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0624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题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答案】A

【详解】依据年代尺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有关秦国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步富强起来,国力大增,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这为以后秦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年代尺上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它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直至欧洲,在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所以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答案】C

【详解】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南方赋粮收入高于北方,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

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所以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

7.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

这反映了清代

A.思想专制加强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D.儒家地位提高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

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

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

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

因此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这反映了清代思想专制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

米,最好的饮料:

茶,最好的衣物:

棉花、丝绸等”。

“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B.机器

C.鸦片D.枪炮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前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口国,而英国是购买国,英国长期忍受着贸易逆差。

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乃至世界市场,而英国的贵金属货币却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

为了找到一个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藉以打开中国市场,使贸易变得平衡,于是英国选择了鸦片贸易。

鸦片一时间成了当时对华贸易中,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

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将这个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给断掉了,于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

9.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

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

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派遣幼童留美时,中国正在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是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由东南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所以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日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受日本的影响,中国在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探索在中国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其中公派留学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产生的重大成果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所以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B项符合题意。

10.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

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

”这情形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分析可知,这情形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所以D项符合题意。

11.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

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

该学者旨在说明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

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分析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脱离群众基础等。

而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D项符合题意。

12.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详解】依据示意图信息1937—1940年“共产党员人数不断扩大”“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扩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增加”“根据地人口在不断增长”分析可知,示意图反映了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壮大,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示意图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3.“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究或争执”。

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周恩来提出:

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是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再加上宋美龄和国际友人等多方调停斡旋,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共产党也得以在抗战中发展壮大,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是日本发动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4.下图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详解】依据漫画关键词“经济建设”“大跃进”“科学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作者意在说明经济建设要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