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563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Word格式.doc

塑造良好性格………………………19

初二第二课时:

心怀感恩………………………20

初二第三课时:

让我夸夸你………………………22

初二第四课时:

请让我帮助你………………………24

初二第五课时:

预防早恋行为………………………25

初二第六课时:

学习兴趣的培养………………………27

初二第七课时:

赞美的阳光………………………28

初二第八课时:

克服厌学情绪………………………29

初二第九课时:

树立志向、激发动机………………………30

初二第十课时:

学会合作………………………31

初三第一课时:

搭座心桥过代沟………………………32

初三第二课时:

感恩父母………………………34

初三第三课时:

做情绪的主人………………………35

初三课四课时:

树立自信………………………37

初三第五课时:

开心教室——快乐的秘诀………………………40

初三第六课时:

我是谁………………………42

初三第七课时:

播种性格………………………44

初三第八课时:

保持心理健康………………………46

初三第九课时:

男女同学的交往………………………47

初三第十课时:

意志——成功的助力器………………………50

大声地: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信。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尝试建立自信心。

3、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活动重点:

感受自信,学会自信

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讨论、交流、表演等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投影、记分册、学生自备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信

  1、听录音:

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

  2、请听得懂歌曲的同学说说歌曲的意思。

  3、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请学生归纳主题——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二、尝试成功

  1、感受自信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在接词之前可在心里或大声地说:

  将学生分为三至四个小组。

教师说出一个常见字,要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头,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另一个成语,请四位同学统计各组所接的成语数量,多者为胜,评出龙头小组,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

  2、小组交流,感受主动参与带来的自信

  问题:

你个人参加接龙的次数是多少?

谁接得最多?

  交流:

(1)接龙次数多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验以及接龙前、接龙成功后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成功的愉快,激发自信心)

  板书:

  相信自己—→尝试—→成功

  

(2)接龙成功次数少的同学谈谈自己失利的原因及感受。

(教师同样加以鼓励)

  启发思考:

(再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接龙过程中,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参与或不愿再接龙呢?

你当时是怎么的一种状态?

现在你对当时的状态有什么看法?

  可能的答案:

(投影)

  A、不会答;

  B、会答,但不敢答;

  C、还没想好,不敢答;

  D、前面答错了,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再回答了。

  师生共议,教师总结:

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敢尝试。

  怀疑自己—→退缩—→失败  

教师激励:

如果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你会勇敢地去争取吗?

(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争取成功)

  3、谈谈自信使你成功地做好了一件什么事?

(体验自信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三、情景辨析

  1、结合刚才的结论,要求学生分析在下列情境中的正确做法。

(学生可自由组合成讨论小组)

  表演:

(1)学习上:

遇到一道计算步骤较多的数学题,你担心自己做不对、做不出,因为从来没有做过……

  

(2)生活上:

妈妈今天生病了,你的衣服脏了,扣子又掉了,你自信地对自己说……

  (3)交友中: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你很想与他(她)成为好朋友,又怕遭到拒绝,怎么办……

活动设计: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高要求不但只限于其学识与能力的高素质,更要求其具备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主动参与竞争。

而当今儿童初初体验对新事物的尝试与竞争,最常见的普遍心理却是自卑与胆怯;

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导致出现退缩或回避的消极行为,最终无法得到成功的体验。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实力,帮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大胆尝试,敢于拼搏,勇于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成为真正高素质的、适应社会的人。

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1、通过顶纸棒游戏,体验只要不怕困难,积极动脑筋,就能取得成功。

2、通过游戏很体验,培养、提高自信心。

游戏、讨论交流。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加强游戏指导,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2、难点:

从顶纸棒成功的体验引申到增强自信心。

每人准备一张旧报纸,教师在一块大黑板上写上全班同学的学号。

一、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顶纸棒游戏,它能使我们懂得做任何事怎样做才能取得成功。

二、活动与训练

⒈指导学生自制纸棒:

取出一张旧报纸,平放在桌上,双手均匀地用力将报纸卷成一根纸棒,然后用胶水封住纸边。

⒉指导及探究顶棒方法:

⑴学生试顶纸棒,教师看秒表,并让学生把顶纸棒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自己学号的下面。

⑵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一边练一边讨论如何延长顶纸棒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自己学号的下面。

⑶学生试顶纸棒,教师看秒表,并让学生把第二次顶纸棒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自己学号的下面。

⑷请顶纸棒时间较长和进步最快的同学谈谈顶纸棒的窍门和成功的原因。

学生甲:

窍门是纸棒尽可能长些;

顶纸棒时身体要保持平稳;

身体移动的方向要与纸棒倾斜的方向保持一致。

学生乙:

成功的原因是努力、不怕困难和失败、找窍门、机敏等。

⒊小竞赛:

⑴采用刚才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窍门和成功的经验再次顶纸棒,比一比谁顶的时间长,并能顶出种花样来。

⑵请顶纸棒时间长、顶纸棒花样多的学生在班上表演。

⑶教师提问:

我们看看顶纸棒顶得好的日呢是否都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显然不全是,这说明了什么?

