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82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docx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

语文议论文、说明记叙文选择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6~8题。

兴趣与人生

冯友兰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

在游戏中,小孩子做某种事,完全出于他的兴趣。

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

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

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世间名利恭敬”。

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

他做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做,兴尽则止。

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他做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做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无为。

当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生活中最快乐的一部分。

道家的理想生活,就是这一类的生活。

道家以为成人所以不能得到这一类的生活者,乃因受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

我们若能打破此种束缚,则此种生活即可得到。

我们亦以为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亦可以说是理想的生活,但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并不是容易被打破的。

这些束缚不容易被打破,并不是因为人的革命的勇气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社会制度是任何社会存在所必需的。

若打破这些,就取消了社会的存在。

社会若不能存在,人亦不能存在,就是说,若没有社会,人就不能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

道家以为,无为的生活是快乐的,这是不错的。

道家又以为,人在社会中,因受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人不能完全有这种生活,这亦是不错的。

但道家因此即以为人可以完全不要社会制度,以求完全有这种生活,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照道家的说法,无论任何人总有他所感兴趣的事。

我们看见有些人于闲暇时,什么事都不做,而蒙头大睡,或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似乎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而实在是他对于蒙头大睡,或胡思乱想,有很大的兴趣。

既然任何人对于有些事总感兴趣,如果任何人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

则任何人都过着最快乐的生活,“各得其所”,真是再好没有的。

或者可以问:

如果人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兴趣,如随其兴趣,则都蒙头大睡去了,又有谁去做事呢?

人人都不做事,岂不大家都要饿死?

道家于此可答:

绝不会如此。

有许多人对于蒙头大睡不感兴趣,如叫他终日蒙头大睡,他不但不以为乐,反以为苦。

这些人如没有事做,反觉烦闷。

所以有些人要“消闲”。

所以要消闲者,即有些人有时感到闲得无聊不可耐,故需设法找点事做,将闲消去。

忙人找闲,而闲人则找忙,所以,虽任何人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天下事仍都是有人做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

照这个极端的说法,自然有行不通、不可行之处。

有些事显然是不容易使人感兴趣的,如在矿井里做工等。

然而这些事还不能没有人做。

在社会里,至少在有些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做些我们所不感兴趣的事。

这些事大概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它虽不感兴趣,但亦必须做之。

社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社会都有一种起码的责任。

这种起码的责任,不见得是每个人皆感兴趣的。

所以,主张人皆随其兴趣去做的极端说法,如道家所说,是不可行的。

不过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极端的,则是可行的。

这种说法在相当范围内,我们不能不说是真理。

6.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儿时的游戏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部分,人的理想生活,就应是这种快乐的生活。

B.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C.每个人都要对赖以生存的社会负责,所以都要做些可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做的事。

D.个人的兴趣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家理论的一项是

A.人都是生活在某种社会中的,若没有社会,人就无法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

B.人在社会中生活,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不能完全拥有快乐的生活。

C.如果没有社会制度,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就都能快乐的生活,所以应取消社会制度。

D.人皆有兴趣但各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天下事皆有人做。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兴趣与人生的话题,从小孩子的游戏引出道家对理想生活的认识。

分析了道家思想的局限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自己关于兴趣与人生的看法。

B.文章大体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先论述人的兴趣的特点及种类,后半部分集中阐述人生的意义以及与兴趣的关系,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C.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在白话中自然融入一些文言词语,简洁明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读者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D.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有破有立,运用举例、道理等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正确认识人生、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6.C7.A8.B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孔子真的打败了韩寒、周杰伦了吗?

张天潘

日前,“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出炉,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汉语、孔子、书法、长城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

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

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

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韩寒、崔健、周杰伦等排名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的排名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林黛玉、阿Q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

这个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从结果上说,真可谓令人欣喜。

因为现在的年轻入虽然在日本动漫、韩流、好莱坞等影视文化包围之下,整日哈韩哈日哈美,追明星逐新潮,却并没有真正地遗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反而对文化的认同越加强烈起来。

在当代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流行文化作为快餐文化,很多时候是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的。

