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4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

《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分析.doc

摘 要:

《霸王别姬》上映于1993年,影像华丽,兼具史诗格局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两个伶人的悲喜人生,并掺合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

整部影片除了内容扣人心弦之外,在试听语言层面上的手法运用也十分到位。

本文将重点从色调、音画结合等几个层次来讲这部世界级的影片。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君王意气尽,贱妾聊何生?

”陈凯歌一出《霸王别姬》唱尽英雄末路。

该片不仅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还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在世界范围享有较高的声誉。

由于影片引入了中国戏曲、传统服装等元素,故在后期制作中,将古典韵味原汁原味的呈现、升华便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无论是色调、音画配合还是蒙太奇,影片的处理都值得我们探讨分析。

一.剧情介绍

程蝶衣自少被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之戏,对艺术的执着使得他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混淆之感,师兄段小楼跟他感情甚佳,超越兄弟之情。

长大之后,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名角,红遍整个北京城。

不料小楼娶妓女菊仙在先,蝶衣感到他和师兄的关系渐渐疏远,从而矛盾不断激发。

经历吸毒,被徒弟取代,同袁世卿媾和等一系列挣扎,蝶衣渐渐失去了希望。

文革时期,兄弟俩被迫互相出卖,蝶衣绝望,菊仙上吊,一切都残破而遗憾。

历尽沧桑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十一年后再演《霸王别姬》,蝶衣最终梦醒,用自己送给段小楼的宝剑自刎,结束了自己与段小楼这辈子的美丽哀愁。

电影所呈现出人性的选择,命运的无常和哲学的思考。

优秀的视听语言运用增强了每一个情节的表现力,带动观众沉浸在穿越时空的岁月长河中。

二.视听语言分析

《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十分有特色,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调视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

这种极具导演个人特色的表现方式集中在画面色调、声音同画面的配合方面等方面。

(一)画面色调。

在本部电影的前半段,所有戏剧舞台布光都是暖调,色彩以红色为主,从小豆子与小石头的首次登台,到《贵妃醉酒》,再到《牡丹亭》,所有的舞台场景都是以红色调为主,加上京剧华丽的戏服,给人美仑美奂的感觉。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文革时期,作为时代的象征,红色是触目惊心的,一方面代表了激情、愉悦以及自由,另一方面也道出了无奈和悲伤。

同样是红色,不同的运用体现出相差甚远的人物情感和时代背景,极具张力。

蓝色的运用和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有关。

小豆子被张公公强暴后,失魂落魄地走出张府,影片色调变为蓝色,高高的城墙,落寞的表情,加上京剧的鼓点,渲染出一种悲凉压抑的气氛。

袁四爷与程蝶衣媾和之时,院子中两人对吟,蝶衣手中剑反射出幽蓝色的光,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调。

蓝色的运用主要是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怆,落寞,用颜色烘托出凄冷的环境和心理状况。

影片开始的“卖子”一场,使用了黑白调,这段黑白场景是程蝶衣一生悲剧的开端,用此色调开始回忆过去的事情,意义深远,逼着观众去了解一个混乱而不堪的年代。

《霸王别姬》主要出现了黑、红、蓝三种不同的色调,着重表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特点以及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

红色混沌不冷静,蓝色清仄凄凉,黑白则透露着一种年代感。

观众随着色调的变换更好的体会到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音画配合

《霸王别姬》配乐京味十足,悲剧氛围总是被声音渲染得愈加浓烈。

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

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常见的敲击乐,韵味十足。

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都是主人公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

低沉的弦乐暗示主人公命运的未知数;而京剧选段则提醒着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大主题。

小豆子逃跑在戏院看到“当一个角儿的风采”时,弦乐响起,音乐传达了小豆子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信息。

而后,蝶衣吸毒,人鬼不分,主题音乐再度响起,得不到爱人,自感沉沦。

片尾,当久别重逢的蝶衣小楼再唱《霸王别姬》时,蝶衣转过脸来的特写,拔剑前的一刹那,音乐再次回到了京剧选段。

蝶衣倒下之后,配乐中响起了微弱的《歌唱祖国》的歌声,同电影开始前的配乐形成照应,一方面对应了片子的时空叙述方式,另一方面,传递希望——新中国一路走来,有过尝试,有过错误,但总是坚定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电影大量使用了京剧中二胡以及如锣鼓等打击乐乐器的声音,同画面相得益彰。

在徒弟小四抢戏的情节,台前京剧声的响起与其说是故事中的原声,不如说更是为了表现段小楼难以抉择却必须抉择时的焦灼,虞姬的唱腔一直在耳边萦绕,却不是程蝶衣的,更是增添了对今昔对比和对苦涩的现实的渲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