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927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4.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5.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A.权力之争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日美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6.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7.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A.通过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不断改革,提高民智

C.发展工业,富国强兵D.组织工农,建立社会主义

8.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9.历史图片可以反映社会现实。

下图是来自民国初期的一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②兴起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③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④讨袁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10.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一()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蔡元培—名人系列明信片)

11.梁启超将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达的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由于教义之浸淫,二是由于雄主之布划”。

其中将“教义之浸淫”列为第一点的理由主要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1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是()

A.全盘否定B.全盘接受C.毫无关系D.继承与发展

13.有学者指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孔家店”是指:

()

A、孔庙B、国学C、书院D、儒家的思想体系

15.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16.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8.“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19.光绪元年(1875)初,郭嵩焘上奏《条陈海防事宜》,主张“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

同年,清廷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光绪三年,郭嵩焘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迅速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

郭嵩焘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时,湖南士绅群情激奋,要开除他的省籍。

有人编了一副讽刺对联: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后来,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

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

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

朝廷降旨曰:

“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失败的原因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远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西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涵》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自序》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有何异同?

⑵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郑观应的观点是针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生的什么大事件而提出的?

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⑶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在政治主张上有何发展?

请分析其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

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现点。

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新现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

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庋)的源头。

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现点展开评论;

现点明确,史论结合。

22.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

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

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⑵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23.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

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