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0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

腾飞教育网www.tfedu.org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消化腺

消化腺存在的部位

消化腺

存在部位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唾液腺

口腔

唾液

唾液淀粉酶

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胰腺

胰脏

胰液

胰淀粉、麦芽糖蛋白、脂肪酶

肝脏

肝脏

胆汁

胆盐(非酶)

肠腺

小肠

小肠液

肠淀粉、麦芽糖、肽、脂肪酶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的各种消化产物以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通过肠、胃的黏膜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

1、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2、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糖类的代谢---过程

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糖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维持血糖浓度与糖代谢、调节之间的关系

激素调节:

器官:

肝脏——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关于糖尿病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的产生和分泌发生障碍,引起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是由于肥胖,运动不足引起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导致的。

血糖浓度

低血糖:

在运动或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3.33mmol/L

高血糖:

在空腹时,血糖浓度超过7.8mmol/L

尿糖:

血糖超过肾糖阈7.8mmol/L时则出现尿糖

正常人偶尔会出现高血糖和尿糖。

(1)饮食性糖尿

(2)情感性糖尿

(3)肾性糖尿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来源多,去路少而造成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疾病。

糖的分解代谢

脂类的代谢过程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肝脏的功能:

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合成脂肪并转运脂肪的场所;合成磷脂、胆固醇等。

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蛋白质与人体的健康关系

为什么每天都要摄食蛋白质?

1、蛋白质不能贮存

2、蛋白质时刻在分解(脱氨基——氧化分解)

3、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8种是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要从食物中获得

八种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记忆口诀:

脱氨基的作用

指氨基酸中的氨基在脱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脱下来成为NH3的过程。

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

通过转氨酶的作用,把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一种有机酸分子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反应。

(新形成的氨基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

谷丙转氨酶(GPT)

全称: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

正常肝细胞中的GPT很少进入血液,只有肝病变时,由于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细胞坏死,GPT可以大量进入血液。

所以,临床上常用测定血清中GPT的数值,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肝脏除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还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

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总量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

肝脏中氨基酸代谢比其它组织活跃,这是因为肝脏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肝脏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和脱氨的器官。

三种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②脂类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酸合成氨基酸。

植物和微生物可以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科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直接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例如:

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类。

不仅如此,各种物质之间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例如: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利用的顺序:

糖类>脂类>蛋白质

4、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上的共同点

(1)物质的来源:

从根本上说都是食物

(2)都可以归纳为进行合成和分解这两方面的反应

(3)都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够完成

(4)彻底氧化分解时,代谢终产物里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都能释放能量

5、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上的不同点

(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生物体和调节生命活动

(2)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里还有尿素

6、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

思考

1、家畜饲喂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了什么?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可能转化成脂类,说明了什么?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3、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什么?

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巩固练习1

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的图解,字母代表器官、细胞、物质和能量,数字代表某些生理过程。

请分析回答:

(1)淀粉经[]_______和[]_______而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2)肝脏通过[3]、[4]将血糖浓度维持在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

当血糖浓度持续超过正常值时,发生[8]过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5]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摄取糖过多会发胖,说明糖可通过[6]转变为___________

巩固练习2

下图为蛋白质代谢图解,请据呼回答:

(1)1和3的生化过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和6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细胞器进行

(3)过程4进行的器官是__________,A是__________,其中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系统以__________形式排出体外,部分通过皮肤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而排出体外

(4)从图可知,体内氨基酸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和C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转氨基和脱氨基的过程

微生物的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异同点

比较方面

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

不同

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

必需

非必需

产生时期

始终产生

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

种间差异

具特异性

分布

细胞内

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内或外

物质种类

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质、维生素

抗生素、激素、

毒素、色素

相同

在基因指导下,微生物细胞总体调控下有序地进行

固氮作用——能将大气中的N2还原成NH3的过程

1.共生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

原核的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有专一性,属异养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膜上。

2.自生固氮微生物:

圆褐固氮菌(区分自生与自养)

也是原核的细菌,摄取土壤中现存的有机物,也属异养需氧型。

3.蓝藻:

光能自养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微生物的能源转化

注意-1

自养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等无机碳为碳源进行代谢生长。

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进行生长,可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能否以CO2或碳酸盐作为生长的主要或唯一碳源,而不决定于氮源。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例如:

氨既为硝化细菌提供氮源,又能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

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固定下来的,一般不会改变。

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

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两个方面,所以回答生物的代谢类型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同化类型”、“异化类型”还是“代谢类型”。

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是: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特点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4.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⑴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⑵切去胚芽尖端,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

⑶胚芽用一个锡箔小帽套起来,胚芽直立生长

⑷胚芽尖端下面一段用锡箔包围,弯向光源生长

【推想】

胚芽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的生长会产生某种影响。

1928年温特实验

证明:

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进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生长素(吲哚乙酸)

植物激素的特点

1、分泌场所

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

如植物的生长素由形成层细胞、幼嫩的种子、芽尖、根尖等处的分生组织等部位产生

2、作用部位

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它部位发生作用,没有接受激素的专门器官

3、横向运输与极性运输

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促进植物生长

如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少,生长慢,故向光弯曲生长。

促进植物生长主要表现在其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

二、促进果实发育

用两个实验进一步证明这点:

实验1:

摘除发育着的种子,结果果实发育停止。

如:

歪西瓜。

实验2:

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处理无受粉的花蕾,结果果实可以发育。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培育出无籽番茄。

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应用:

顶端优势(棉花摘顶)和用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枝,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成活率。

植物生长素的双重调节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不同器官的最适浓度不同:

根为10-10mol/L、芽为10-8mol/L、茎为10-4mol/L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⑴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这一现象与其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是个最好例证),甚至杀死植物。

⑵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是不同。

[敏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根、芽、茎]

⑶同一植物体的不同生长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幼嫩的正在生长的细胞对此反应最灵敏,长成的细胞就不灵敏。

⑷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

顶端优势及实际应用

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止的现象。

实际应用:

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防治杂草。

解释植物茎背地性、根向地性、植物向光性和植株呈宝塔形的原因。

生长素作用机理分析

极性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