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25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教案+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

上节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

二、介绍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

《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五、品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这就是——生:

“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过渡: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

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

)”

(3)大环境——险恶

出示句子: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教师总结: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

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过渡:

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艰苦。

(1)学生交流,师归纳:

“a独自一人的孤单;

b生活的简单清苦;

c同伴离去的坚持;

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

e有福不享;

f选择青山为归宿;

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小结:

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5.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老农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

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六、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七、课堂小结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大瀑布的葬礼》。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30)

(31-33)

板书设计

青景观引入参天杨柳绿色波浪粼粼波光

山大环境———险恶

不背景状况小环境———艰苦生命的意义

老村干部补充介绍—了不起的奇迹人生的价值

老农陪同参观—一层层的树梯

课后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

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

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五、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

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

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

读文

交流

小结

(引)肆虐的风沙抵挡不住老人坚定的信心,满坡的翠绿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

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课件演示)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

(画外音)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得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景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课件演示)2.(改造环境)

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

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即使肆虐的风沙把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毁掉,即使干旱、霜冻不时冲击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但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使他们义无反顾,终于,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屹立在黄土之上,出现在世人眼前。

师:

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

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

老师,我觉得太神奇了!

(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

是啊!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亲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

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

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

(读文用——画出来)

(读、画、说)

(课件出示3)15年啊!

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很长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不过60~7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停顿)

(引)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

伟岸、高大。

值得尊敬、学习。

(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用赞美的声音读一下吧,来表达此时的心境。

(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谁能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