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29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84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018备考·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物质的组成

有下列物质:

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臭氧(O3) ④盐酸 ⑤铁

⑥碳酸钠 ⑦空气 ⑧氢氧化钠 ⑨冰、水混合物

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

①②③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

⑤;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

⑥⑧;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①和③;

属于单质的有:

①③⑤;

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⑥⑧⑨;

属于混合物的有:

④⑦。

提醒: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溶液

提醒: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

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教材高考

1.(RJ必修1·P424改编)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食醋、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盐酸   D.空气、氮气、胆矾

答案 C

2.(RJ必修1·P421改编)现有下列4组物质:

A.CaO、NO、CO2、Al2O3   B.H2、Cl2、N2、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1)填写下表空白。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酸性氧化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弱电解质

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CO2

Cu

O2

H2O

(2)若

(1)表中的4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性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2+CO2+H2O===

Cu2(OH)2CO3。

3.(溯源题)(2014·四川理综,2)判断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的正误。

(1)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探源:

本考题源于RJ必修1P25“树状分类举例”及拓展,考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根据不同的标准判断物质分类的方法。

[诊断性题组]

1.基础知识排查,对的打“√”错误的打“×”

(1)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2)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3)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4)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5)同位素单质混合在一起一般是纯净物(√)

(6)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8)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9)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10)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2.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盐酸、水煤气、醋酸、干冰

B.天然气、空气、苛性钾、石灰石

C.液氨、氯水、硫酸钠、乙醇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氯气

解析 A项,盐酸是混合物,水煤气是混合物,醋酸是电解质,干冰是非电解质,错误;B项,天然气是混合物,空气是混合物,苛性钾是电解质,石灰石是混合物,错误;C项,液氨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硫酸钠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正确;D项,胆矾是纯净物,漂白粉是混合物,氯化钾是电解质,氯气是单质(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错误。

答案 C

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解析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A项错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B项正确;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C项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 B

【易错警示】

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④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⑤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的溶液。

⑥一个一元强酸分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强酸(如NaHSO4)。

拓展

已知H3PO2的结构为,它属于一元酸写出H3PO2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3PO2+NaOH===NaH2PO2+H2O,NaH2PO2的水溶液呈碱性。

(填“酸”“碱”“中”)

考点二 分散系 胶体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分散系

(1)概念: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nm

1~100nm

大于100nm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①概念:

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③应用:

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3.Fe(OH)3胶体的制备

(1)方法: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原理: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提醒:

(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2)FeCl3不能过量,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聚沉。

(3)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4)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

教材高考

1.(RJ必修1·P297改编)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透明

C.分散质直径大小   D.是否稳定

答案 C

2.(RJ必修1·P425改编)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

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2016·课标全国Ⅱ)

(2)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2015·安徽理综,9B)

(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2014·重庆理综,3A)

(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2014·福建理综,8D)

探源:

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RJ必修1P26“科学探究”。

对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多角度考查。

[诊断性题组]

1.基础知识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2)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3)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4)“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5)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6)向污水中投入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Al3++3H2OAl(OH)3(胶体)+3H+(√)

(7)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8)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

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

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解析 A项,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而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D项,胶粒也能透过滤纸,二者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而用渗析法分离。

答案 C

3.(创新题)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故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和氯化钙,B项错;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项正确;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答案 B

4.(2017·郑州一检)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以下是稳定的。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