⒋讨论交流:

从顶纸棒的游戏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

三、总结

这次顶纸棒的游戏大家玩得很开心,从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把就是只要你不怕困难、刻苦努力,善于找窍门、找规律,就能获得成功。

而一次次的成功会令你们自信心大增,从而去克服更大的困难,战胜更高的险峰,学习上我们也同样如此。

拥有好人缘

1、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

2、学会如何使别人接纳自己,以及如何接纳别人

重点:

掌握人际交往知识

难点:

调整人际关系

一、游戏:

乌龟与乌云的故事

两人为一组,(注意班中可能会余下一位学生)其中一人扮演乌龟,另一人则扮演乌云。

两人面对面站立,微曲双臂,竖起两掌,自己的掌心相对摆在面前。

教师讲述故事,一当提到“乌龟”,扮演乌云的同学则要敏捷地伸出手去捉“乌龟”的手掌。

而“乌龟”则要赶紧收回双手。

当提到“乌云”时则反过来。

要求:

所有同学都要站起来积极参与

故事:

有一天早上,阳光明媚,在广阔的海滩上爬着一只——乌龟!

(注意捉手)它抬头望望天空,好晒啊,天空一片蔚蓝,远远地飘来一朵——乌云!

(注意捉手)乌——龟对——乌云说:

“请你挡住那火辣辣的太阳好吗?

”乌云说:

“好啊你等等。

”过了一会,乌——龟觉得海滩阴凉了许多,就抬头再望望天空,天空上只有一朵——白云!

(注意打错的同学),原来乌云早就走了。

夏天的海滩空荡荡的,海上游着一只——乌贼!

(注意打错的同学)。

乌龟对白云说,既然大家都走了,那我们的故事也就这样结束吧。

二、从中你学习到什么?

1. 

自由讨论

2. 

教师采访

A有谁捉过别人?

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B有谁被捉过?

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C有谁想过或做过:

尝试故意让对方捉住,使对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归纳:

尝试故意让对方捉住的同学因为更加注意交往对象的感受,会有更好的人缘。

三、讲解

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1.相似与互补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爱好、信念、价值观都很容易激发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曾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做过一个实验。

妞科姆根据测验的结果,安排一部分特征相似的学生住在一起,另外,安排一部分特征相异的学生住在一起。

此后,实验者不再干扰被试的正常生活。

过一段时间,实验者发现,那些住在一起并且特征相似的学生倾向于彼此喜欢和接受,成为好朋友,而那些住在一起但特征相异的学生之间则难以建立友谊。

另一方面,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是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

健谈的人需要有耐心的好听众,喜欢听人说话的人就容易成为他的好朋友;

支配欲强的人自然就喜欢依赖性和服从倾向强的人做朋友。

2.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受喜欢时常会提到他或她的性格,比如“某人性格好,讨人喜欢”、“某人性格不好,令人讨厌”之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性格令人喜欢呢?

3.外貌与才能

尽管我们都知道人不可相貌,但外貌确实会影响喜欢的程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是容易产生喜爱之情。

外貌使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引发“晕轮效应”,由某人美貌进一步推论某人也具有其它好品质。

但是当发生面对面的接触或更多交往后,外貌所引起的光环作用会减小。

4.邻近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人们倾向于喜欢邻近的人。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相邻可以增加交往的机会,促进彼此的了解,加之熟悉能够引起喜欢,因此邻近容易产生人际吸引。

四、我最喜欢的10种品质和最讨厌的10种品质

展示安德森个性品质的形容词表格。

每个评选,同意的举手,根据举手人数的多少先出全班同学公认的最受欢迎和最令人讨厌的10种品质。

将结果与安德森研究结果比较

五、说一说我的好朋友

分组讨论(6人小组),向同组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为什么喜欢他或她。

之后每组先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借我一双慧眼

活动目标:

1、知道是想法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