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8380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页共页

课程名称

中文:

社会工作概论

英文:

AnIntroductiontoSocialWork

课程编号

E

学分/学时

3分/54学时

所属教研室

社会工作

先修课程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开课专业

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社会个案工作的含义与范围、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小组工作过程、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社区工作的内涵与发展、社区工作的理论、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中国的社区服务工作、社会行政的含义与功能、社会行政的内容、我国的社会行政、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变迁中的老年人问题、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老年社会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工作、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与起源、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贫困问题的产生、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回顾、中国的反贫困社会工作、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和民政工作、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中国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与性质、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与目标、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功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的现状和问题、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页共页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分章节)

二、教学内容:

(可另附页)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性质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社会工作的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也称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分专业社会工作和实际社会工作两类;社会工作是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体系,是一个专业应用学科,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是一种社人福利制度,也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

2.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专业利他和助人自助。

3.掌握中国的劳动部门、妇联、共青团、工会、社区等实际社会工作部门民政部门以及案主求助模式、社工主动模式、社会运动模式等几种主要模式。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的定义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的性质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领域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二、社会工作的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脆弱群体的特征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机会中处于不利地位。

2.理解社会工作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制度建设、增加社会资本。

3.掌握社会工作的范围——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工、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医疗社工、乡村发展、军队社工、社会保险。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形成时期

二、发展时期

三、繁荣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英国伊利沙白1601的PoorLaw的内容——分教区向地主征济贫税;教区举办,中央监察;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工作;禁止行乞,强行收容;亲属责任与本教区居民。

2.理解德国的汉堡制、爱尔伯福制;1868年Solly牧师参照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建议成立组织,1869年伦敦成立慈善组织会社(COS);1877年美Buffalo也成立了COS。

3.掌握1893年英格兰济贫院和COS建立了2年制的训练学校;1898年,COS举办为期6周的夏季训练课,1904年扩为1年,1910年扩为2年。

1919年,美成立17个社会工作学院;

教学重点: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中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

三、恢复与重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发展专业社工的迫切性——下岗失业;老弱残;城乡贫困;农民工渴望生存。

2.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福利转移、家庭福利弱化、邻里关系衰微。

3.掌握1913年,美国休姆受聘长沙耶鲁医院从事医务社工;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宗教与社会服务部”;1920年,蒲爱德女士在该部主持医务社工。

教学重点:

中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

中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社会福利制度的性质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二、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它们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或金钱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帮助,也可以是现金形式的支持。

2.理解社会福利的功能——分配和再分配公民收入;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补偿;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社会服务可以当作是一种社会投资;可以增强社会中的利他主义的助人要素。

3.掌握现代福利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国家干预活动的一个核心内容,隐含统治阶级一系列的价值观理念,并对社会福利的内涵和运行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

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中西社会福利制度

一、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不使用保险的方法;资金由政府财政支出;福利对象是法定的,普遍和部分相结合;福利对象不需要履行缴费义务;无力给付无需进行个人资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2.理解中国的社会福利发展目标——立足民政,面向社会,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进一步形成以国家兴办为骨干、集体体兴办为基础、个人兴办为辅助的覆盖面广、设备齐全、生活有保障的社会服务网络。

3.掌握中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改革——改革职工福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办法;改革集体福利事业的管理体制;探索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教学难点:

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

第四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强调职业与责任;理性与情感;社会支持与关系网络;公平正义与社会行动;模式建构与理论指导。

2.理解社工哲学基础的意义——促进系统、理性与战略的形成;建构行动策略;解构现代性的缺陷;促进知识积累;发展服务技巧。

3.掌握社工哲学基础的内容——宗教理念;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费边主义。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一、价值体系

二、道德操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规定个案工作者不该做的八件事——说服、操纵、代替、控制、忠告、定论、揽责、批准(或不准)。

2.理解专业伦理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

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3.掌握社工道德操守与伦理守则——充分考虑助者利益;案主自决;不能剥削对方;案主知情权;信守承诺;正义与进步。

