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9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精品总结(word打印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打印版)

班级 姓名

说明:

本人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精心总结,知识点全面,准确,学生如果掌握了本总结内容,应该能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建议教师下载后装订成册,发给学生,按课复习。

请您先试读,不要盲目下载,觉得实用再下载也不迟,下载后删除本“说明”即可打印。

线

第一课:

学会尊重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什么显著成绩,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每个人都应当得(尊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

重)和(保障)人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5.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爱)和(自我接纳)。

6.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

7.过度维护自己的表现有(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

8.过度维护自己的不良后果是:

(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得不到好的意见和建议)。

9.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 价值感)。

9.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10.“良言一句三冬暖”这句俗语体现了(语言)尊重。

11.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12.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让他人觉得(舒服)。

1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14.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从事普通劳动的人,你认为他们值得

尊重吗?

为什么?

答:

我认为应该得到尊重。

因为从事普通劳动的人靠自己的双手踏实工作,为身边的人提供了方便,没有他们的服务,就会给周围人们的生活造成困难。

因此,每个从事普通劳动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15.尊重自己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尊重自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

(2)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16.面对冒犯甚至侮辱,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答:

(1)指出对方的错误;

(2)要求对方道歉;(3)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17.怎样才能避免过度维护自己?

答:

1.不过分敏感,保持情绪平稳;2.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3.理性对待他人意见,分析问题时对事不对人。

18.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

答:

(1)在语言上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貌,不说恶意伤害他人的话;

(2)在与人交往中,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

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3)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他人觉

得舒服。

19.课本11页《小小的善》故事中女士的善举,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

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维护他人自尊,体会他人感受,理解他人难处。

第二课:

学会宽容

1.(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2.豁达宽容,与人为善能使人身心健康,是人体健康的(维生素)。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摩擦、冲突,让人不开心,而(宽容)能让我们心胸开阔。

2.宽容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是要(大度 ),不计较。

同时,也让我们面对他人的伤害时,要平息心中的不满,放弃报复的想法,懂得(原谅)他人。

3.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调整情绪,更为(客观)、(大度)地面对问题。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

能犯错误的自己。

5.宽容并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

(有原则)的。

6.生活在充满差异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或观点看法。

学会(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7.宽容对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

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幸福、愉快。

8.刘青同学很调皮,班主任平时很宽容他。

但是当刘青欺负并讽刺新转来的同学时,班主任却严厉地批评了刘青,并让他向新同学道歉,并在全班做检讨,你认为班主任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答:

我认为班主任做得对。

因为宽容并不是无限度的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刘青欺负并讽刺新来的同学,是对同学的不尊重,伤害了新同学的自尊心。

班主任让刘青向新同学道歉,并在全班做检讨,既维护了新同学的自尊,也教育了刘青。

9.对于那些不宽容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1)别人与自己不同,自己与别人也不同,不能可要求人人相同。

(2)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多听他人的意见,才能集思广益。

(3)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对错之分,在某些事情上,可以有多种看法。

(4)每个人的观点可能只是一个方面的看法,只有综合大

家的观点,看法才有可能更加全面。

第三课:

学会反思

1.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

2.反思作为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能帮助我们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

3.在我们做了错事以后,可以反思(事情经过),吃一堑,长一智;在我们取得成功以后,可以反思(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把握反思的时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反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作用)?

答:

(1)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

(2)反思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

(3)反思有助于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目标实现。

(4)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将过去、现在、将来联系在一起,让自己做得更好。

5.反思有哪些方法?

答:

(1)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2)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对?

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3)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对?

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4)如果能够重来,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会怎样做?

第四课:

地球—我们的家园

1.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宇宙空间很大,有数不清的星球,但这些星球都不能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适宜的(温度)、(氧气)和(水)的要求。

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人员建成的模拟生态系统的“生

物圈2号”建成后一年宣告失败,说明(人类居住环境无可替代)。

4.浙江乌镇依水而建的小屋、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的御寒冰屋,都因地制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近百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需求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6.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无节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问题

7.说一说下列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

燃煤电厂排放废造成

(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海洋上大面积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水污染,海洋生物死亡);沙漠面积扩大会造成

(农田、耕地、草场锐减,导致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会造成(海岸退后,陆地面积减少,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造成(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气温升高)。

8.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9.2016年4月,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0.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于2015年1

月1日起正式生效。

1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2.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13.你知道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

14.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15.仿写日本水俣病案例,写两个类似的图示。

例:

(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类染病)

(1)(人类过度砍伐树木)—(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化)

(燃煤发电排放废气)—(空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影响健康)

15.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答:

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就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6.太阳能、海浪、地热、风能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

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石化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答:

太阳能、海浪、地热、风能等新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

人类使用这些新能源替代石化燃料既可以节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又不会产生温室废气,污染空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17.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做呢?

答:

(1)不乱扔垃圾,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做好家里的垃圾分类。

(2)节约用水。

(3)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不让父母开车接送。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踩踏绿地。

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

(地震)、(泥石流)和(病虫害)。

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

2.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3.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4.2007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做了规定,共分为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5.1.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生活,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6.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7.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做呢?

答:

(1)不乱扔垃圾,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做好家里的垃圾分类。

(2)节约用水。

(3)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不让父母开车接送。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踩踏绿地。

8.说一说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

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9.怎样防御自然灾害?

答:

(1)增强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2)建立气象、海洋、地质等灾害的监测,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3)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提高抗灾能力。

(4)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10..《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

这件事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怎样的精神?

答:

这件事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

1.追溯人类文明发祥地,我们发现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2.(长江)和(黄河)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

(母亲河)。

3.(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