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45170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三个”逻辑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Word格式.docx

我们总说“一诺千金”,即答应承诺别人的事,就如千金般贵重,一定要兑现。

从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里,就能看到“诚信”在我们的传统美德里占据的重要地位了。

今天,我想就“诚信”这一主题,和各位同志进行一次探讨交流。

  第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历史逻辑

  诚信一词早在《礼记·

祭统》就有记载:

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那么,诚信为何如此重要呢?

  

(一)从历史上看,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我们都耳熟能详,妇孺皆知,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诚信的重视。

比如,“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信成则大信立”。

诚信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基因和血脉之中,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

因此,习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从现实来看,守诚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尽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社会诚信缺失和信用交易风险问题仍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一是社会诚信意识缺乏。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的变化,“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出现缺失和缺位等现象。

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基础较为薄弱,诚信缺失状况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本扭转。

商业欺诈、电信诈骗、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现象屡禁不止,起着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为一些违法犯罪的温床;

比如出现的诸如高铁飞机霸座、假疫苗过期疫苗、明星学术剽窃学历造假等事件,不断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伤害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和谐有序、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公平等基本权利的信念和追求。

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检视其落实情况,总体评价并不如预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方面进展很不平衡。

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政务诚信、司法公信等各个重点领域的建设都有待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政策落实尚未完全到位,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覆盖领域有限,与各项经济社会治理工作尚未有机融合。

三是机制保障不完善。

目前社会信用建设中实践探索快于理论研究、平台建设快于制度建设。

由于缺乏刚性制度保障,标本兼治的力度不够,诚信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信成本总体偏低。

据央视新闻披露数据,我国目前年签订合同40多亿份,但履约率仅50%左右,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6000亿。

所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诚信这个法宝撬动起整个社会的力量,更好地构建诚信社会,共建诚信中国。

  第二,要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价值逻辑

  诚信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品格,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诚信也是一种责任,是国家友好交往的关键所在。

共产党人的入党宣誓,就是普通党员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还注重从制度层面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以制度的力量培育诚信习惯和诚信文化。

  

(一)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我们常说:

“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里,言而有信主要体现为“一诺千金”,就是要强调“一言为重百金轻”“宁失千金,不失诚信”。

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永远有底线,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立身处世最基本的原则。

  

(二)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石。

一些百年老店、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它的秘诀就在于无论遇到什么风浪挫折,它都能够坚守诚信立企的原则。

他们就像爱惜羽毛和保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诚信声誉,这就是他们所以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不二法门。

  (三)诚信是为官为政的根本。

诚信,不仅关乎领导干部的声望,而且关乎领导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

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了践行“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百姓造一片绿洲”的朴实诺言,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主动放弃了进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走进了大亮山,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这一种就是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了绿洲,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用诚实守信兑现了他当初给百姓的朴实承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不朽丰碑。

  (四)诚信是国家交往的关键。

在国际合作和交往中,我国始终信守一个“诚”字,以诚相交,真诚相待,巩固政治与战略互信。

比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支援新独立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经济发展,5万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先后来到了非洲大地,与坦桑尼亚、赞比亚人民一起,用汗水和鲜血,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了一条长达1860公里、连接坦赞两国的铁路运输线。

从勘探到竣工,这条“自由之路”“友谊之路”,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

当时经济困难的中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共有69位中国专家,为坦赞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了这片远离故乡的土地上。

  第三,深刻把握新时代讲诚信的实践逻辑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个人、企业乃至一个地方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经济和社会就不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正视诚信问题,推进诚信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建设者的姿态积极参与其中。

  

(一)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实守信意识。

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把诚信道德转化为内心信念、信仰,充分认识诚信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把诚信教育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像重视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一样重视诚信教育。

加强新时代诚信模范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讲好身边的诚信故事,打造各类诚信示范点(区),营造“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尤其是要把党员干部、公务员队伍、教育卫生和科技文化界等人士作为诚信教育的重点,发挥标杆和示范带头作用。

  

(二)要整合诚信资源,健全诚信信息管理体系。

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强信用信息披露应用,加大对群众关心的金融、环保、医疗、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让企业和群众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的诚信信用信息,从源头上遏制信用危机蔓延。

  (三)要严格行业管理,建立诚信信用自律机制。

要积极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医疗卫生、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行业信用评价制度,制定各种奖优罚劣的政策措施。

建立诚信记录、建设诚信文化、打造诚信品牌,全面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要完善重点领域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登记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适时引入第三方参与信用监控。

要针对潜在的信用风险,通过“红黑榜”“曝光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出风险提示和预警,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诚信体系建设的支持。

  (四)要建立奖惩机制,加大守信失信奖惩力度。

要强化诚信奖惩领域的配合和协作,建立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联合奖惩机制,完善守法诚信奖励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企业和个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完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对失信者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担保、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信用等级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银行贷款、出口退税、政府采购、项目核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优先考虑,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尤其是要针对恶意拖欠和逃废债务、逃税骗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拖欠职工工资等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开展失信专项治理行动,对不法分子出重拳、下猛药,使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努力形成“守信经营光荣,失信害民可耻”的良好市场经济环境。

  总之,诚信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担当。

每个人都应坚守诚信底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诚信带动诚信、用诚信激发诚信,把诚信铭刻在心里。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诚信体系建设这张网会越织越牢,诚信之路会越走越宽。

“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

  列宁在阐述“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时特别强调了“自愿自觉”一词,表示要“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说明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最终要实现人的自身解放。

正是这种由“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所标志所实现的无产阶级工作,彻底巩固了农民对无产阶级国家的尊敬和爱戴,才会使农民相信共产主义正确,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实的拥护者。

所谓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职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奋斗的目标;

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事业则是一生的追求。

前者与肉体的需求相关,后者与人生的价值、意义、理想等相关。

而事业心则是一种精神境界,反映了人们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一种人生追求和勤恳态度。

共产党员以什么样的信念追求党的事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党的事业、以什么样的标准干好党的事业,反映了一个党员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

所以,我们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

  ―、全面理解“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时代意义

  

(一)“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含义。

  “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使命对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对党绝对忠诚的最好体现,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最终落脚点。

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艰苦奋斗、建功立业。

如果没有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没有把忠诚党的事业作为人生的追求的基石,就要走弯路,甚至与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反而会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迷失自己。

只有把个人的事业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融为一体,对事业保持忠诚,才能有所作为,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二)“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增强事业心,干事创业。

干事创业是党员的价值体现。

党中央要求我们全党同志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想干事是德的体现,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是有强烈事业心的标志。

会干事是有能力的体现。

想干、敢干还不够,还要能干、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和水平。

干成事是衡量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志。

只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干成事,以科学的态度才能干成事,以科学的方法才能干成事。

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关口、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有干事创业的精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期、经济建设加速期,问题比较多,困难也比较大,在这个重要时期,广大党员更应当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面对压力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更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慢进即退的紧迫感、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多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从细节入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的重托,才能不辱使命。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一点火光,是人民冲破旧军阀和反动派的迫害与镇压的光明和希望;

黄土高原上矗立的延安宝塔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照亮最终胜利的引航灯塔。

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使命感,燃烧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

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