教学重点:

价值体系

教学难点:

道德操守

第五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人与环境

一、环境

二、人与环境

三、儿童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的性别差异、社会角色及成长过程;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生理的八大系统及健康状况;心理的心理学分类;社会中的职业生涯与交往。

2.理解60年代,社工对医学模式提出质疑,生态模式产生;生态模式认为:

所谓问题是过渡时期的需要,帮助而不是治疗。

3.掌握社会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为人类行为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方式;为人类行为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为人类成长提代参考标准;是个人问题产生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人与环境

教学难点: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节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

二、成人社会工作

三、老年人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主要内容为:

学业辅导;生活辅导;(思想指导、品格指导、礼仪指导、社交指导、健康指导、生活开支用度指导、休闲指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婚前教育与婚姻介绍;休闲服务;矫治服务等。

这是从服务角度去定义的。

2.理解老人社会工作是指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老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3.掌握社区照顾是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服务需要的最佳途径,那些无经济能力买高价服务的老人,有权从社区得到关怀和帮助。

教学重点:

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社会工作

教学难点:

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社会工作

第六章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建构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的含义

二、要素

三、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理论是有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2.理解社会工作理论则是对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运用的理论知识的总称。

3.掌握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教学重点:

理论的含义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建构

一、西方

二、中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理分析学理论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对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

2.理解标签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有问题”,是与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3.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以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建构

第七章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社会工作过程

一、基本要素

二、工作者与对象的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者的构成要件:

有社工执照;经过社工教育;受社工伦理约束;在社工机构工作;把社工作为职业。

2.理解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工作对象获得社会支持、获取关系网络、提高生存能力、重振生活信心、实现良好发展。

3.掌握专业关系是工作关系,服务结束,关系中止,反对工作中的移情或粘粘糊糊,治疗结束后主张维持普通关系。

教学重点:

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

工作者与对象的关系

第二节过程模式与角色

一、过程模式

二、角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

2.理解西方福利服务的提供有政府提供、民间机构提供和社区共同体提供三种方式,不过以民间社会福利机构为主。

3.掌握我国社会工作采取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资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帮助。

教学重点:

过程模式与角色

教学难点:

过程模式与角色

第八章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第一节个案工作

一、含义

二、源起

三、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个案工作是最早被看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的,但它有着不同的源头和理论流派,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努力过程中,社会个案工作也努力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和方法,力求以统一的专业面貌出现。

2.理解社会个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福利,手段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3.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教学重点:

个案工作

教学难点:

个案工作

第二节小组工作

一、含义

二、源起

三、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组工作者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

2.理解小组的六个基本特性——小组存在于一跟以上;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小组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3.掌握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建立关系的技巧;观察的技巧;组织和介入小组的技巧;领导小组的技巧;沟通的技巧;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教学重点:

小组工作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组工作的源起和模式

第九章宏观社会工作

第一节社区工作

一、含义

二、源起

三、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它与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并列,被称之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

2.理解社区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居民参与,提高社区意识;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发挥人民的潜能,培养社区人才;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掌握介入手法——从社区问题入手;从服务提供入手;从社区教育入手;从互助合作入手;从社会行动入手;从联合各团体入手;从策划倡导入手;从社区调查入手;从社区突发事件入手;从社区宣传入手;从社区发展计划入手。

教学重点:

社区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难点:

社区工作的内容

第二节社会行政与政策

一、社会行政

二、社会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行政也称社会福利行政,是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社会行政的中心含义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理解宏观社会行政是政府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微观是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

通过对机构资源的有效发掘与配置,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3.掌握社会行政的功能——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教学重点:

社会行政

教学难点:

社会行政

第十章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节含义与过程

一、含义

二、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研究从理论到技术构成一个序谱:

从思想、政策和制度的分析,到具体的社会结构、互动、服务过程的研究,再到情景性的助人技巧的研究。

2.理解科学的社会工作研究需要科学的设计、科学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研究是按照科学认识论展开的一系列有序的活动。

3.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过程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过程

