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997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doc

C.路边的树木 

D.正在行驶的校车

3.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4.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一块冰渐渐熔化成水 

B.一杯水不断地蒸发

C.将一团橡皮泥捏成一个玩具 

D.一段金属丝被烧红

5.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

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

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6.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

C.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D.第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7.如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露珠下的叶片 

B.玩具在镜中的像 

C.日食 

D.白光的色散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清洗牙齿是声传递信息的应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手指在不同位置按压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响度

9.某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A.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远些 

B.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近些

C.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远些 

D.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近些

10.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用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及水的密度,根据图线可知( 

A.ρ甲>

ρ乙>

ρ丙,且ρ丙>

ρ水;

B.ρ甲>

ρ丙,且ρ甲>

C.ρ甲<

ρ乙<

ρ丙,且ρ丙=ρ水;

D.ρ甲<

ρ丙,且ρ甲<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1.在元旦晚会上,观众听到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传播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甲乙

12.由于光的 

 

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如右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

13.晶晶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晶晶的距离为_________m;

晶晶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

雪花飘落到池水中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如图所示,“40”表示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min 

第16题图

16.如图所示是小萱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B处的温度比A处 

(选填“高”或“低”)。

17.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中油密度为0.92×

103kg/m3 

,则该瓶油质量为 

kg,如果油用去一半,则油的密度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三、作图和实验题(18题6分,19题12分,20题6分,共24分)

18.

(1)如图甲所示,试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甲乙丙

A

(2)如图乙、丙所示,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利用上述凸透镜和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 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

20.小亮的实验小组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

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 

g;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 

mL;

(2)为了减少误差,他们进行多次测量,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5g

20g

甲乙丙

012345

四、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10分,共18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具体的计算步骤)

速度

v/km·

h-1

反应时间

t/s

制动距离

s/m

50

0.49

13

60

0.50

20

80

0.51

34

100

0.52

54

120

0.54

85

21.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问:

(1)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3)结合上面计算结果,请你谈谈超速行驶的危害。

22.王彬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

为了测定它的密度,王彬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测出此时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

(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B

11. 

空气响度 12.漫反射乙

13. 

4不变 14. 

液化熔化

15. 

限速40km/h12 16. 

热胀冷缩低 17. 

4.6不变

18. 

19.

(1)会聚10 

(2)上缩小照相机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光屏上不能不成像

20.49300.8 

(每空2分)

21.解:

(1)120km/h=120×

m/s=m/s,

当汽车速度为120km/h时,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4s,…………………(1分)

则汽车的反应距离是:

s反应=vt=m/s×

0.54s=18m;

………………………(2分)

(2)因为司机从看到突发情况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刹住时的距离是由反应

距离和制动距离组成的,所以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的距离至少是:

s=s反应+s制动=18m+85m=103m;

……………………………………………(3分)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汽车超速行驶时,司机的反应时间会延长,故反应

距离会变长,同时车辆的制动距离也变长,车就不容易刹住,很容易发

生追尾等交通事故。

…………………………………………………(2分)

22.解:

(1)排出水的质量为:

m排=(0.56kg+2kg)﹣2.36kg=0.2kg;

……………………………………(1分)

∵石块完全浸没

∴V石=V排===2×

10﹣4m3;

…………………………(3分)

(2)石头的密度:

ρ石===2.8×

103kg/m3;

…………………………………(3分)

(3)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

根据ρ=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