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714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法2009年高考文解题科综合历史命题知识预测及解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唐朝;

北宋;

明朝;

清朝)

2.中国近代重要的土地政策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2)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①原因②核心内容③结果)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化

(3)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世界各国农业政策

英国(圈地运动特点及影响)法国(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雅各宾派专政土地政策内容及影响)

美国(西进运动、《宅地法》)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士地私有法令)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1)英国(①都铎王朝②克伦威尔当政时③英国工业革命前夕④向帝国主义过渡)

(2)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济政策①君主立宪派②吉伦特派③雅各宾派④拿破仑一世统;

★一战后)

(3)美国(①美国内战期间《宅地法》★②一战后“金元外交”③罗斯福新政④马歇尔计划⑤宏观管理)

(4)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经济改革;

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殖产兴业”政策。

联系二:

(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相关)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和儒家思想、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1.盛世

(1)国家统一的规律(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四次大一统)原因;

过程;

影响(中国古代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从以前因素;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因素;

主观因素分析。

影响分析:

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因的作用,影响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两重性分析要特别注意。

(2)三个主要盛世景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朝代前期强盛的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打击,地主阶级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②王朝初期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③初期,统治者较有作为,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④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民族关系较融洽,中外交流较频繁⑤劳动人民积极参与生产活动,为强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等。

2.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春秋战国冷落;

秦朝遭压制;

西汉享“独尊”;

维新变法出“新意”;

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

批林批孔又利用。

(2)儒家思想的“以德治民”与现代的“以德治国”(发展阶段;

阶级利益;

内容;

影响;

(3)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

3.中外思想思想解放运动

(1)维新思想传播、革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真理标准讨论

(2)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3)启蒙运动(17—18世纪)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5)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区别:

①背景②与自然科学的关系③内容④方式⑤影响;

联系:

都是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联系三(和平与发展、大国崛起)治乱兴衰与主要国家发展及社会改革

(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改革

(1)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2)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改革(李悝;

吴起;

商鞅)

(3)封建统治者摆脱社会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2.晚清时期的三次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3)清末“新政”

3.新中国的改革

(1)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2)改革开放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5.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80年代里根改革;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

6.苏俄、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7.“二战”后苏联(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8.对改革的认识(改革是必要的,促进社会进步;

改革会遇阻,需出代价;

改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

都是自上而下的且基本发生在国家动荡时期;

改革是否能成功取决于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皇帝的态度等。

)(中国古代史事件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分析:

客观;

主观;

措施)

9.当今世界改革潮流的新特点:

(1)呈现多元化、民族化和开放性的趋势。

西方国家已从单纯地应付危机型改革发展到结构性调整型改革;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西化、苏化型到开始提出符合本国特色型的改革道路。

从封闭性的经济,或两个平行市场经济到对外开放转型与世界市场接轨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一大趋势。

(2)普遍重视国家和市场在改革发展中的互补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显示出由国家强化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到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特点。

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则从单纯计划经济模式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国家适当干预的模式。

(3)由单一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为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协调发展。

中国近年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协调发展,从而出现了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大好形势。

(4)在发展和改革中协调公正和效率的相互关系和协调富裕和贫困共生的现象。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程度不等的国家福利政策;

中国十分注意克服社会主义“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端,强调提高效率,提出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0.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成败得失(

(1)苏联改革受挫原因:

①苏联模式的束缚。

②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③苏联致力于大国沙文主义。

④领导人个人专断的作风。

(2)中国改革成就巨大的原因:

①对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

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不断改善,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不断扩大。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

(3)启示:

①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②各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改革方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事件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分析

(二)各大国的兴衰(世界史中各国发展的历史按五级阶段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或工场手工业时期②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或机器生产时期③帝国主义时期或电汽时代④一战后⑤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或原因)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兴衰(①19世纪40年代前后建立。

②双重影响③19世纪末丧失)

2.德国经济的三次发展及影响(①统一后发展★②一战后发展③二战后发展)

3.日本经济的三次发展及影响(①明治维新后②一战期间③二战后)

4.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的确立(①独立战争、美国内战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③一战中④二战后)

5.苏联的兴衰(20世纪30年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战后恢复;

20世纪90年代解体。

6.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及发展变化(①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局面形成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③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联系四:

(区域协调发展)边疆发展与国家统一

1.中国主要区域的民族关系与文明发展(东北地区、蒙古高原、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西藏地区、珠江三角洲、台湾、长江三角洲、两湖地区)

(1)东北地区(分四个阶段)

古代的开发与管辖(①隋唐时期黑水和粟末靺鞨②两宋时期契丹族、女真族发展③元朝辽阳行省④满洲的兴起⑤清朝三将军辖区、两次雅克萨之战)

近代的屈辱与抗争(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占领②年甲午中日战争中③1904年日俄战争④九一八事变;

1945

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⑤辽沈战役)

共和国的长子(①“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工业中心②石油工业基)

振兴东北

附:

中国古代对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春秋时期,齐国、鲁国、燕国位于环渤海地区,尤其是齐鲁文明突出。

战国时期,齐国临淄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秦朝设辽东郡,对辽东半岛实行有效管辖;

万里长城东起辽东。

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

唐朝时,粟末靺鞨生活在渤海北岸,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封忽汗州都督;

登州是海上航线的出发地。

契丹的封建化和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金朝控制环渤海地区。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实行行省制度,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归中书省直辖,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

直沽是海运线和漕运线的交汇点。

明朝定都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满洲迁都沈阳,后又迁都北京。

清前期在环渤海地区设盛京、直隶、山东省,实行有效管辖。

(2)蒙古高原

古代的开发与管辖(①春秋战国时期匈奴族②秦朝修长城③两汉战争④6世纪中期突厥⑤辽实行“蕃汉分治”制度,宋中期,女真族兴起⑦元朝设立岭北行省⑧明朝与鞑靼和瓦剌关系⑨清与漠南、漠北、漠西关系)

近代的屈辱与抗争(①粉碎日军扫荡②中共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3)西北地区(涉及北方地区)

游牧的民族(①西汉时期匈奴、乌桓和鲜卑,西域各族②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③隋唐时期突厥、回纥④两宋至元朝时期党项族的西夏政权⑤明清时期鞑靼和瓦剌,明末清初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

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①设置西域都护②东汉政府重新设置西域都护③唐设都督府管辖④元朝岭北行省⑤清朝设乌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