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42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文档格式.doc

1设计说明 1

2总装配图 1

3叶片设计及构件图 2

4塔架设计、构件图及主要连接图 3

4.1发电塔架设计 3

4.2结构几何与材料属性的确定 5

4.3塔身构件图 5

4.4主要连接图 6

5水平风荷载计算 8

6结构变形计算 9

6.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9

6.2分析假定 10

6.3位移计算结果 10

7结构承载力计算结果 11

7.1强度验算 11

7.2稳定性分析(对压弯柱) 12

8模型详图与材料预算 12

参考文献 13

13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1设计说明

此次结构设计竞赛模型为定向木结构风力发电塔。

竞赛限定塔身高为800mm,叶轮直径为800mm。

竞赛目的是为了在满足竞赛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计叶片形状和数目,使得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最大,同时尽量保证发电塔的塔身结构材料消耗较轻,结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竞赛要求。

这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等相关的力学知识。

从结构刚度要求和节约材料角度出发,发电塔结构选择正三角形截面的格构式结构。

其具有较好的刚度,同时在视觉上,我们也希望以尽量少的杆件形成刚度较好的塔架结构,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小杆件的截面尺寸,这样从各个角度观赏结构都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我们设计的结构模型效果如图1所示。

图1结构模型图(斜视图)

2总装配图

总装配图如图2所示,采用三片叶片,三片叶片之间角度为120度。

叶片与风电塔之间采用风叶连接件进行连接,风叶连接件的外轮廓尺寸为92mm。

图2总装配图

3叶片设计及构件图

图3风力发电机测试系统

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和位移测试系统如图3所示。

在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测试系统中,发电机功率采用功率计测量,负载为15欧姆。

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叶片对发电机产生的扭矩密切相关,其与电流强度、叶片的动力扭矩成正比。

图4叶片外轮廓图图5叶片分段截面尺寸

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是风力发电机捕捉风能的核心部件,叶片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是整个风力发电机系统最为关键的部分。

根据竞赛中给定的风速条件,本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应设计为低速叶片。

叶片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叶片面积要适中,不能过大和过小,叶片面积过大则各个叶片相互之间会有干扰,从而影响叶片对电机的扭转力矩;

叶片面积过小,则叶片的兜风面积过小,每个叶片对电机的扭矩减小。

叶片的角度要合理,角度过小,风的扭矩不足;

角度过大,在转动过程中,空气的阻力也较大。

根据上述原则,设计的叶片构件图如图4-5所示,图4为叶片外轮廓图,图5为叶片分段截面尺寸。

4塔架设计、构件图及主要连接图

4.1发电塔架设计

根据竞赛要求,塔架截面为正多边形。

风力发电塔结构的主要受水平风荷载作用,如图6所示。

发电塔结构受力近似为悬臂梁结构,其受力特点如图7所示。

在迎风一侧的立柱主要受拉力,在背风一侧的立柱主要承受压力。

基于此,考虑塔架刚度和强度要求,以及风的方向,塔架截面设计为正三角形。

且三角形发电塔的底边要和来流风荷载的方向垂直,同时将一根立柱前置,位于迎风向,受拉为主;

另外两根立柱位于背风向,受压为主。

图6风电塔荷载图7风电塔受力特点

图8结构模型图(立面图)

这样使得由于风力发电机选用的叶片面积较大,风荷载较大,将塔架分为5段,每段160mm。

在风荷载作用下,由于风轮扫略面上下部位风速的不均匀分布、叶轮和电机的位置轻微偏心而引起的振动都会导致发电塔架受扭。

应增加塔架截面的抗扭刚度以抵抗该扭转力矩,为此将斜腹杆设计为交叉腹杆,如图8所示。

4.2结构几何与材料属性的确定

根据竞赛给定的木材规格,选择材料其规格、强度、弹性模量如表1所示。

其顺纹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作为模型计算时确定材料属性的依据。

表1材料规格与参数

材料规格

截面尺寸(mm)

抗拉强度(MPa)

弹性模量E(MPa)

