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83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科大激光原理课程设计谐振腔光束仿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L=700mm

R1=500mm

R2=600mm

图A两球面镜组成的谐振腔

实现方法:

首先利用列阵描述任光线的坐标,而用传输矩阵描述光线经过一段空间后所引起的坐标变换。

假设光线在腔内经n次往返时其参数的变换关系以矩阵的形式表示:

=

用计算出光线的路径。

如此循环得到腔内的光线轨迹。

实现程序:

见源程序

(1)

模拟结果:

稳定情况下非稳定情况下

R1=500mm,R2=600mm,L=700mmR1=250mm,R2=300mm,L=700mm

任务二:

如图所示的谐振腔,由球面放射镜和平面放射镜之间插入一薄透镜构成。

R1=1000mm

F=50mm

L1

L=800mm

图B平面镜和凹面镜之间插入薄透镜谐振腔

(1)分析计算透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在什么范围内腔是稳定的;

(2)在腔稳定情况下,演示在腔内往返100次以上时光线轨迹;

(3)计算自再现高斯光束的q参数,并演示往返一周腔内光斑半径曲线自再现(波长为0.5um)。

(1)计算谐振腔的传输矩阵,利用公式计算的值,判断当时,谐振腔是稳定的,当不再范围内时,谐振腔是非稳定的。

(2)其实现方法同任务一的方法一样。

(3)计算谐振腔内各个平面上的q参数,根据,求得和,利用求得,用画出光线在谐振腔内往返一周的光斑半径曲线,同时验证谐振腔模式的自再现。

见源程序(2.2)和(2.3)

(1)经计算当R1=1000mm,F=50mm,L=800mm时,L1在40mm至55.333mm时腔稳定。

(2)腔稳定下反射100次光线(3)往返一周的光斑半径

R1=1000mm,L=780mm,L1=100mm,F=100mm

(3)qm=680+466.476151587624i;

q1=-680+466.476151587624i;

q2=100+466.476151587624i;

q3=-100+21.4373231428136i;

q4=21.4373231428136i;

q5=21.4373231428136i;

q6=100+21.4373231428136i;

q7=-100+466.476151587624i;

q8=680+466.476151587624i;

所以q8=qm模式自再现。

源程序:

(1)

clear,clc

n=100;

L=700;

R1=500;

R2=600;

r=3;

theta=0.01;

I=[r;

theta];

x=linspace(0,L,L);

fori=1:

n

y=I(1,1)+I(2,1)*x;

plot(x,y),holdon

I=[1,0;

-2/R2,1]*[1,L;

0,1]*I;

y=I(1,1)+I(2,1)*(L-x);

-2/R1,1]*[1,L;

end

(2.2)

L=780;

l1=100;

R1=1000;

R2=inf;

F=100;

T=[1,0;

0,1]*[1,0;

-1/F,1]*[1,l1;

-2/R2,1]*[1,l1;

-1/F,1]*[1,L;

0,1];

A=T(1,1);

B=T(1,2);

C=T(2,1);

D=T(2,2);

h=(A+D)/2;

x1=linspace(0,L,L);

x2=linspace(L,L+l1,l1);

y=I(1,1)+I(2,1)*x1;

plot(x1,y),holdon

y=I(1,1)+I(2,1)*(x2-L);

plot(x2,y),holdon

y=I(1,1)+I(2,1)*(l1-(x2-L));

y=I(1,1)+I(2,1)*(L-x1);

(2.3)

wl=0.5*10^-3;

qm=1/(2*C)*((D-A)+i*2*sqrt(1-(A+D)^2/4));

A=1;

B=0;

C=-2/R1;

D=1;

q1=(A*qm+B)/(C*qm+D);

z0=real(q1);

f=imag(q1);

w0=sqrt(f*wl/pi);

z=0:

L;

w=w0*sqrt(1+(z+z0).^2/f^2);

plot(z,w),holdon

plot(z,-w),holdon

B=L;

C=0;

q2=(A*q1+B)/(C*q1+D);

C=-1/F;

q3=(A*q2+B)/(C*q2+D);

z0=real(q3);

f=imag(q3);

l1;

plot(z+L,w),holdon

plot(z+L,-w),holdon

B=l1;

q4=(A*q3+B)/(C*q3+D);

C=-2/R2;

q5=(A*q4+B)/(C*q4+D);

q6=(A*q5+B)/(C*q5+D);

q7=(A*q6+B)/(C*q6+D);

q8=(A*q7+B)/(C*q7+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