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0144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历史B卷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6、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A.设立邸店B.建立柜坊C.使用飞钱D.发行“交子”

7、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

他们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B.徽商和晋商C.浙商和晋商D.徽商和浙商

8、“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

,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B.唐朝前期洛阳C.北宋开封D.明代苏州

9、下列言论中与“重农抑商”思想相左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C.“工商皆本”D.“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10、清朝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领域的体现

11、迪亚士曾说: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直接反映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A.寻求黄金B.传播天主教

C.到达东方D.证实地圆学说

12、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

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8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C.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1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15、右图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骡机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D.工业革命的扩展

16、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7、以下美国钢铁业统计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8、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19、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D.建立社会主义

2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A.香港地区B.沿海地区C.北京地区D.内陆地区

21、“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

”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

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

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

22、史书记载:

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23、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4、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D.国民党统治后期

25、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执行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6、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27、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

比如:

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大跃进”D.香港回归

28、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们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29、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该城市是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

30、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答题卷(B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4分)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2.阅读下列材料:

(共14分)

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

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由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

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第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

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

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二中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

(2分)

(3)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所说的“公平交易”?

(8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