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007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总结-下文档格式.doc

脑缺氧。

③临床表现:

头痛;

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首选CT辅检。

④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

病因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降低颅内压治疗;

激素应用;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脑脊液体外引流;

巴比妥治疗;

辅助过度换气;

抗生素治疗;

症状治疗。

7.脑疝(brainhernia):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人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

8.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

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表现为剧烈头痛;

②瞳孔改变;

③运动障碍;

④意识改变。

处理:

侧脑室体外引流术;

脑脊液分流术;

减压术。

9.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区别: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1.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

2.头皮血肿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键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

帽状键膜下血肿因该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见于颅骨受损之后,如产伤等。

3.颅盖部的线形骨折发生率最高,主要靠颅骨X线摄片确诊。

颅底骨折本身无需特别治疗,对伤后视力减退,疑为碎骨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4.造成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

:

①接触力:

物体与头部直接碰撞,由于冲击、凹陷骨折或颅骨的急速内凹和弹回,而导致局部脑损伤;

②惯性力:

来源于受伤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与颅底摩擦以及受大脑镰、小脑幕牵扯,而导致多处或弥散性脑损伤。

5.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继发性脑损伤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6.脑震荡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7.脑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

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绝大多数在半小时以上;

局灶症状与体征;

头痛与恶心呕吐;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8.MRI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明确诊断。

9.颅内血肿:

颅内出血聚集在一定部位,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10ml以上时,即可能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外伤性颅内血肿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10.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表现:

外伤史;

意识障碍;

瞳孔改变;

锥体束征(去大脑强直为脑庙晚期表现);

生命体征(常为进行性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体温升高)。

第二十二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1.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年龄组多见。

大脑半球发生脑肿瘤机会最多。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称之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脑膜瘤以大脑半球矢状窦旁为最多。

颅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脑成像技术。

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

脑脓肿;

脑结核瘤;

脑寄生虫病;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血管病;

良胜颅内压增高。

亦称假性脑瘤。

治疗:

降低颅内压(根本办法是切除肿瘤);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放射治疗及放射外科;

化学治疗;

基因药物治疗。

第二十六章胸部损伤

1.胸部损伤院前急救处理原则为:

维持呼吸通畅、给氧,控制外出血、补充血容量,镇痛、固定长骨骨折、保护脊柱(尤其是颈椎),并迅速转运;

威胁生命的严重胸外伤需在现场施行特殊急救处理。

张力性气胸需放置具有单向活瓣作用的胸腔穿刺针或闭式胸腔引流。

*2.有下列情况时应行急诊开胸探查手术:

①胸膜腔内进行性出血;

②心脏大血管损伤;

③严重肺裂伤或气管、支气管损伤;

④食管破裂;

⑤胸肌损伤;

⑥胸壁大块缺损;

⑦胸内存留较大的异物。

3.急诊室开胸探查手术指征:

①穿透性胸伤重度休克者;

②穿透性胸伤濒死者,且高度怀疑存在急性心脏压塞。

4.连枷胸(flailchest):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flailchest)。

5.肋骨骨折治疗处理的原则是镇痛、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固定胸廓和防治并发症。

6.气胸可以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三类。

7.闭合性气胸:

胸内压仍低于大气压。

胸膜腔积气量决定伤侧肺萎陷的程度。

伤侧胸内压增加可引起纵隔向健侧移位。

发生气胸时间较长且积气量少的病人,勿需特殊处理,胸腔内的积气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

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闭式胸腔引流术,促使肺尽早膨胀,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形成开放性气胸时,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软组织缺损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

伤侧胸内压显著高于健侧,纵隔向健侧移位,进一步使健侧肺扩张受限。

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8.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要点为:

将开放性气胸立即变为闭合性气胸;

行闭式胸腔引流术。

*9.张力性气胸(tensionpneumothorax)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人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为高压性气胸。

治疗原则是紧急排气。

10.一般而言,成人血胸量(0.5L为少量血胸,0.5-l.0L为中量,>

1.0L为大量血胸。

*12.具备以下征象则提示存在进行性血胸:

①持续脉搏加快、血压降低,或虽经补充血容量血压仍不稳定;

②闭式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3小时;

③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引流胸腔积血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接近,且迅速凝固。

13.创伤性窒息(traumaticasphyxia):

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粘膜、末梢毛细血管癖血及出血性损害。

14.肺损伤包括肺裂伤、肺挫伤和肺爆震(冲击)伤。

15.穿透性心脏损伤临床表现为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降低的贝克三联征(Beck'

striad)。

第二十九章肺部疾病

1.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2.肺癌的分布情况:

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心型肺癌;

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3.鳞状细胞癌(鳞癌):

在肺癌中最为常见,患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

常为中心型肺癌。

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通常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4.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

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

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大多为中心型肺癌。

对放射和化学疗法最敏感。

5.腺癌:

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

多数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多为周围型肺癌。

对放射和化学疗法不敏感。

6.肺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下列几种主要途径:

直接扩散;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7.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

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长大后,常出现刺激性咳嗽。

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性痰液。

另一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

有的肺癌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的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以在临床上出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癌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下列征象:

①压迫或侵犯隔神经,引起同侧19肌麻痹;

②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③压迫上腔静脉;

;

④侵犯胸膜;

⑤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⑥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Pancoast'

stumor),可以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1肋骨、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8.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块影,直径从1-2cm到5-r6cm或更大。

*9.肺癌的治疗: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疗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并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

对周围型肺癌,一般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

对中心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

第三十章食管疾病

1.食管癌的病理:

临床上食管的解剖分段多分为:

①颈段;

②胸段:

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

胸中段—一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上一半;

胸下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下一半。

胸中段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

多系鳞癌。

2.食管癌临床表现:

早期时症状常不明显,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

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

中晚期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

持续胸痛或背痛表示为晚期症状,癌已侵犯食管外组织。

其他如声音嘶哑、剧烈呛咳、呼吸系统感染等。

3.食管癌的诊断:

对可疑病例,均应作食管吞稀钡X线双重对比造影。

早期可见:

①食管粘膜皱璧紊乱、粗糙或有中断现象;

②小的充盈缺损;

③局限性管壁僵硬,蠕动中断;

④小完影。

中、晚期有明显的不规则狭窄和充盈缺损,管壁僵硬。

带网气囊食管细胞采集器,作食管拉网检查脱落细胞,早期病变阳性率较高,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普查筛选诊断方法。

4.食管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食管癌首选方法。

食管下段癌,与代食管器官吻合多在主动脉弓上;

而食管中段或上段癌则应吻合在颈部。

常用的代食管器官是胃,有时用结肠或空肠。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吻合口屡和吻合口狭窄。

5.贲门失弛症或称贲门痉挛(achalasiaofcardiaorcardiospasm)是指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松弛不良。

多见于20-50岁,女性稍多。

第三十二章心脏疾病

1.动脉导管未闭(PDA):

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病人可出现发给,形成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征。

PDA治疗手术方法可分为四种类型:

结扎或钳闭术;

切断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