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绩效 评价研究的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物流企业绩效 评价研究的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企业绩效 评价研究的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早期企业的范围与规模主宰着竞争,而各种财务指标提供了经营成功的评判标准,因而传统的财务性评价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管理理念的要求。
此外,由于当时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战略目标,如Cohen和Lee(1988)提出的最小成本评价模式,Arntzen等(1995)提出的作业时间最小化的评价模式都属于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原有单一评价模式遭遇到诸多问题,如局部最优现象等。
基于单一财务评价指标的不足,发展全面的、综合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由Bradley(1996)提出的结构性绩效评价系统,认为物流绩效应该从业务过程、竞争优势和制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但它主要是基于企业业务重组而提出的评价体系,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物流绩效评价。
相对于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指标而言,定量指标更具有操作性。
具有代表性的是Beamon提出的资源利用率、生产量和弹性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特点是大多数绩效评价指标都可以从企业的相关资料中得出,这有利于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量化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Nevernworkinggroup等在进行物流绩效评价时主要考虑四个指标:
送货时间、送货可靠性、送货灵活性、库存水平。
该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考虑了物流服务质量,而未从物流经济成本方面进行考虑。
由于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单纯从物流服务质量方面来考虑物流的绩效水平,将导致物流绩效评价结果的片面性。
鲍尔索克斯(2002)认为物流企业绩效一般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衡量,内部绩效主要包括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指标、资产衡量和质量五个指标,外部绩效通常从客户感觉和最佳实施基准两个方面来评价。
随着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创新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这些问题应被考虑。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模式,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外理论,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而提出的,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黄福华(2002)对零售业物流绩效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选取应注意几个平衡:
外部评价指标和内部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
成果评价指标与行为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
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
直接评价指标与间接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
黄福华提出的这几个平衡为今后我们在物流绩效指标的选取上提供了原则上和方法上的指导,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王勇等人(2003)从成本、效率、风险和客户管理四个方面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他们创新性地从风险这一角度考虑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但却未能给出具体的风险量化措施和控制手段。
刘秉镰、王鹏姬(2003)依托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构架,建立了“3+1”物流企业绩效分析的模型,即财务绩效评价、客户业绩评价、内部经营业绩评价和学习创新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该指标体系是目前较为合理、完善的。
二、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同时期的企业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不同,评价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主要的代表有以下几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着名运筹学家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物流系统具有多层次特点,用相对量的比较,确定多个判断矩阵,取其特征跟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最后综合出总权重,按此进行优先程度排序,得到各物流单元的绩效排序。
该方法可靠性高、误差小,其不足之处就是评价的物流对象不能太多。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由着名运筹学家和等人首先提出的用于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称为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
由于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越性,它不仅能比较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并且可以对绩效不佳的单元指明改善的方向和程度,因此应用领域也很广泛。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ZadedLA首先提出来的。
它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物流绩效问题(模糊性是指在物流绩效评价中,涉及的评价因素较多,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各因素间还有层次之分)。
由于模糊综合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因此,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物流绩效评价中。
平衡记分卡是Kaplan和Norton提出的,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为基础,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改进学习四个方面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此评价方法的优势在于同时考虑企业的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不仅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竞争实力,还直接表明企业的奋斗目标和宗旨,有利于企业全体职员对其战略计划、目标的理解,有利于管理者对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但由于考虑因素较多,获得评价指标数值的成本较高。
三、对当前研究现状的评述
综合上述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对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多数处于理论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体系。
指标体系方面,由于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未形成系统的、统一的定义,物流企业有多种的单一功能和多功能综合的分别,使得专家学者在指标体系的选择时,侧重点不同,从而形成的指标体系不同;
另外一方面,由于未形成统一的指标选取原则,使得指标体系无法统一。
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很多,但是大多都处于理论阶段,应用到实际问题时,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指标打分统一方面,不同指标的单位不同,获得的数据无法比较,应用合理的打分方法对不同指标打分,使得各指标单位统一;
其次是指标赋权方法的问题,赋权有主客观两种方法。
主观赋权法反映了专家的经验,但专家经验是对过去问题的总结,权数一旦确定就很少变动,不会反映客观条件的新变化。
客观赋权法缺乏专家经验,但指标权数与指标值的实际数值相联系,权数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评价中的一种动态思路,但有时结果会与经验相悖。
此外,在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企业的相关数据,而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可能要对部分数据隐藏,使得作者无法获得真实数据,作出合理的抉择,这也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四、研究方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指标体系、方法体系还是实际应用来看,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在对不同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企业的选取很重要,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什么层次的企业,另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企业的相关数据是否可获得;
本文认为应该从上市的综合物流公司中选择,在其中选择综合情况排名中不同层次的有代表的十多个公司,对其进行绩效评价。
其次,在指标选取时应充分考虑到物流企业财务与非财务方面、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方面、企业客户以及企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为评价更全面,本文认为可以考虑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加上企业信息化及员工状况,即从财务、客户、经营、学习以及内部状况五个方面更全面地考虑。
再次,由于指标中,有些数据可以具体获得,如财务方面这些客观的数据,还有些指标需要打分,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是分越大或越小就越好,应选择适当的打分方法,如模糊指标打分方法及适中型指标打分方法等。
最后,对各个指标赋权时,应充分考虑到主客观赋权的优缺点,应采用组合赋权方法,这样既保留了客观赋权对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和对未来因素的推测,又反映了主观赋权所体现的指标属性对评价的重要程度和专家的知识与经验。
如此才能使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更加真实、可信。
通过横向的绩效评价,可以反映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资源配置和规模等情况,有利于企业发现问题,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其他企业的差距,给企业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可以为选择联盟成员,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联盟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魏继华、宗刚: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J].财会通讯,2007
(1).
Bradley performancemeasurementapproachtothereengineering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D].Ph.D.Thesis,CIMRU,NUIGalway,Ireland,1996(12).
代坤:
西方物流绩效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财会研究,2005(7).
CookeJA.Knowingthescore[J].Logistics,Feb1999.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黄福华: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评价与管理[J].民族论坛,2002(12).
王勇、杨文慧: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4).
魏权龄: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杨明、艾小玲、郭洪涛、张立业:
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物流绩效的模糊综合评判[J].物流科技,2006
(2).
[10]安迪·
尼利:
超越平衡计分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