这些东西可以给生活添加乐趣,但却不能让心灵找到归属,就像我们不能把汉堡包当作主食一样天天吃。

这也是在经历过一个世纪的文化波折之后,我们才感到,从“打倒孔家店”到“全盘西化”,再到“破四旧”,这样的文化激进带来的破坏性效应,就是让更多的人在心灵与精神上失去了家园。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而且这样的认同,本身也是很脆弱的,它的领先也可能是另有原因,并不能就此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依然是当下的可直观体察到的深层危机。

在当代,文化的英雄时代,可以说早已过去,大师绝迹骗子横行。

在偶像崇拜多元化之下,价值观与喜好日益散众化与小众化,你是李宇春的“玉米”,我是张靓颖的“凉粉”,势不两立,没有哪一个人再可以呼风唤雨、一统文化江湖、高处万人之上了,这也是当代文化符号排名偏后的原因。

因为大家的选择多了,得分点必然分散,这也就成全了传统文化符号的领先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停滞现象的出现,而且如果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

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

中国古书排版是竖版,读者阅读时不知不觉地在点头,似乎总在说“是”;而西方书籍是横排版,读书人读起来总在不停地摇头,似乎总在说“不”。

所以,难怪我们

中国人总在注释古书,总在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求认同;而西方学者却在不断地否定前入,超越前人。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无疑还是有些启发性的。

长期以来,中国人就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制不可违”的禁锢下,深陷到了守旧的文化圈套里。

所以,在强调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忘记,传承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发展,应该要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向前的文化源头,传承之后还应有创新。

因为无论如何,时代总要向前发展,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多地向前看,而非仅仅盯住历史向后看。

正如“五四之子”、李敖的老师殷海光所说的:

“没有希望的人;才两只眼睛向后望;有希望的人,两只眼睛是向前看的。

6.下列关于“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年轻人更认同传统文化嚼排斥当代文化。

B.当代的流行文化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

C.当代没有大师,文化的英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D.当代文化多元,人们的价值观与喜好日益分散。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才出炉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照示,汉语、孔子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l0项,而韩寒、崔健等人的位次却根对靠后。

B.现在的年轻人虽然身处日、韩、美等国文化的包围之下,追明星逐新潮,但并未因此削弱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C.我们应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也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能自然地得以传承,更难掩当下传统文化没落的危机。

D.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不能仅盯着历史停步不前,而应努力向前看,要让当代文化超越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推进文化发展。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这一一调查结果展开论述,并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辩证的剖析。

B.文章运用举例、道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论事说理逐层深入,分析问题透辟入微,语青准确精炼,令人信服。

C.传统文化的高度被认同反映了人们希望精神有所所归依,这虽然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能预示着文化发展的停滞,所以不可一味厚古薄今。

D.本文题目用“孔子”和“韩寒、周杰伦”分别借指“传统义化”和“当代文化”,简洁形象;且用设问句形式,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

6.A7.D8.D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低碳世博”作为办会目标之一,实现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

即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世博园区的规划以“和谐城市”为主要理念,参照适宜步行距离和宜人尺度进行设计。

4个大型绿地公园和其他绿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采用了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以及其他水体修复技术。

世博会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

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安装在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等建筑的屋顶、玻璃墙面上,与建筑融为一体。

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4.6兆瓦,是园区内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也远大于历届世博会太阳能应用的规模。

据计算,该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08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

世博园区内60%-70%的室外照明采用半导体(LED)照明,其中景观照明部分80%以上由LED担当。

园区照明还从亮度上进行了分区分级。

世博会场馆通过江水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水排入黄浦江。

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一次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

世博会使用各类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其中园区内的零排放车约500辆。

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世博轴,都建设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对雨水加以收集利用,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

此外,主题馆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

这些主流或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均会对减排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重要作用。

世博会许多展馆的主体演绎也包含了低碳的内容。

五大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星球馆”就是专为探讨城市人居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健康互动而设立的;中国国家馆还把节能减排作为展示主题加以精彩演绎;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汇聚了全球诸多城市先进的低碳科技实践。

上海世博会大量应用的一系列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一方面为实现低碳世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低碳科技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6.下列不完全属于“低碳科技”的一项是

A.湿地和水体修复等环境净化技术。

B.太阳能、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技术。

C.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建筑技术。

D.展馆中关于低碳的主体演绎技术。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