第二节类型与评估

一、类型

二、评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带有伦理性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以其强烈的价值导向实践着助人活动。

2.理解社会工作研究者怎样在理解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价值中立就是十分重要的。

3.掌握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研究的类型与评估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研究的类型与评估

第十一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第一节意义、专业化

一、意义

二、专业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专业化发展与专业化进程的基本手段。

2.理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际上是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在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整合;社会工作理论和专业价值是指导社会工作实践行为的基本要素。

3.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其次是推动专业理论的发展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创新。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教学难点: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第二节中国社工教育

一、历史

二、实习

三、督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际化和本土化成了现代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理解社会问题的共同性,是使社会工作实现专业化的一个根本的动力。

3.掌握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的趋势越来越凶猛,但是各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的差异也是根深蒂固的;各个国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并不因为具有相似性,就可以忽视传统文化和现实基础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

教学难点: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第十二章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西方

一、历史

二、现状

三、未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及其有无终结的问题——没有终结、连续、界线不清。

2.理解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趋势——国际化的继续发展;风险社会;社会原子化;社会问题复杂化。

3.掌握社会工作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性回应——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被动适应特征;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福利;福利水平受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积极回应——引入专业理念;强调社人融合;强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

西方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教学难点:

西方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第二节中国

一、历史

二、现状

三、未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工战略是社会工作部门为实现预定目标,作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运筹规划,其特征是全局性、长远性、适应性、指导性。

2.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因——回应社会需求;倚重本土经验;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推动。

3.掌握战略管理模式的变迁——从线性到非线性假设;从以方案为焦点到以行动为焦点;从过程取向到结果取向;从集中到分散;从正式规划到应集战略;从理性到非理性——后现代性。

教学重点: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

教学难点: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

 

 

《社会工作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社会工作概论

英文:

AnIntroductiontoSocialWork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社会工作

培养层次

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学时

2

学分

不计

实验学时

2(另)

编写/修订者

王瑞华

单位

社会科学系

职务/职称

副教授

审核

批准

一、课程性质、实验教学的目的与总体要求

社会工作概论的课程性质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也是必修课程。

实验教学目的是结合课堂教学中课到的专业工作程序及直接的专业工作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工作条件创设,使学生对专业工作程序及专业工作方法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专业工作技巧,也为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专业工作的程序及三大直接助人方法,学会直接开展服务的工作技巧。

2.理解和领会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培养专业热情,树立专业伦理,明晰职业守则。

3.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全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主要仪器设备及其规格型号

个案工作室1间,访谈桌椅1套,小组工作室2间,投影仪1套,空调2台,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

三、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性质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社会工作程序

1

必开

模拟

10

2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1

必开

角色扮演

3、10

实验性质:

必开;实验类型:

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四、实验教学大纲

序号

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

1

实验项目

社会工作的专业程序

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助人工作过程是由一系列朝向既定目标的系统化行动组成的,大体可以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也就是说,约定阶段、评估问题阶段、计划合约阶段、工作介入阶段和总结结束阶段,这五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不断循环的。

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必须熟悉自己的角色类型,并按照特定的过程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实验内容

(1)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2)个案工作

(3)小组工作

2

实验项目

专业工作方法

实验目的

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的多样性、时效性、权变性和针对性,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方法必须做到因地、因时、因事制宜,体会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一对一的案主本位的助人自助,小组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群体动力学原理。

实验要求

明确个案工作者的角色、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和专业实验的基本目标,按照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开展助人服务工作。

实验内容

个案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小组工作的基本过程

五、考核方式

(1)评估工作过程;

(2)撰写实验报告

(3)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六、其他说明

 

 

 

第页共页

学时分配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十一

十二

实习

讨论

复习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实验课学时(不计入总数)

2学时

 

有关说明

本课程一般采用讲授法、实验法、习题作业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有些课程宜在实验室授课,应把讲授和实验结合起来。

教材可选用:

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不需先修任何课程。

 

拟制签名:

审核签名:

审批签名:

日期:

日期: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