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57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docx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1精编

六年级上册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总复习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回顾与整理。

这一部分又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知识点自主回顾,第二板块是教学思想方法提升。

第二部分是综合练习。

教材精心设计了涵盖全册各个单元知识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综合的练习,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册内容的回顾整理,全面复习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第一课时

(分数乘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谈话: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连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知道了倒数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完两个单元后,对学习的知识点只是一些凌乱的堆砌。

本环节使学生对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简单回顾,呈现出大体轮廓。

二、梳理归纳主体内化

1.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让每个学生写出一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算式,先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先后计算出结果,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互相提醒要注意的问题。

谈话:

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会做题和会出题绝对不是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举出分数乘除法的例子,本身就是对学过的知识的回顾与理解,这样较好的把学生的思维全方位调动起来。

2.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出示:

请你找出每道题的单位“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答;然后将他们分分类,说出分类的依据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23千米,占全长的1/5,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650本,是故事书的5/8,故事书有多少本?

(3)六年级有学生111人,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3/4,五年级有多少人?

(4)暑假里,小强读了24本书,小民读的本数是小强的7/8,小民读了多少本书?

【设计意图】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直观图、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式等方法进行回顾整理。

分类、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分数乘除法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及方法,使知识得到深化和提升。

3.复习倒数知识

师:

关于倒数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口答有关倒数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如: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怎样找分数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倒数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所以可让学生自己整理。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找出单位“1”的量,划线标出来,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全班人数的3/5是男生。

2科技小组的人数占全班的2/9。

3一条水渠已经修了1/3。

4小华的邮票张数是小方的4/3。

(二)判断

1把3/2千克糖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些糖的1/2。

()

20的倒数是0,1的倒数是1。

()

37/8÷2=7/8÷1/2()

(三)解决问题

1、国旗的宽是长的2/3。

有甲、乙、丙三种规格的国旗。

其中甲种规格的国旗长是12/5米,乙种规格的国旗长是36/25米,丙种规格的国旗长是24/25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选择以下问题解决。

(1)甲、乙、丙三种规格的国旗宽各是多少米?

(2)丙种国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做25面甲种规格的国旗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

2、银杏树的寿命是2000年,樟树的寿命是银杏树的3/5,樱桃树的寿命是樟树的3/8。

樱桃树的寿命是多少年?

(画线段图并解答)

3、在学校艺术节中有24人获一等奖,占获奖总人数的3/10,一共有多少人获奖?

(画线段图并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概括性强,既注重了知识的巩固提升,而且注重了线段图这一基本能力的形成训练。

生活化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能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吗?

【设计意图】一节课结束,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

【课后反思】

本节复习课知识点较多。

因此,在设计时通过让学生举例编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回顾,将零星的知识梳理、归纳、提升。

既能激活学生的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整理知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练习的设计形式灵活,使本节课的复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课时

(比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出示三幅“奥运会”会徽旗帜图:

分别是长3厘米、宽5厘米;长3厘米、宽3.8厘米;长4厘米、宽3.7厘米。

你认为那幅图最匀称?

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长与宽的关系?

出示课题:

比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从孩子感兴趣的身边素材入手,展示三幅图,让学生感受并引发思考,巧妙地过渡到比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梳理归纳,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合作梳理

(1)小组合作:

把所学有关比的知识用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2)谈话: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你认为要提醒学生注意什么?

(3)比的基本性质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类推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知识较多,较零散,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四处分散,因此,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构成网络,让学生主动地去整理知识,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回顾整理。

2、沟通联系,主体内化

小组讨论:

哪些知识之间有联系?

哪些知识之间有区别?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知识?

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除法

分数

联系

3:

2=1.5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3÷2=1.5

┇┇┇┇

被除除商

除号数

分子…3

分数线…——=1.5

分母…2┇

分数值

区别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是一种运算

是一种数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设计意图】散落的珍珠找到后必须经过连接才能成为一条美丽的项链,正如知识点必须通过对比,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后才能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此,通过让学生讨论问题,充分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既教会学生知识,更培养他们主动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判断:

(1)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以是任意数。

()

追问:

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

0”的意义是什么?

它是一个比吗?

(2)小强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

1:

173。

()

(3)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4)比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增加5。

()

(5)8:

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

()

(6)盐占盐水的1/20,盐与水的比是1:

20。

()

2、出示两杯糖水比较哪一杯水甜?

你想知道什么条件?

怎样比较?

【设计意图】学生在比较哪杯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用分数比较、求倍数比较、用百分数比较、求比值比较等,即沟通了比与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感受到用比的基本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体育老师拿来14个篮球,怎样分公平呢?

学生解决后小结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特点、解题思路、检验方法。

把人数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样解答?

你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

通过此题设计,让学生感悟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之间的关系。

4、题组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0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

4,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小红语文、数学两门的均分是90分,语文与数学的成绩比是5:

4,她两门各考多少分?

(3)某制药厂要配制一种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与水的比是1:

19。

如果配制5000升这样的注射液,需要葡萄糖和水各多少升?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特征,先求出总量再按比例分配,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5、实际运用:

张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资办厂,由于他们齐心合力,经营有道,一年下来,除去缴纳税款、发工资和其他费用,获得利润14万元。

该怎么分配这些利润。

三家投资者的情况如下表:

姓名

在厂工作人数

投资金额

张叔叔

2

20

李叔叔

3

12

王大伯

2

8

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也像他们一样围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这14万元的利润。

教师巡回,作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今天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决问题的事例还很多,说说看比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当两个量放在一起比较比值大约在0.618时,就非常和谐,因此1:

0.618被人们称作“黄金比”。

(多媒体出示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1、著名建筑、图案设计都应用了黄金比;

2、身体中的黄金比:

人体最优美的身段是下肢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为0.618:

1。

3、温度中的黄金比: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23?

C)和人体正常体温(37?

C)的比是23:

37,比值接近0.618。

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有许多自然美的物体和现象,都与这“黄金比”有关。

现在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刚才很多同学都认为第

(1)幅画的视觉效果最美?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从而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课后反思】

复习课不能等同于练习课。

很多粗心的老师都把复习课上成单调的练习课,一节课下来从头到尾只注重练习,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整理及学生整理知识能力的培养,每节课如此反复地进行,学生练得多觉得累,老师评讲多了也累,到头来师生双方都弄得疲惫不堪,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

我个人认为,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

第三课时

(圆的复习)

一,创设情景、再现知识

谈话: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老师希望通过我们的整理和复习,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同学们有信心吗?

下面我们就对第四单元“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识圆,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