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834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3、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五、教学设想

以上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

讲故事,导入新课;

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

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九、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这一设计旨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的体验,学生对神话传说这一文学体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神话故事,题目是《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禹”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

既然是神话故事,那课文中提到的神奇的人物和事物都有哪些?

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勾画出他们的名字并记在心中,想想他们“神”在何处。

(生自由读书,思考,勾画)。

师:

谁来说说课文中提到的神的名字?

生:

课文中讲到的神奇的人物和事物有鲧、天帝、火神、禹、息壤。

师:

(课件出示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神奇的名字。

鲧、禹、天帝、火神、息壤

谁来说说他们“神”在何处?

生:

鲧可以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洪水,我觉得很神。

息壤这种土能自生自长,永远也用不完,也很神。

这些神奇的人物和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谁来简单说说?

(略)

二、质疑课题,聚焦问题。

你们读书很用心,初步体会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

请大家再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你想知道事情的原因。

他治水成功没有?

你想知道事情的结果。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你想知道事情的经过。

他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克服的?

你关注的是大禹怎样克服困难的,也算是事情的经过。

课文中都是说的“禹”,题目为什么要叫他“大禹”?

你注意了同一个人物在题目和课文中的称呼的不同,很会思考哟,厉害!

你其实想问的问题是:

大禹的“大”大在何处?

是吗?

……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适时选择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真会思考,根据题目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请大家再想想,哪些问题可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问题?

大禹怎样治水的?

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很好。

那就把你们自己提出的这四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生齐读)。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题目中为什么称禹为大禹?

三、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

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

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

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找到哪几个重要的词?

真善于读书!

有补充吗?

我补充一个“引到”。

师:

真好!

你们真善于抓住重点词来学习,现在看老师写。

(老师板书:

开凿、挖通、垒起、引到。

)(生齐读)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忙。

是鲧的办法好,还是禹的办法好呢?

(生兴致勃勃)

(投影:

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

(生踊跃举手)

生:

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补充)有危险。

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声音可以再响亮些。

有的时候没饭吃。

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

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有可能陷进河里。

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

有可能陷进淤泥里。

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

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谁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相关句段)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句子。

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读?

(指读)

请小朋友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

禹在治水时吃了很多苦,从这两句话的哪些地方最能看出来?

“脚跟都烂了”,还有“拄着棍子走路”。

我补充,他的脚是“长年”泡在泥水中。

从“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也可以看出。

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他连觉都睡不好。

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我觉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会得病。

他走路只能拄着棍子走,不方便,根本不好挖土。

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

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

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

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为了大家!

(动情地)对!

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了,做出的牺牲太多了!

请小朋友练习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读。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

板书:

无畏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

禹在外治水整整十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请小朋友看这儿,谁来读一读,括号里的词不读。

读得很认真!

像她这样,和课文写的对比着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你们都有动脑筋在思考!

老师觉得你们还应该注意括号里的三个词。

书上为什么用上了这三个词呢?

一年几天啊?

(豪不犹豫)三百六十五天。

十年呢?

(齐答)三千六百五拾天。

很好!

三千六百五拾个日子,而禹在家只住了四天,非常少!

所以说是“仅仅”。

谁也会用仅仅说一句话呢?

想想看,你来。

爸爸从美国回来只是仅仅在家里住了四天。

把“只是”去掉再说一遍。

爸爸从美国回来,在家仅仅住了四天。

非常好,终于把这句话说好了!

奶奶生病出院回来,仅仅过了五天,又住院了。

噢,身体实在不好。

我刚从医院回来,仅仅休息一个星期又住院了。

以后要多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

还有“才”字,“却”字,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说说用上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看看谁最善于动脑筋。

要是没有“才”字的话,禹三十岁结婚就跟别人相同嘛!

你们知道古代的人大概是几岁结婚吗?

十七、八岁。

有的十五、六岁就结婚了,三十岁的人有的都做了爷爷了!

(生笑)禹呢,三十岁才结婚,他为了治水把自己的婚姻都给耽误了。

用声“才”更体现他一心——(生:

治水)。

没有加上“却”的话,和平常人三次路过家门是一样的。

如果加上“却”的话就表示,他为了百姓,顾不得在家里看一下妻子。

我发现这位小朋友善于动脑筋!

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这几个词要注意强调一下,好吗?

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

想!

好!

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

听完后,老师还有问题问问大家呢!

看看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

(师讲述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