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50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心晴社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格式.doc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

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着重从本质上探索团体内各种潜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等内容。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主要观点如下:

团体并非是互不相干的单个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的个体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由于团体成员对共同目标的追求和对团体内一定价值规范的认同和遵守,使得团体内具有个体所没有的动力特征及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团体成员安全感的满足及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的产生。

在具有内聚力的团体中,团体个体成员将自己的动机、需要与团体目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自觉地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工作,促使个体成员的思想、行为与其他团体成员趋于一致。

可见,通过团体来改变其中个体成员的行为要比单个改变的行为更为容易,而在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比单个教育学生的效果好。

(二)发生认识论

它认为活动是一切认识和心理产生的源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活动视作其整个理论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个体的认识产生于主体的活动,活动时主体认知结构不断形成、丰富和发展。

他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的分化都离不开活动这一中介物,借助于活动,主客体得以不断的互为建构,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当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倾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信任、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强调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些无一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体现。

此外,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

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3、培养学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4、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五、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一)课程的组织

1、课程组织的呈现形式:

以心理社团为依托,开展活动课与教学课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课。

2、课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

学习、人格、生活和职业四个方面,这四项课程内容又有不同的要求。

(1)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注意和记忆能力,学会学习的策略能做好自我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做好人际交往的教育。

学会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能正确调节情绪,面对挫折;

(3)学会与其他成人的沟通。

侧重休闲、消费和生活适应,为适应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的需求,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学习,使学生全面提升学习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学会与他人间的交往的技巧。

如宽容、倾听,克服嫉妒等;

(5)学会调节情绪。

使自己的情绪处于健康状态;

(二)课程的实施

1、教学方法

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五类,即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

①.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下,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情境模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某种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某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小组调查为了了解学生某些方面心理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教学方法。

④.讲座包括演说、谈话或其他形式的口头表达方式。

⑤.讨论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

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⑥.视听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课程延伸

本课程的延伸将包括5.25心理健康月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每班的心理委员制度以及与戏剧社联合的心理剧表演等。

六、课程的评价

下面从两个方面明确本课程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变化。

一是就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实验班级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前后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分析变化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变化。

二是对比实验课程的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测试情况,分析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变化。

2、观察记录学生活动表现定性分析。

注重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活动表现、日记等),分析确定学生前后变化的情况和程度。

(二)课程本身的评价。

1、课程本身评价的范围。

校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校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有效;

校本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

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式;

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评价方式。

2、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

学生;

教师;

学生家长等。

3、课程本身评价的标准。

有效性。

在信息与它描述的现象之间保持一致(内部效度);

从某处归纳出的结论应适合其他类似的地方(外部效度)。

客观性。

全体评价者的意见达到高度的统一,所采用的评价技术有助于消除偏差。

及时性。

过早实施评价或过迟评价会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

4、课程本身评价的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

面谈法;

教师日记法等。

5、课程本身评价的过程。

制定计划:

主要是成立评价组,确定评价目标,拟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活动内容和要求。

收集信息:

根据计划内容收集相关信息。

分析报告:

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或描述性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全面总结评价的各方面资料,撰写评价报告。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