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1381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后,从落实新的发展观、振兴东北的战略角度,分析建设“绿色东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绿色东北”的总体思路;

从可操作性层面,提出建设“绿色东北”的重大举措,并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教学重点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

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

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江平原开发前的录像片或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地图等。

请大家在地图上找一找三江平原的位置,找出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是哪三江?

这里的人口密度状况,并分析开发前后状况比较。

推进新课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板书: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知识拓展】

阅读三江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认识三江平原的思路。

区内由北东走向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

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沉降区,盆地内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

我们驱车行进至三江平原时,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耸立着一些小山丘,犹如云海中的孤岛。

这里的河流多无明显的河槽,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进入平原后漫散在平原中,形成无尾河。

这些现象说明全新世以来许多地方沉降运动仍在继续进行。

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为60~80米,坡降较大,地表组成物质较粗,黏土、亚黏土层很薄,或是亚沙土、沙、沙砾层直接出露地面,沼泽及沼泽化土地面积小;

东半部,海拔高度一般为45~60米,坡降多为1/5000~1/10000,各种洼地星罗棋布,地表覆盖有3~17米厚的亚黏土和黏土层,渗透性差,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分布。

完达山以南的平原,称为穆棱—兴凯平原,也为一个沉陷区,海拔高度一般为55~95米,自西向东倾斜,坡降较小,表层一般覆盖有1~4米的亚黏土、亚沙土,沼泽率也较高。

由于平原区地势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

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

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即河流纵比降小,河道弯曲,枯水河槽狭窄,河漫滩宽广,排水不畅。

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千米,最长达70千米。

洪水顶托抬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400~25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米。

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于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陆面可能蒸发量为550~650毫米。

(学生探究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要是由三江平原地势低、多雨,排水不畅造成的。

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还有季节性的沼泽化土地。

根据调查和统计,本区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130多万公顷。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三江平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我国开发较晚和未充分开发的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很大。

目前国务院已将该区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要求建成稳产高产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以大豆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基地。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

与我国广大农耕区相比,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比较晚,到1949年只有耕地40万公顷。

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垦“北大荒”,并相继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

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志愿者在荒原上踩出了第一串脚印,冒起了第一缕炊烟,他们是拓荒者,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创造了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通过材料的阅读,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号难题。

当时,许多中国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国外敌对势力断言,中国共产党将无法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前线需要粮食,建设需要粮食,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发出向“北大荒”进军的号令。

从此,沉睡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完达山山麓的千里沃野召唤着一批又一批英雄的拓荒群体。

1947年开始,一批批人民解放军官兵带着征战风尘开进荒原,雪亮的铧犁翻开千古的沉寂,黑土上升起了军垦的红旗。

在解放济南战役中活捉王耀武的英雄群体农建二师8万名官兵挥师北上,出密山、越宝清、奔铁力、拓绥滨,创办了三大农场;

王震将军带着当年开发南泥湾的战将,率十多万转复官兵成建制地布点开荒。

踏着英雄的足迹,数十万大专院校毕业生、地方干部、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等,同样投身“北大荒”开发,将青春热血倾洒在这里。

历经50个春秋,100万人在5.5万平方千米的荒原上开垦出了3000多万亩良田,打下了1000亿千克粮食,支撑了年轻的共和国大厦。

有人算过一笔账,这些粮食以每人每天一斤计算,足够5.5亿人吃上一年

“北大荒”是国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场的平衡器,它始终发挥着确保粮食供应与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

1960年国家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把口粮一减再减,向国家硬是上缴了1.8亿千克粮食,完成了3000万千克大豆出口任务。

1988年全国粮食生产出现波动,国家决定垦区上缴粮食增加到10.9亿千克,用来平抑粮价。

他们把所有的余粮一抠再抠,一斤不少地完成了任务,如果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有的农场管理局一次就损失2000万元。

进入90年代,全国的粮食生产调出省份在减少,调入省份在增多,谁来应急生产粮食?

北大荒人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分忧,提出建设占全国新增定购任务1/10的50亿千克商品粮基地。

到1998年,全垦区已实现年产85亿千克粮食,可提供65亿千克商品粮。

(根据材料,让同学们分析)三江平原垦荒需要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根据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来看,过度地开荒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

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险。

1999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同时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所以保护湿地是关键。

(根据材料,让同学们叙述)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是地多人少,人均耕地0.66~2公顷,提供余粮多,土地平坦,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条件好,机械化水平高,宜农荒地多,开发潜力大。

若水利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可望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

(一)转变原因

(二)三江平原在我国商品粮基地中的地位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

湿地储存了大量的水土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生态旅游的价值也很大。

湿地在促进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积极循环与转化,在维持水均衡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强大的功能。

湿地有其湿润半湿润的气候条件,并构造了一个独特的水循环系统。

湿地号称“自然之肾”,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

有关专家已经建议尽快制定《湿地法》,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治轨道;

改革完善管理机构,实施以自然湿地单元(系统)为单位的统一规划管理;

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

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

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湿地的环境功能

湿地蕴涵丰富的水资源,具有极高的生产力,调查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湿地平均可生产2千克左右的有机物质,仅次于热带雨林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还有独特的环境功能。

它能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息场所。

为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垦区2001年果断停止开荒。

全垦区坚决禁止占用林地、草原、湿地开垦耕地,不准破坏一亩原始沼泽,以保护好现有的1000余万亩荒原和1475万亩湿地。

三、停止开发三江平原

(一)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各种类型的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

湿地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二是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三是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五是防浪固岸。

通过材料分析,思考为什么我国把“北大仓”演化为过去的“北大荒”?

黑龙江垦区是在昔日闻名于世的“北大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