋膜与颈部脊柱之间。
颈椎结核脓肿时,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并可向下蔓延至纵隔,向两侧至颈侧部,或穿破椎前层至咽后间隙。
20、椎动脉三角(vertebralarterytriangle):
位于外侧的前斜角肌、内侧的颈长肌和下方的锁骨下动脉之间。
三角浅层有甲状颈干、迷走神经和交感干、颈胸神经节等,深层有椎动、静脉,椎静脉多在椎动脉的前外侧。
21、颈袢(ansacervicalis):
颈袢由上根和下根在环状软骨平面合成。
第1颈神经前支先与舌下神经联合,再于二腹肌后腹下方离开舌神经下行,即为颈袢上根。
颈袢下根源自第2、3颈神经前支,它们离开颈丛后于颈内静脉浅面联合下行,在颈动脉鞘的前外侧面与上根汇合成颈袢。
颈袢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的大部分。
甲状腺手术时,在环状软骨平面以下切断舌骨下肌群,可避免损伤神经。
临床上还取舌骨下肌群肌皮瓣再造舌,取瓣时亦应注意保护颈袢至肌的分支。
22、掌腱膜(palmaraponeurosis):
位于手掌侧筋膜中部,呈三角形;
向上与屈肌支持带愈着,与掌长肌腱相续;
下端分出4个尖,附着于指腱鞘,四尖之间有到手指两侧的血管、神经通过。
23、腕管(carpalcanal):
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
腕管内有9条屈肌腱(1条拇长屈肌腱及包绕在其表面的桡侧囊,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及包绕在它们表面的尺侧囊)和1条正中神经通过。
24、肘窝(cubitalfossa):
位于肘关节前面,呈三角形。
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缘,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的外上缘。
肘窝向上内方与肱二头肌内侧沟相通,上外方与桡神经管的延续部相通,向下与前臂的肌间隙相通。
肘窝的内容自内侧向外侧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及其两分支——桡、尺动脉以及与其伴行的静脉、肱二头肌腱、桡神经浅支与深支。
肱动脉在肘窝内的位置表浅,是测量动脉血压时听诊的部位。
25、掌中间隙(midpalmarspace):
位于掌心部的尺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和第2~4蚓状肌;
后界为骨间掌侧肌及其筋膜;
外侧界即鱼际间隙的内侧界;
内侧界为小鱼际肌群。
间隙的近端变窄,居屈肌总腱鞘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
远侧经第2、3、4蚓状肌管,达第2~4指蹼间隙,并与第3、第4、第5指背相通。
受感染后,腔内的脓液可向所通连的间隙蔓延。
26、掌浅弓(superficialpalmararch):
在掌腱膜的深面,由尺动脉的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在掌腱膜的深面还有掌浅弓的分支(指掌侧总动脉)、尺神经的浅支和正中神经的分支(指掌侧总神经)。
27、掌深弓(deeppalmararch):
位于屈指肌腱的深面,由桡动脉的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组成。
由弓发出3条掌心动脉,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的还有尺神经的深支。
28、髂胫束(iliotibialtract):
阔筋膜的外侧部分,因有阔筋膜张肌的腱纤维编入而特别加厚,称扁带状,称髂胫束。
29、隐静脉裂孔(saphenoushiatus):
在耻骨结节的外下方约3cm处,阔筋膜形成一卵圆形的薄弱区,称隐静脉裂孔。
其表面覆盖有一层有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或外筛板。
隐静脉裂孔的外侧缘锐利呈镰状,称镰状缘。
30、股环(femoralring):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呈卵圆形,由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所围成。
当腹压增高,腹内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由于股环的前、内、后三面均为韧带,延展性差,因此股疝易发生绞窄。
来自腹壁下动脉的闭孔支或异常的闭孔动脉行经腔隙韧带附近,故行股疝修补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此动脉。
31、踝管(malleolarcanal):
由屈肌支持带、内踝与跟骨共同构成。
韧带向深部发出纤维隔,构成4个骨纤维管。
管内由前向后依次为:
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胫后静脉、胫神经和踇长屈肌腱。
踝管内有疏松结缔组织,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重要路径。
小腿或足底感染时,可经踝管相互蔓延。
踝后区的外伤、出血或肿胀均会压迫踝管的内容物,引起踝管综合征。
32、阔筋膜(fascialata):
大腿深筋膜成为阔筋膜,为一层坚韧的纤维膜包绕大腿全部肌,并向肌群之间突入形成三个肌间隔。
其外侧部为髂胫束。
其上1/3部分两层包绕阔筋膜张肌,临床上有时利用它作为修补体壁薄弱处或缺损之用。
在股三角处阔筋膜形成隐静脉裂孔。
33、血管腔隙(lacunavasorum):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
腔隙内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通过,其与腹膜后间隙连通。
34、肌腔隙(lacunamusculorum):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和股神经通过,其与腹腔的筋膜下腔连通。
35、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recess):
又称肋膈窦(costophrenicsinus)由肋胸膜与膈胸膜互相移行返折围成,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呈半环形。
后部较深,,为胸膜腔最低处,深吸气时肺组织也不能充填此处。
胸膜炎症渗出液常积聚于此,常在腋后线的第8或9肋间隙行胸膜腔穿刺抽胸水以减轻对肺的压迫。
36、肺根(rootoflung):
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
两肺根前方有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
右肺根前方尚有上腔静脉、右心房,后上方有奇静脉弓跨越;
左肺根上方尚有主动脉弓跨越,后方有胸主动脉。
37、心包横窦(transversesinusofpericardium):
心包腔中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间隙心脏直视手术时可通过心包横窦暂时中断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
38、动脉导管三角(ductusarteriosustriangle):
左膈神经(前)、左迷走神经(后)、左肺动脉(下)围成的三角,动脉韧带位于此三角内。
39、肝肾隐窝(hepatorenalrecess):
右肝下间隙的深处,位于肝右叶下方与右肾上端之间,是平卧位时腹膜腔最低位。
40、膈下腹膜外间隙(diaphragmaticextraperitonealspace):
又称肝裸区(barearea),膈的下方与冠状韧带两层之间的肝表面没有腹膜被覆,肝脓肿可经此侵蚀膈而波及胸腔。
41、Treitz韧带:
又称十二指肠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