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9878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

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

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

,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

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

~100°

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

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

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

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美人效应

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

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解囊。

谁知那位姑娘上班后没过几天,就对老板说:

“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

”老板忙问:

“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柜台边反复地数我找给他们的零钱!

6、鲶鱼效应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很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掉。

为延长它的活命期,当地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

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鲶鱼效应。

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的就越快。

7、晕轮效应

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

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面试的成功。

比如,当招聘者问及你的英语水平时,你便用英语熟练地与其交谈,必然会引起招聘者的极大兴趣,很可能当场便与你拍板“成交”。

但在运用这一效应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做出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8、木桶效应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

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

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

……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对你有何启示?

9、马太效应

《新约·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

“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

“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告:

“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

“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科学家罗卜特·

默特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10、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其神话色彩。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王子,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倾注了全部感情和心血,雕成后每天爱不释手,深情凝望着它,终于有一天这个雕刻的美女活了,成了王子的妻子。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启发,与助手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们到一所学校,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的学生,然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们说,班上的这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们听。

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

在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验的结果。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出人意料的效应呢?

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有潜力,因此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

同时也总结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它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在这种体验当中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关心、信赖、爱护以及较高的人际期望。

在学校教育当中,老师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而且还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者与指导者。

教育实践也充分表明:

如果老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给他们设定较高的标准与学习目标,并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关注与更多的个别辅导,这些学生将会以较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将会更加自信、自强,将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一般都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显著的提高与进步。

这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使学生受到鼓舞与激励并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体会。

假使有一天某人称赞你穿的衣服很漂亮,你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心情舒畅,对人也热情起来,工作也会觉得得心应手。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刺激作用。

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不喜欢或忽视甚至歧视某些学生,对这些学生降低标准或不抱任何期望甚至放弃他们,任其放任自流的话,对他们的关注少了,对他们的辅导少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与表情中感受到老师的“偏心”与冷漠,从而产生与老师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对学习更加消极,更加灰心丧气,对老师更加反感,逐渐放弃这一学科的学习。

正如《圣经》上的这句话,富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还要剥夺。

越有的就越有,越没有的就越没有。

这句话应该给我们为人师者以警示:

我们在教学中,绝对不要放弃某些学生,在授课与个别辅导中,要尽量兼顾好生与差生,要对学生多鼓励,要重视“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另一种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

“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

“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11.瓦拉赫效应 

奥托·

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12.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13.“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

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比如:

有些同学与大家在一起时很凶很要强,一次、两次可能因为你很凶,要了别人强,占了上风,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朋友。

我们可以还看到,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各不相让,到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想想如果学学“南风”两人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结果是否会好许多呢?

14.培哥效应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

一般都是在舞台上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词等等,并按序写在黑板上。

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

这种表演看起来十分神奇,其实只不过是运用了培哥记忆术,产生了“培哥效应”罢了。

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难,它是自创一套记忆编码,比如,⑴——帽子,⑵——眼镜,⑶——围巾,⑷——衣服,⑸——腰带,⑹——裤子……并熟练地记下来,然后通过联想与要记的材料相连接。

比如要求你记住这样几个词:

⑴大象,⑵打气,⑶洗澡,⑷电风扇,⑸自行车,⑹水……这样你就可以把大象与固定编码的第一号帽子联系起来,联想到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顶帽子。

要记住第六个词“水”时,把它与裤子产生联想——水把裤子弄湿了。

通过这样的编码联想,记起来就不困难了。

因为在联想时,我们有意识地把联想的事物放大,表象清晰而奇特。

例如要记住第四个词——电风扇与衣服发生联想时,如果表象是电风扇吹开了衣服就很一般,但如果想象成电风扇穿了一件羽绒服,就非常奇特,这就更便于记住这一对象。

培哥记忆术的固定编码有很多种,如按照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上下编号,按进门后能看到的东西编码,按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姓名编号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记忆的枯燥单调,使其妙趣横生了。

当然,这种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经常锻炼,并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联想奇特醒目非同一般。

15.迁移效应

在学习心理学中,先行学习对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