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养神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五心养神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心养神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就是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跟从镇江金山寺的佛印住持学佛时,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批了两个字:
“放屁”。
苏东坡特别地生气,就过江到寺里质问佛印。
佛印大师笑着回了他两句: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所以,要真正的八风吹不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要时时处处都要保持这种平和、少欲、清净的心态,才能真正不受各种欲望、各种情绪的干扰。
我曾经拜会过中国佛协的会长一诚大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
”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
“说的十分深刻!
现代人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
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就越贪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说:
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心情快乐
《黄帝内经》说: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之心。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是说圣人能够将他的嗜好调试到和世俗一样,适应世俗习惯,没有恼怒和愤恨的不良情绪。
一切以恬愉、自得为要务。
恬愉就是一种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养生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心情。
《黄帝内经》还说: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老子》还加了一条“安其居”。
我只说“任其服”,其他读者自会领会。
所谓“任其服”,就是穿的衣服不在于质量好坏、价钱的贵贱,你要觉得它好,觉得他合身,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好衣服。
反之,你要是一件名贵的衣服穿在身上,但是你老觉得还有比这更名贵的,老觉得不合适,那这件衣服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这四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意动词,本来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主观上觉得是这样,觉得食物美,觉得衣服好,觉得住房安,觉得风俗乐。
现代研究发现,人们拥有的快乐和拥有的金钱往往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财富越多,人就越快乐。
快乐或者幸福,实际上是一种感觉。
你心里觉得快乐了,你就可以变得快乐,这就叫做“境由心造”。
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整个惠州一天只杀一只羊,这羊肉都是给那些当官的吃的,苏东坡根本吃不到。
苏东坡想我吃不到羊肉,不是还有羊骨头吗?
于是他就专门请人买来了羊骨头,用羊脊骨熬汤,不但骨头里的骨髓好吃,而且这碗骨头汤更是甜美,味道好极了。
他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说他在惠州这个地方发现了一道美食羊脊骨。
他还很幽默地告诉弟弟,只是那些狗不高兴了,没有骨头吃了。
现在饭店里有一道菜叫“羊蝎子”,据说就是苏东坡发明的。
苏东坡能够在那么艰苦的生活中,在吃骨头中,发现了生活的快乐。
如果没有一颗快乐的心,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心地善良
《黄帝内经》里说要“德全不危”。
德要全,而不要有缺失。
《灵枢。
本神》说: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说明德是与生俱来的,生来的时候就存在的一种天然本性,符合本性就叫有德。
这个“德”就是天真。
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颗淳朴、天真的心。
《黄帝内经》对此有着详细的论述。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只有保持天然的真气,天然的这种品德,才能做到心地善良。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定义,这个定义有几次修改。
一开始的定义是要身体健康;
后来发现光身体健康还不行,后来加了心里要健康;
后来发现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还不算真正的健康,还有社会适应力要健康;
再到后来又发现,光这三个方面的健康还不够,又加了一条,那就是道德的完善。
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特别强调人要有“德”,最高的德就是“仁”。
仁字是一个单人旁家一个“二”字,本意是说二人的关系,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所以“仁”就是爱心,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后来就有了“仁爱”这个词。
《黄帝内经》也提到这一点: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是说无论是地位高的人,还是地位低的人,都不要去羡慕别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朴实的,纯正的状态,这种质朴的天然状态就是“德”。
一个人只有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乐。
试想一个心术不正,成天算计别人,没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他能快乐吗?
一个不快乐的人,他能健康吗?
心胸开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提到: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是要我们向中古的圣人学习,胸怀要开阔,就像游行在天地之间,要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放宽到四面八方之外。
视觉、听觉要达到四面八方以外,实际上是指人的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或者说一个家庭。
这一点对于心理的调节,对于养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安徽省桐城县,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六尺巷。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有一天,清代大学士张英接到一封家书,说是邻居盖房子把墙砌得挨着自家房子了,希望张英动用自己的权力,让这户人家往后让。
张英在回信上写了这么一首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他家里的人接到这封书信之后,非常惭愧,也醒悟过来了、就主动向后让了三尺。
隔壁那户人家也受感动了,也主动地让了三尺。
这样这条巷的宽度就有了六尺,后人把它叫做“六尺巷”。
要达到心胸的开阔,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要宽容。
有一副对联:
“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有一副对联:
“能受苦方为之士、能吃亏不是痴人。
”在我的家乡-----安徽的徽州,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所房子,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各字:
“作退一步想”。
一个心胸开阔得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狗苟蝇营,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心灵纯净
《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重点讲了“四心”:
心地善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情快乐。
这里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的说法还要加上一个“心”—心灵纯净,共同构成“五心”。
这样,在精神调养方面就全面了。
当今社会,我们过多地关注物质生活,多少人俗物缠身,多少人追名逐利。
由于心灵被污染,所以忙乱、烦恼、焦虑、孤独、忧闷,总觉得太累!
