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单元 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docx

第3单元拿来主义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

拿来主义

本课话题 ——善于借鉴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对于中外文化遗产,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我们要拿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百老汇街一座有77年历史的罗马风格建筑被命名为海尔大厦。

这标志着海尔海外扩张战略的成功。

可谁曾知道,当年的海尔学习借鉴了德国海尔的技术,将其全部消化吸收,于是才有了海尔今天的辉煌。

借鉴他人,海尔集团在世界家电制造业中脱颖而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毛泽东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6.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自诩(  )  冠冕(  )  吝啬(  )

脑髓(  )  蹩进(  )  徘徊(  )(  )

【答案】 xǔ miǎn lìn suǐ bié páihuái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冠

   

(2)倘

(3)给

   (4)孱

【答案】 

(1)ɡuān ɡuàn 

(2)tǎnɡ chánɡ (3)jǐ ɡěi (4)càn chán

2.语境辨析法

(5)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中了商家恐吓(  )营销的圈套,但这种吓(  )唬可能会带来产品销量的飙升,但也可能败坏品牌声誉。

(6)与器量小的人交往,是有风险的,因为这样的心最难忖度(  ),而豁达、包容、大度(  )是这个世间最让人欣赏和仰望的气质。

【答案】 (5)hè xià (6)duó dù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磕 嗑 瞌 

(2)粹 萃 悴 (3)奖 浆 桨 (4)炙 灸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吝啬·吝惜

“吝啬”主要指当用的不用,含贬义;“吝惜”表示珍惜,指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多为中性。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多数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了解来自课本里“一磅肉”的断章,夏洛克被定义为“贪婪、阴险、凶残的_____________(吝啬/吝惜)鬼”。

(2)社会上对于公义之举,应当既不______(吝啬/吝惜)鼓励,又要提供必要的司法帮助,这样才会使行善之人无后顾之忧,而人性之善也愈加彰显。

【答案】 

(1)吝啬 

(2)吝惜

2.形式·形势

“形式”所表述的多是事物的具体形状;“形势”所表述的多是事物的抽象状况和态势。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中俄两国双边合作更加协调,沟通更加顺畅,联合军演已成为中俄两军常态化合作______。

”(形式/形势)

(2)马晓光指出,台湾执政者不要误判_____________(形式/形势),不要被“极独”的势力牵着鼻子走。

【答案】 

(1)形式 

(2)形势 

3.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冠冕堂皇”前边可以加程度副词修饰,有否定的说法;“堂而皇之”有时侧重在“有气派、广大”上,一般没有否定的说法。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还是放过那些______(冠冕堂皇/堂而皇之)的涨价借口吧。

既然没有话语权,我们何苦再浪费口舌,跟自己过不去呢?

(2)既然人人都不愿意食用地沟油,为什么又要让地沟油长期地______(冠冕堂皇/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呢?

难道因为食用者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

【答案】 

(1)冠冕堂皇 

(2)堂而皇之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他说,选民希望他们选的人给人一种“真实美感”,而且还要冠冕堂皇。

(  )

理由:

                                    

(2)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不管三七二十一,顾不上向上级汇报,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

(  )

理由:

                                    

【答案】 

(1)× 冠冕堂皇含贬义,句子的意思是希望选民选的人表里如一。

感情色彩用错。

(2)× “不管三七二十一”有莽撞的意思。

应改为“当机立断”。

民族之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写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错误思想和观念。

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杂 文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

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盲目地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主张实行“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指出了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 ①媚外 ②逃避主义 ③挑选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问题。

1.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实质是什么?

                                    

                                    

【答案】 ①具体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恶果是造成封闭、落后。

②送去一批古董到巴黎,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实质是媚外、讨好、投降。

2.第1段中“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怎样理解“捧”和“挂”?

                                    

                                    

【答案】 “捧”为“双手承托”之意,表示郑重、敬慕、媚态可掬;“挂”用得很准确,说明了只有几张画却一路“挂”过去,显得多么寒碜、可怜,颇具讽刺意味。

3.第4段中“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中“抛来”与“抛给”应如何理解?

                                    

                                    

【答案】 “抛来”是接受的一方有选择的余地,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门面;“抛给”即“送来”,则是强迫对方接受,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有意地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侵略,达到其永远奴役中国的目的。

二、阅读课文第5~7段,回答下面问题。

4.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答案】 ①摩登、吝啬。

“摩登”是针对一味地“送去”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3段中“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②“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文化、军事的侵略和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③“运用脑髓”指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独立自主地选择。

三、阅读课文第8~10段,回答下面问题。

5.作者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指出了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态度,根据第8、9段内容,完成下面两个表格。

(1)错误态度:

三种类型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不加选择

昏蛋

放一把火烧光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2)“占有”“挑选”的方法:

喻体事物

做法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答案】 

(1)①怕被染污 ②徘徊不敢走进门 ③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④保存清白 ⑤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⑥羡慕 ⑦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2)①吃掉 ②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③吸收(使用) ④送药房供治病 ⑤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⑥趋利避害(使用) ⑦留一点,毁大部 ⑧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⑨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⑩散去⑪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 ⑫剔除(毁灭)

6.文章结尾一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在本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结尾一句揭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地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阐明了批判继承和创造革新的关系,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是创立无产阶级新文化不可缺乏的前提条件的道理。

话题:

作者在文中对“送去主义”进行了讽刺和揭露。

你认为在今天有没有“送去”的必要,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呢?

学生甲:

没有“送去”的必要。

我们要实行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要汲取本民族传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