W551

50×

1,2×

2,6×

6

30

1.0×

104

4.3塔身构件图

根据对结构的传递路径分析,我们确定了结构各杆件的截面型式与尺寸。

结构顶部横梁①采用矩形截面,高6mm,宽2mm。

其它横梁②采用T形截面,T形截面翼板宽6mm,腹板高4mm,厚1mm。

柱③采用正三角形箱型截面,边长10mm,厚度1mm。

考虑柱子受轴力较大,为增加立柱的稳定性,在柱子中每隔40mm增设一横隔板,横隔板厚度为1mm。

腹杆④采用正三角形箱型截面,边长为5mm,厚度1mm。

腹杆采用T形截面,与②相同。

风力发电塔的顶部正三角形截面边长为100mm,底部边长为200mm,其尺寸和构件如图9-10所示。

图9塔架尺寸

图10塔架构件图

4.4主要连接图

顶部横梁与立柱连接典型结点详图

图11顶部斜腹杆与立柱连接典型结点②详图

图12顶部横梁与立柱连接典型结点①详图

图13T形截面斜腹杆交叉连接结点

图14塔架柱脚安装连接图

柱子与塔架安装底板连接如图14所示,叶片与连接件连接节点图15所示。

图15塔架柱脚安装连接图

5水平风荷载计算

本风力发电塔承受的主要荷载为水平向的风荷载。

风荷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叶片部分的风荷载;

另外一部分是塔架结构的风荷载。

经过反复调试,最后本风力发电机选用三片叶片。

每个叶片的面积约为2800mm2。

对于叶片,风荷载的压强近似计算公式为

(1)

其中,为风压,单位为N/m2;

为空气密度,近似取为1.2930kg/m3;

为风速,竞赛中给定,三级风速分别为4m/s,6.8m/s和9m/s。

其中比赛中保证在第二级风速下,发电塔的刚度要进行测量,同时保证在第三级风速下结构不倒塌。

叶片的风荷载计算公式为

(2)

其中,为叶片风荷载,单位为N;

为叶片面积;

为叶片体型系数,这里近似取1;

为风振系数,考虑结构刚度较好,风速较低,这里近似取1。

塔架结构的风荷载也可按照公式

(2)来计算,体型系数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中表7.3.1中项次34塔架类查取。

其中风向考虑为三角形风向④。

挡风系数为0.15,查表可得风载体型系数为2.3。

塔架的风振系数可近似取为1。

6结构变形计算

结构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和水平风荷载作用。

竖向荷载主要包括发电机自重、叶片自重和塔架自重。

发电机自重为3700g。

6.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图16有限元模型斜视图

根据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对于塔架结构,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时应按作为空间桁架结构进行计算,但由于本塔架为木结构,节点处连接主要靠胶水进行粘连,按照刚接计算较为合理。

所以本塔架结构在进行内力分析时,采用空间刚架结构进行计算。

且本结构为空间结构,涉及杆件较多,具有多次超静定的特性,通过手工计算难以获得其准确的计算结果。

为此,我们根据确定的结构型式、杆件截面以及材料属性等设计参数,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中建立结构的分析模型。

分析时,刚架横梁、联梁、立柱以及斜腹杆采用Beam44梁单元,结构的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16所示,

6.2分析假定

(1)风力发电塔结构固定于塔架安装底板上。

发电塔柱底通过螺栓固定,根据其约束情况,在结构分析模型中,三个柱子的柱底节点约束取为理想铰接约束。

(2)所有结构构件均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即计算时不考虑结构的材料非线性,但为了提高位移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分析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即打开大变形效应开关,将NLGEOM设为ON。

(3)根据竞赛试验要求,所施加的荷载工况为:

工况1-在第二级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构变形;

工况2-在第三级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满足承载力要求。

6.3位移计算结果

图17第二级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向(X向)位移云图

第二级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X向)位移计算结果如图17所示。

最大水平(X向)位移发生于柱的顶部,最大水平(X向)位移非常小,仅为0.22mm。

图18第二级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向(Y向)位移云图

第二级水平风荷载作用下作用下的水平(Y向)位移计算结果如图18所示。

由于该方向为风荷载的主要作用方向,因此Y向位移比X向位移大,最大位移为3.50mm,同样发生于柱的顶部,可见结构的受力特性接近于悬臂梁。

此外,根据风荷载的方向,将三角形电塔的底边设置与来流风向垂直,以结构刚度最强方向来抵抗风荷载,是非常合理的。

7结构承载力计算结果

7.1强度验算

结构在水平第三级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云图如图19所示,其中结构最大压应力达到-12.25MPa,位于背风一侧的柱子底部。

最大拉应力位于迎风一侧柱子底部,为24.45Mpa。

最大应力都小于木材的抗拉强度,满足强度要求。

图19第三级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最大应力云图

7.2稳定性分析(对压弯柱)

稳定性分析参考钢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处理

平面内稳定计算公式为:

平面外稳定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公式,对受压状态下的各构件进行了验算,皆满足要求。

8模型详图与材料预算

根据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加工要求,根计算数提供结构杆件的详图与下料统计预算表如下所示。

结构的整体图与节点详图如前面的图20中所示。

横梁①采用矩形截面

横梁②采用T形截面

柱③截面详图

腹杆④截面详图

图20杆件详图

参考文献

1.GB50009-2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2.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3.郭新生.风能利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