《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实际上分两个层次:
“恬淡”说明,心态平和,少私寡欲;
而“虚无”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是心灵纯净、没有杂质的层次。
这与孔子的“仁爱”、老子的“虚无”,释迦牟尼的“虚空”境界是一致的。
心灵纯净,不仅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源头,更是人生最美妙、最高明的境界。
张其成]“五心养生”——解决当代人心灵困惑的法宝
2008-9-117:
20:
00
5
推荐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
当今社会很多人心理遇到了很多困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最大问题,心理疾病甚至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对付心理疾病,解决心灵问题,《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论语》以及佛家经典都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我们应该从这些经典中吸取修心调神的精髓,来解除当代人生的困惑、心灵的迷茫、心理的疾病。
在认真研读古圣先贤的经典基础之上,加上多年来的修炼实践,我摸索了一套“五心养生法”,这套方法分三个内容,一个是养神功,一个是动功,一个是静功。
这里只介绍“五心养神法”。
当代人面临的心理困惑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当代人的心理状况,所面临的精神困惑。
大家现在普遍都在说一个字,这个字用得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忙”字。
大家都很忙,遇到谁打招呼都说:
“你现在忙不忙?
”回答一般是:
“这一阵太忙了。
”
“忙”这个字很有意思。
左边是一个心,右边是一个亡,意思就是亡心,一个人没有了心了,或心找不到了。
忙的结果是什么?
是“盲”,是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目,眼睛也亡了,眼睛辨认不出方向了。
而“盲”的结果又导致了“茫”,茫然,前途茫然,更重要是心灵茫然,心灵迷失,心理困惑,这是一个流行病。
大家现在可能都意识到了,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年,还是老年,我们的心理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
忙→盲→茫
在青少年当中,尤其是在高校里面,自杀率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一些中年成功人士,也都找不到北,所以有这么一首顺口溜:
“事业进入迷茫期,人生进入困惑期,家庭进入分裂期,夫妻进入凉拌期,子女进入叛逆期。
”这是不是一些成功的中年人士的生活状况?
当然我希望他们不是那样。
但是我所接触的很多成功人士,很多企业家,都纷纷地向我诉苦。
我想这些苦无外乎是一个字,那就是找不到心了,茫然无措了。
老年人呢?
一些老年人由于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渐渐地就有了一种孤独感。
实际上这也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的文化经典是怎样解决的呢?
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心。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五个心,我们一定能够心神安宁,能够快乐幸福,也不会出现这些心灵的问题。
这五个心就是:
当然这五个心,是我用现在话给它做的概括,目的是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
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按照《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清静、少欲”。
首先是要“恬淡虚无”,就是要清静,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心态要平和,不要贪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一个人只要心态清静了,那么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体内,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话:
以后我希望大家见面的时候,如果要问你:
”我希望大家的回答是不忙,我很“闲”。
要说一个“闲”字,这就是《黄帝内经》说“志闲而少欲”,闲就休闲,是一种悠然的状态。
同时“闲”字是门里有一个木字,原本是用木头把门栓住,这样外面的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
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很多,工作可以很忙,但心态一定要闲,要闲情逸致。
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这个“闲”就是“恬淡虚无”,这个“闲”就是少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这一点在《老子》里说得也很多。
少则得,多则惑。
什么意思?
就是越少你实际越有收获,越贪多你实际越迷惑。
我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
不就是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太多吗?
一多了之后就迷失了,就迷茫了,就不知道选什么了,也就困惑了。
困惑了还能快乐吗?
如果人只有在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之下,你才能把心闲下来,心态才能平和。
当然我们说要达到这个平和,真正的心灵要静下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我也希望它静下来,希望有一种悠闲的心态,但是我就很难做得到。
那怎么办?
在这一点上,首先你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要相信老子说的话“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万事万物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