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1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ocx

龙源期刊网

例说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作者:

史柏良

来源:

《教师·上》2015年第12期

摘要:

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依托教材,又跳出教材,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在学科学的活动中用科学。

PBL教学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越来越展现出它的优势,它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格,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PBL;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应用

【概念】

PBL 的全称为“Problem-BasedLearning”,核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时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

学习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有利于学生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最后学习的成果能公开分享。

【优势】

PBL 教学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改变了“我讲你

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

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协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信息的咨询者。

【流程】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梳理出了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一般结构流程:

提出问题,组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展示成果—评价总结,拓展创新。

【例说】

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拓展的《零食与健康》这一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例,阐述PBL在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这一主题在台湾台南大学主办的“2014全球中小学校学习社群创新学习模式线上竞赛活动”中,吸引了中国大陆、台湾等多所学校参加,其中包括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42名学生和3位老师,并最终荣获创新教学奖。

一、提出问题,组建小组

目的:

学生能根据策划的活动主题设计相关子课题,制订活动方案。

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门口马路旁的店铺里零食多到眼花缭乱,每到放学的时间,学生们就三三两两地走进店里,“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呼喊声此起彼伏。

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放学的交通安全,而且存在饮食健康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因此,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形成活动主题

学生可以围绕活动主题从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领域入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策划,设计相关子课题。

如,有学生认为吃零食可能引发龋齿、营养素摄入不足等健康问题,也有学生提出零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于吃零食这种现象该如何看待呢?

小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为此,有小组确立了“零食,好朋友?

坏朋友?

——关于零食对小学生身体影响的调查研究”研究小课题(以下具体案例以这小组的研究过程展开,简称“该组”)。

3.组成活动小组

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每个组要有记录员、发言者,记录员记录组内的活动流程,发言者上课时代表本组向教师和同学汇报本组成果。

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要先认真做好本组的作业题。

如:

①该组有两位学生负责整个活动的计划、资料的整理、拍照等。

②一位学生负责访问、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③三位学生负责查找资料,进行实验研究。

全组一起上台汇报。

4.制订活动方案

在制订活动方案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撰写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

(1)目标要明确、全面:

学生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考虑得不一定全面,教师在巡视时应及时点拨指导。

(2)内容要清楚、翔实:

在活动计划中要写清楚活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也可以分步骤把活动的各个环节写出来。

各小组活动方案形成后在班内交流,其余小组给予补充。

在各小组交流过程中,针对方案的制订及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及时评价,给予肯定或指出不足。

各小组重新完善活动方案并上传本次活动的公共平台“群学网”和“行者数位学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目的:

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网上查询以及与其他学校交流等多种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资料的检索能力及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

该组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间进行资源共享。

利用双休日及课余时间分工合作,并通过线上视频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信息,开展探究活动,包括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经历过的各种事情“带到”小组中来。

1.市场调查

到门口小店、超市等地调查,了解目前市场上零食的种类、质量和流通情况等。

如该组发现:

在一些大型的超市、零食铺里,外包装规范,有厂家名称、生产日期、配料表等。

但校门口小店的一些零食存在“三无”问题。

2.问卷调查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同学对零食的认识以及零食对身体的影响(问卷略)。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调查问卷,据统计,有52%的学生在晚餐时吃零食,

60%的学生在吃了零食之后不太想吃饭了;有40%的学生认为吃零食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有

62%的学生经常吃零食,76%的学生喜欢吃糖类、薯片和汽水之类的零食。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对零食造成的健康问题并不了解,也不重视。

3.查找资料

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的查找,了解不同零食所包含的营养成分,以及对身体的利与弊。

有研究表明,适当吃一些零食,不但不会影响健康,而且对身体有益。

但有些零食不宜多吃,如油炸零食、膨化食品、果冻等加工食品。

4.访问调查

通过采访相关人士等,了解零食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为了得到更全面的资料,该组成员分别对超市老板、家长、同学、老师进行了随机采访。

小店老板的看法:

油炸类零食、口味重的零食比较受小学生欢迎。

家长对待零食有两种态度:

有些家长只要孩子喜欢吃,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不给孩子买零食吃。

同学的看法:

部分同学认为吃点零食可以补充些能量,部分同

学认为吃零食很“过瘾”,部分同学看见别人吃,也想尝尝。

老师的看法:

多吃零食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小店里零食的卫生也没有保障,部分同学吃完零食随手乱扔包装袋,影响环境卫生。

大家对零食的看法不一,那零食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该组又走访了儿童医院的医生。

医生认为: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三餐之外,再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小食品,能够为身体发育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孩子们还能够从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

因此,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吃一些零食。

不过零食中含的营养素远远不如正餐食物中的营养素均衡、全面,零食中的糖含量一般明显高于正餐。

经常吃零食会引起龋齿、营养素摄入不足等问题。

所以,允许孩子吃零食,但不能够以零食来代替正餐,应当让孩子从一日三餐中获得他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除此之外,购买零食应该注意买营养价值高、卫生干净的小食品做零食。

5.实验研究

前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很喜欢吃零食。

我们想通过实验,看看零食是否可以代替米饭、面条、面包等。

于是,我们去超市买来了学生们爱吃的各种零食,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检验了这些零食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结论:

我们发现,滴在玉米肠、虾条、小馒头、花生壳上的碘酒很快就由黄棕色变成了蓝黑色。

科学老师告诉我们,这就证明了这些零食成分中是含有淀粉的。

而话梅、果冻、奶茶粉中则不含淀粉。

这一环节中,学生会遭遇许多困难和阻碍,教师要予以及时鼓励、协调和适当的指导。

三、形成共识,展示成果

在实践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再次集中,讨论交流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体会,在小组内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制订一份集体的成果结晶,除了在班级交流外,还在“群学网”和

“行者数位学园”的公共平台上展示交流。

目的:

通过这个阶段的成果展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过程:

1.课前导入

2.小组展示

展示形式不限,表演、实物展示、实验、演讲、调查报告、视频案例播放或幻灯片都可以。

3.开辩论会

研究相同主题的正反方可以开展辩论。

在辩中明理,知道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要立足于科学的视角,知道合理吃零食的必要,最终达成共识。

相关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的相关栏目,并分享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四、评价总结,拓展创新

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进行总结。

这些从认知和元认知的角度进行的反思和总结,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对各小组的总结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个维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收集和分析、利用信息能力;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③合作与交往能力;④创新能力等。

使评价更趋于科学、合理、立体。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不应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错误结论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点拨。

甚至可以让活动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活动设计。

如“我的零食我设计”“一日三餐巧安排”,在活动中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

(2)发倡议书。

向大家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选择健康的零食。

(3)进行宣传。

制作资料卡片、手抄报进行宣传。

【注意点】

PBL 教学法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要注意三点:

一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涉及和需要综合性学习,对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也要对应科学概念进行筛选整合,并注意可操作性。

二要注意教学进度,涉及线上交流的活动,要注意节点时间的衔接。

三要注意小组内人员的构成情况。

要遵循不重复的原则,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充当不同角色。

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不仅要动脑、动手、动口,也要兼顾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方世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3(02).

[2]王英.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