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850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docx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教育部

2018年4月

前言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本指南分为六个部分:

总则、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个人与机构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空间安全保障。

第一部分:

总则。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

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框架,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第三部分:

个人与机构空间。

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个人空间的功能要求,班级、学校和区域等机构空间的功能要求。

第四部分:

公共应用服务。

规定了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和决策评估服务等公共应用服务的功能要求。

第五部分:

数据分析服务。

规定了数据分析服务的功能要求。

第六部分:

空间安全保障。

规定了空间建设与应用中的技术、信息、数据、内容安全等要求。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1.总则

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

本文件所指网络学习空间(以下简称“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

其内涵为:

(1)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根本目标是引领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转型,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

(2)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基本任务是提供教育应用服务,引入行业、机构等社会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是聚合学习过程和教育管理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支持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4)空间的核心属性是共享、交互、共创,基本特征是个性化、开放性、联通性和适应性。

(5)空间的基本构成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6)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基础是无障碍获取空间服务的网络和终端接入条件。

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

重构学习环境。

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与学需求,推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实现有效支持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智能化学习支持环境。

优化资源供给。

通过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智力资源等方式,汇聚适应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的优质资源,缩短资源生成、进化周期,支持个性化资源推送,实现精准服务,创新资源供给模式。

变革教学模式。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流程,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重塑评价方式。

跟踪监测教与学全过程,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实现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从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扩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与预测功能。

创新服务模式。

从面向群体共性需求的规模化、无差别供给,转变为面向个体定制需求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适应性供给,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渠道、手段和内容,形成多元教育服务并存的良性供给模式。

提升治理水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管理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建立智力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准入的监管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

需求导向,统筹规划。

面向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与需求,明确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目标和任务,在统一标准和规范指导下进行统筹规划。

做好与已有系统的整合,做好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汇聚应用数据。

明确职责,协同合作。

规划并改造组织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等,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体在空间建设与应用中的职责,分工协作,确保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服务,创新应用。

面向多样化教育需求,在遵循空间建设与应用共性规律的基础上,秉持开放服务理念,不断丰富教育服务类型,创新空间应用模式,关注空间建设与应用实效。

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

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包括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应用与推广、管理与维护等环节。

1.4.1规划与设计

规划与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空间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建设方式等。

规划与设计要素包括:

教育发展战略、现状分析与诊断、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建设内容、实施策略与进度、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1.4.2建设与部署

建设与部署要区域、学校整体推进,可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发、购买服务等形式进行,采用私有云、公有云等方式进行部署,保证网络、计算、存储等服务能力稳定可靠、可弹性扩展,在数据、身份认证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进行系统集成。

1.4.3应用与推广

应用与推广要采取灵活手段和多种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

空间应用与推广的内容主要包括:

建设空间应用培训体系,组织空间普及应用活动,凝炼、推广空间应用典型案例等。

1.4.4管理与维护

管理与维护要建立组织机构,制订规章制度,完善流程,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能力,加强公共服务管理、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及安全管理,保障空间的稳定运行。

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网络学习空间分为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并集成了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

支持不同角色用户(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在同一空间中的身份切换,实现“一人一空间”;支持不同角色用户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沟通与数据交换;支持各类公共应用服务的汇聚与调用,实现服务贯通。

空间功能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框架

个人空间是具有角色基本功能且可拓展的个性化工作与学习场所,是调用各类应用服务的个人应用枢纽,支持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交流互动和信息查询等。

机构空间包括班级空间、学校空间、区域空间等,能够调用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成员管理、生成性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活动组织与活动分析等。

公共应用服务包括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和决策评估服务等。

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利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空间行为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分析,为个性化资源推送、学习分析与诊断、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持。

用户通过个人空间或机构空间,调用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教育教学活动。

空间应用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根据用户意愿,存放于个人空间或机构空间。

3.个人与机构空间

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

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管理者空间等,能够调用各类公共应用服务,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3.1.1个人管理

支持设置个人基本信息、访问权限、空间布局等,实现个人管理。

3.1.2消息管理

支持留言、通知公告、关注空间动态信息等,实现消息管理。

3.1.3资源管理

支持分类、评价和分享个人收藏、上传的资源等,实现资源管理。

3.1.4应用管理

支持快捷访问、分类、评价和推荐个人收藏的各类教学、管理、学习交互类软件工具与平台等应用,实现应用管理。

3.1.5社区管理

支持对个人创建、参与或订阅的社区进行分类、推荐等,实现交互社区管理。

3.2教师角色功能

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教师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2.1教学管理

a)支持在线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b)支持在线作业发布、在线作业批改、在线组卷、在线测试等,实现分层、个性化智能测评与诊断。

c)支持课后答疑、网上指导等,实现个性化辅导。

3.2.2学情分析

支持跟踪、监测学生学习全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学习诊断等,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资源与作业推送等。

3.2.3网络研修

a)支持记录教学思考、教研心得等,实现教学反思。

b)支持创建、参与、关注教师研修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3.3学生角色功能

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学生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3.1学习管理

a)支持参与在线学习活动,自行选择数字教育资源与智力资源进行学习等,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b)支持在线完成作业、获取答疑辅导等,实现问题解决与即时反馈。

c)支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自我管理与监控等,实现自主学习。

3.3.2学情反馈

支持查询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报告,了解学习情况等,实现自我认知与反思。

3.3.3成长记录

支持记录成长过程,获得成长分析报告等,实现自我改进与全面发展。

3.4家长角色功能

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家长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4.1学情查询

支持查询学生的班级公告、课程表、学习活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实现有针对性地监督与指导。

3.4.2家校互动

支持家长与教师互动交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等,实现家校协同教育。

3.5管理者角色功能

管理者包括学校管理者和区域管理者,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管理者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5.1办学情况查询

a)支持查询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组织等情况,实现办学情况动态跟踪。

b)支持查询教师教学情况等,实现教学情况动态跟踪。

c)支持管理者根据不同业务职责,获得相应数据分析结果等,实现精准决策与科学管理。

3.5.2空间应用查询

支持查询空间应用情况,如关注度、活跃度、影响力、公共应用服务使用频率等,实现空间应用动态跟踪。

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

机构空间包括班级空间、学校空间和区域空间等,能够调用各类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成员管理、生成性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活动组织与分析等。

机构空间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3.6.1成员管理

支持对机构空间成员(包括区域、学校和班级等)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实现成员管理。

3.6.2生成性资源管理

支持对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生成性资源进行汇聚、评价、筛选、分类与发布等,实现生成性资源管理。

3.6.3信息发布

支持教育政策解读、各类培训、活动安排等信息发布,实现信息公开。

3.6.4活动组织

支持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研修活动等,实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3.6.5活动分析

支持可视化呈现各级各类活动组织的频次、参与人数、活动结果等,实现活动情况动态跟踪。

4.公共应用服务

空间要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决策评估服务等基本公共应用服务。

各类应用服务应包含下述列出的支持服务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创新应用的需要,可不断扩充与升级建设。

公共应用服务可由多方提供。

为了适应不同区域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需要,本指南增加了可选项,用▲标识。

标记为▲的条目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选择性建设,未标记▲的条目是所有区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1资源共享服务

资源共享服务是指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支持开展教与学活动,通过资源交易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的服务。

资源共享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