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245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国论+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

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

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自主(zì

zhǔ)学习】

一、思考(sīkǎo)

1、本文的中心(zhōngxīn)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提出的?

有什么特色?

2、课文第二、三段(sānduà

n)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与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关系?

3、怎样(zěnyà

ng)理解第四、第五段?

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图

引证法:

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jiāqiá

ng)论证的说服力。

例证法:

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shǐshí

),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对比论证:

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zhè

ng)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lù

nzhè

ng)、假设论证。

5、归纳(guīnà

)本文的语言特点

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气势充沛的特点。

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

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推荐(tuījià

n)阅读】苏轼《六国论》、苏辙《六国论》

六国论

(二)

【知识(zhīshi)梳理】

一、一词多义

(一)以:

1.秦以攻取(gōngqǔ)之外(用,凭)

2、以有尺寸之地(才,可用而代替)

3、举以予人(来)

4、以地事秦(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二)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yīɡè

)“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yīɡè

)“之”指赂秦各国。

都是代词(dà

icí

)。

4、此言得之(代词,指代(zhǐdà

i)上面的道理)

(三)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ǎibè

i)(因果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四)兵: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五)暴:

1、暴霜露(动词,曝露)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

(六)事:

1、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七)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八)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fù

),才)

(九)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jiǎshǐ),如果)

2、并力(bì

nglì

)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二、古今(ɡǔjīn)异义

(1)与战胜(zhà

nshè

ng)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

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

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

祖辈和父辈;

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

至:

到;

于:

引出结果,以至于;

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智谋和力量;

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先例,旧事;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

两次;

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

这样以后;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

不去行刺;

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古义:

结交;

(10)始速祸焉      古义(ɡǔyì

):

招致;

速度

三、通假字

(1)暴霜露   (通“曝”,曝露(pù

))

(2)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mǎnzú

四、词类(cí

i)活用(找出活用的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名词(mí

ngcí

)作状语。

日削月割  日:

一天天地,月:

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

按理

(2)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义:

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

礼待

以地事秦 事:

侍奉

(3)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始速祸焉 速:

招致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译为打退

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pò

miè

)之道也   (用“也”表判断(pà

nduà

n))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  (省宾语(bīnyǔ)“之”和介词(jiè

)宾语“之”)

(2)(子孙(zǐsūn))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省主语“子孙”)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  (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  (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  (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所,表被动)

(六)成语

如弃草芥:

芥,小草。

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

形容毫不在意。

抱薪救火:

薪:

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内容总结

(1)补充课文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诵读散文,了解作者和背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

(3)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