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明与暗》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明与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明与暗》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明与暗》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与暗》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课明与暗主备人:
韩孝红
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
六年级(下册)
领域:
造型·表现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科学的观察力与绘画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
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石膏模型,射灯,范画两幅,图片两幅,素描纸一张、铅笔
学生:
8开素描纸两张,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
阶段
(出示两幅图片,一张用线画的苹果,一张是用明暗调子表现的苹果)
师:
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师归纳:
因为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如果我们能用笔把这种明暗色调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铅笔表现物体的明与暗。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明与暗
学生交流……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发展
阶段
1、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师:
请同学们拿起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你能看出它上面的明暗变化吗?
接着双手把纸拿起来,把你的左右边的纸往下卷曲,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师:
谁还有别的方法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师:
同学们比较一下,这种折的方法与卷曲时所产生的明暗有什么不同?
师:
谁还有别的方法可以使纸再发生些别的变化?
师:
我们一起把纸揉皱,看明暗有什么变化?
师归纳:
纸上的明暗层次变得丰富起来了。
我们发现,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由于不同方向的体面与光源形成不同的角度,接受的光量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明暗变化。
2、请我们大家来欣赏优秀的明暗关系作品和大师们的作品。
(出示幻灯片欣赏)
3、找出物体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及投影。
(将球体放在强光下)
下面请我们大家来看石膏球体,请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它的时候,它有什么变化?
请我们再来仔细的观察它的亮面有什么变化?
暗面呢?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丰富,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分为: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投影。
师:
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样的明暗变化,那么我们就试着找一找吧?
师:
(将立方体、圆柱体等石膏几何体放在强光下)学生找出“五调子”和投影。
师归纳总结:
无论物体的体面多么复杂,无论光源的强与弱都不会改变五大调的排列秩序,五大调式反映物体明暗色调变化的基本规律。
4、了解写生时物体的造型规律。
师:
我们都知道立方体的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你在量的时候发现有什么奇妙的变化吗?
是什么原因呢?
师概括:
由于立方体的每个面离我们的距离不同,就形成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变化,因次,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透视的原理才能准确刻画物体的外形。
学生动手试做。
没有变化
按照老师提示接着试做
看到了亮的一面和暗的一面,平面的纸变化为立体的纸时在有光源的情况下发生了明暗变化。
把纸折一下。
学生交流……
卷曲时,明暗是从明到暗逐渐过渡的;折时,有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生:
把纸揉皱。
学生交流……
生欣赏
学生观察球体上明暗的变化。
生:
有亮面和暗面
生:
由亮面至暗面有逐渐的过渡。
小组合作,边观察,边分析,根据名称结合观察到的明暗层次,将六个调子层次的名称(师出示名称)填入图片(球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色调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学生用尺子量照片中立方体的棱长。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
三、实践
阶段
教师演示并讲解绘画步骤:
第一步:
起稿。
(师板书)首先在纸面上线确定圆柱体的大体位置,可以用辅助线找出上面的椭圆面,圆心,并切出椭圆形。
第二步:
铺大色调明与暗。
(师板书)找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位置,用软一点的铅笔(4B)来铺暗面的大色调,把明暗交界线投影加强,这样自然的反光和投影的虚实变化就出来了。
第三步:
添加灰面。
(师板书)现在亮面和暗面的转变比较突然,可以加一些灰面,要及时把暗面加深,
第四步:
添画背景.(师板书)绘画要整体地来画,加上上面椭圆的灰面和背景,注意亮面的背景要加深些。
第五步:
整理画面,(师板书)可以根据画面进行精细的刻画和调整,注意调整时也要注意明暗关系的变化。
师:
同学们,看清楚老师的绘画步骤和方法了吗?
只要你细心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相信你也能画出层次丰富的明暗变化的,开始行动吧?
出示幻灯片作业要求。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球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讲解并观看教师演示步骤。
学生坐姿端正,画板放在膝盖的前端,并与自己的脸保持平行。
右手握笔的姿势保持自然,手握在笔的上端。
用铅笔画立方体、球体或圆柱体,并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
(设计意图:
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
四、课后
拓展
1、展示学生作品,让他们学习讲评、分析。
2、观察其它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3、通过写生不同形状的几何体,总结出在写生石膏几何体时应注意的共性问题及规律。
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
《明与暗》一课中,教学的知识点是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明暗的变化。
如何使学生将这个知识点生动有趣又实在的学习与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如果用灌输法,势必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很难保证。
在教学中,我尝试探究法进行教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效。
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课的引入阶段,我请学生观察出示两幅图片,一张用线画的苹果,一张是用明暗调子表现的苹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差别,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比较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在研究立方体的透视规律时,首先要认识立方体面的变化。
包括,不同位置面的多少与形状大小的变化。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揉、折等方法,请学生自己探究,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由于不同方向的体面与光源形成不同的角度,接受的光量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明暗变化。
认识立方体的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并动手测量,经过学生的测量,学生很快地发现这些面的具体的变化规律。
三、比较理论与实际(透视)的差异。
为了加深明暗规律,在学生脑中建立更准确的立方体的明暗现象。
我利用石膏进行比较观察到的明暗现象与教学理论的立方体的实际区别,以便加深印象,能较快地掌握好立方体的透视规律。
四、突破难点。
在掌握了立方体的明暗规律后,请学生对着立方体的照片,进行写生,可以进一步掌握立方体的透视应用。
但是,画出较为准确的立方体明暗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较为困难。
所以这里采用“分面”解决法,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个难点。
当然,有了分,就注意合,注意各面的联系与比较,就可以较轻松地画出照片写生立方体,为以后实物写生作好准备。
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侯孟中心小学韩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