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44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演示:

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共同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二、形成温度概念

学生试着对观察的体验做出自己的解释。

全班交流,感受到:

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

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学生有使用温度计的经验,但缺乏科学性。

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造成误差的原因,并判断哪些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这个环节是今年新增添的。

 

第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预测水的温度变化

提问:

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3)温度均匀下降。

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二、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

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

(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

从什么时候开始记?

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三、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

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

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

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也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曲线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曲线图的作用,如股市大盘的曲线图。

作业设计

1、再次预测: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

会降到多少呢?

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2、如果有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然后给凉水加热,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

两项作业可以选其一。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

温度计

      记 录 表

                  曲 线 图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思考:

曲线图的绘制如果能和观察记录结合在一起可能更好。

有好的操作方案吗?

2、热的传递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3、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在金属中是沿着金属传递的,在水中则是由下向上,进行冷热对流。

4、难点:

想到借助有形有色的物体来帮助观察水的对流。

     从水的对流联想到空气的对流。

试管夹,涂了蜡的铝片、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一、导入

  讲述:

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演示烤铝片的方法。

要求:

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铝片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

铝片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铝片,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

蜡油熔化的规律?

小结:

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水变热的规律?

液体传热――对流。

我把本环节的重点放在“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水如何变热”。

让学生在提出的方案通过尝试选择有效方案,也有助于学生观察到有管借助是何种物体,观察到的水流动都是相同的――对流。

一、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观看教学VCD

利用教学VCD处理难点。

二、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19页“辐射”。

三、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

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

注意,另外用纸画书上的图,但不要有箭头,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加上箭头。

  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

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

固体――传导

液体   对

空气   流

    辐射

3、加热和冷却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5、重点:

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

6、难点:

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一、话题“聚集”

  讨论:

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你为什么这样想?

理由是什么?

敢于猜想,并能用实验加以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创设情景:

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1先将蜡烛点着。

2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3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与描述的能力。

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糖变化的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

(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教学VCD相结合。

板书设计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4、吸热和散热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7、重点:

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

8、难点:

对比实验中定量因素的设计。

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

谈话:

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1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

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2提出自己的猜测。

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