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723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体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权利不等于权力)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有四种类型P-5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

民主主体广泛性:

教材5页。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人民享有各种各样的权利)

真实性表现在:

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体现了真实性。

关于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

对立:

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统一: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

(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的专政职能P-6 

民主的阶级性: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不存在全民民主和超阶级的民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P7。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教材7页两点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新内容?

?

教材7页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

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规定公民应尽的政治性义务。

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含义:

P-8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含义: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权利。

地位: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重要性: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注意:

必须依法)

(3)监督权(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表现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作用: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重要性:

是顺利进行社义现代化建设的

根本保证,也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的重要保证)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使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政治义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是保卫祖国的需要)

注意:

公民的三大权利四大义务体现了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⑴坚持公民在法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

②含义:

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③具体表现:

a、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b、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坚持该原则要明确的问题:

a、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立法的平等。

b、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

c、反对一切特权

d、是宪法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不平等。

⑵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A、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与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的关系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义务b、公民在法律上即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的关系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

a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的履行公民的义务。

b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享有更有利的条件。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的要求:

补充

⑶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怎么做:

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重要目标,三统一,本质特征)

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最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补充:

意义P-12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学习政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

(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不同选举方式的主要特点:

角度

分类

特点

优点

缺点

选民

直接选举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

不能反映每一个人的意愿

候选人

等额选举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为选民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相应的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各种选举方式的范围:

P-17相关链接

为什么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为什么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应怎么做?

为什么

A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B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C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D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民主决策:

间接方式:

民主选举

直接方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反映意见,提建议)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找专家论证,座谈)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意义: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如价格听证会。

目的:

决策利民)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意义——(国家公民两方面4点意义,详见课本P22)

对决策者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做到决策利民;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实现科学决策

对公民

①有助于促进公民对于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决策不同方式的比较:

决策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等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的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3、民主管理:

(1)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它们都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或机构,不是政府机构)

(2)村民委员会:

含义;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⑵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①村民自治A、村委会的性质: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B、村民自治的内容:

a、从民主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