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872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小麦蚜虫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

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一、种类与分布

麦长管蚜(Englishgrainaphid,wheataphid)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分布;

全国各麦区均有分布且为害严重。

麦二叉蚜(Greenbug)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麦区,以西北麦区多发。

禾谷缢管蚜(oatbird-cherryaphid,bird-cherryaphid)Rhopalosiphumpadi(L.)又称小米蚜。

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分布;

全国各麦区均有分布。

麦无网长管蚜(rose-grainaphid)Metopolophumdirhodum(Walker)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项目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蚜

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mm)

1.8-2.3

2.4-2.8

1.6左右

体色

绿色,腹背中央有深绿色纵纹

黄绿色至浓绿色,背腹两侧有褐斑4-5个

暗绿带紫褐色,腹背后方具红色晕斑2个

触角

比体短,第3节有5-8个感觉孔

比体长,第3节有6-18个感觉孔

比体长,第3节有20-30个感觉孔

前翅中脉

分二叉

分三叉

腹管

圆锥状,中等长,黑色

管状,极长,黄绿色

近圆筒形,黑色,端部缢缩如瓶颈状

无翅胎生雌虫

1.4-2

2.3-2.9

1.7-1.8

淡黄绿至绿色,腹背中央有深绿色纵线

淡绿色或黄绿色,背侧有褐色斑点

浓绿色或紫褐色,腹部后方有红色晕斑

为体长一半或稍长

与体等长或超过体长,黑色

仅为体长一半

二、寄主与为害

主要为害小麦、糜子(穄子,不粘)、高粱、玉米、谷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莎草科、香蒲科杂草(第2寄主,禾谷缢管蚜),还为害李、桃、杏等李属木本植物(第1寄主,禾谷缢管蚜,在其上越冬)或梨、苹果等或野生蔷薇属木本植物(第1寄主,麦无网长管蚜,在其上越冬)。

麦蚜的为害包括3方面:

(1)成、若蚜群集于叶片、嫩穗、茎等部位刺吸汁液为害,造成“锁口蜜”,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2)分泌蜜露,引起霉菌发生—霉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3)传播病毒(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后者传毒力最强),如小、大麦黄矮病毒等,导致病害流行。

三、发生规律、生活史及习性

麦长管蚜喜温暖潮湿,发育起点温度为3℃,6℃以上开始活动为害。

16℃以上繁殖迅速。

它的繁殖、为害盛期在抽穗期至乳熟期,故又称“麦穗蚜”。

禾谷缢蚜喜湿而对温度适应幅度广,在温暖地区自小麦苗期至乳熟期虫口常稳步上升,全期均能为害。

麦二叉蚜耐低温干旱,发育起点温度为0-1.6℃,5℃以上即能繁殖,15-22℃条件下繁殖迅速。

它的为害盛期主要在小麦苗期,抽穗后虫口趋向消退。

3种麦蚜在小麦植株上垂直分布不同。

长管蚜喜光,孕穗期多在上部叶正面,尤其是抽穗后绝大多数均集中于穗部为害。

麦二叉蚜怕光照,拔节期多在植株下部叶背聚集为害,致害能力强;

孕穗期为害部位上移,以倒二、倒三叶背居多。

禾谷缢蚜在小麦心叶和基部居多,为害部位较为分散。

3种病毒传播黄矮病毒的能力,麦二叉蚜最强,麦长管蚜次之,禾谷缢蚜最弱。

(二)生活史

生活史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世代

1年10-20代

1年10-20代

华北1年10-20代

越冬虫态

淮河以北(1月份0℃等温线):

不能越冬

淮河以南:

无翅胎生成、若蚜

北纬36℃以北:

卵南方:

越冬场所

冬麦田麦丛基部、禾

本科杂草及土缝内芽处

冬麦田麦丛基部、禾

本科杂草及土缝内

桃、李、杏、梨、苹果

等果树枝条的腋芽处

周年生活

秋季小麦出苗后,麦蚜从夏季寄主上迁入麦田,随即有一个短暂的繁殖过程,但由于气温下降,蚜量上升缓慢,形成一个较低的峰后越冬;

春季,小麦返青后开始活动、繁殖,在气温<

15℃时虫口上升缓慢,当气温>

16℃的小麦抽穗期,虫口急剧上升,灌浆乳熟期达高峰;

小麦黄熟,气温>

22℃时,出现有翅蚜,天敌量大增,虫口下降,越夏。

二叉蚜和长管蚜的越夏寄主常为糜子、高粱及自生麦苗,禾缢管蚜主为黍子、自生麦苗,夏秋之际则主要为玉米。

小麦返青至乳熟初期,麦长管蚜种群数量最大,占田间总蚜量95%以上,随植株生长向上部叶片扩散为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称“穗蚜”。

麦二叉蚜分布在下部叶片背面为害,乳熟后期禾谷缢管蚜数量有明显上升,为害叶片,小麦生育后期麦无网长管蚜数量增大,主要为害麦株上部的茎、叶鞘和穗。

习性

为害特性

喜光耐湿,嗜食穗部

喜幼苗,畏光喜旱,嗜叶、叶鞘

畏光喜湿,嗜食茎杆、叶鞘

繁殖力

稍次

传毒

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

同,传毒能力最强

迁飞性

(二)习性

四、影响因素

(一)气候因素

在气候因子中,温、湿度对麦蚜的发生消长起主导作用。

一般说,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40-80%时,即中温低湿常为麦蚜大发生的主要条件。

冬季前后温度偏高有利于麦蚜发生,反之减轻。

温度

麦二叉蚜(胎生雌蚜)

最适

12~20º

C,>

28º

C生长停滞

适宜温度6-25º

C

15~22º

30º

C左右(适宜湿度时)最耐

高温,1月份平均温度为-2º

地区不能越冬,最不耐低温。

湿度

喜湿,Rh:

40~80%

喜干燥,相对湿度35~67%

喜高湿,不耐旱,降雨量,<

250mm地区不发生。

(二)栽培条件。

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所以蚜量大、为害重。

合理施肥,适时灌水,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健壮,增加抗虫能力。

此外,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着麦蚜的越夏生活和繁殖,直接关系着秋苗的虫源问题。

(三)天敌

麦蚜的天敌种类丰富,主要有瓢虫类、蚜茧蜂、草蛉、食蚜蝇、绒螨、蚜霉菌等,其中以瓢虫类、蚜茧蜂最重要。

四、防治方法

1、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麦田用药要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选择性药剂,尽量少用广谱性药剂,以保护天敌繁衍。

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

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

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麦蚜。

2、防治指标与药剂选择

防治苗蚜:

①防治指标:

500头/百株;

②防治用药:

每亩用有效成份吡·

抗蚜4克或吡虫啉3克。

防治穗蚜:

800头/百株;

亩用药剂有效成分啶虫脒2克,或吡虫啉4克,或抗蚜威5克;

灰飞虱虫量高的地区,可选用吡蚜酮、噻嗪酮等药剂在防治穗蚜时一并兼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