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9245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鹏东师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docx文档格式.docx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4.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晶。

它吸取了人本主义必须重视的人的感情因素的思想,强调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学生参与、甚至决定整个学习过程;

它采纳了认知主义的“认知—发现”说,强调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

它又及时借鉴了建构主义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环境和社会互动(如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是源于人本主义,随着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设计中主要包含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

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人文关怀,要充满人文关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6.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

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

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7.知识与能力:

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更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

8.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第一个横幅法令公布的学制,1903年清政府大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定《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他规定的力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患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为基。

俾学生之术亦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其知识,脸其技能,务其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9.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10.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视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是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必修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11.先行组织者策略:

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提出。

指的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先向学生展现的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奥苏贝尔认为,该模式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

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的获得新的内容。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是思维的情绪倾向;

态度是稳定的情感特征;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核心观点,在实践中起着行为趋向、价值标准、原则或尺度的作用。

相对于特定的问题而言,它是抉择的“底线”。

二、简答题

1.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历史教育改革的背景?

(1)教育改革的诉求:

学校从量的拓展转移到求质的提高,课程上从道德品质的改善转为经济的改善,这样就要求历史课程要做出必要的改变。

(2)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沃德《动态社会学》,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学校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与教师谈心理学》,桑代克的《心理学原理》,霍尔的《教育问题》、《青春期的心理教育》。

(3)史学与文化视域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趋向,詹姆斯·

哈维·

鲁滨孙美国历史学家,“新史学派”的代表人,他批判传统史学,通过背诵记忆,强调政治历史,热衷于叙述一些非常特殊的事件,托马斯·

杰西·

琼斯也美国中学社会科确立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之一,在1916年美国社会科委员会中其作为主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学科多样化和课程分化的道路中的困境,1922年,联邦教育局报告中提出的科目已经为1915年的一倍,主要增加的是社会研究,商业学、工艺学之类。

1928年,联邦教育局报告中,提及156种中学教学科目,1934年则是提及206种中学教学科目。

2、抛锚式教学概念、流程以及实施原则?

抛锚式教学一般以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为基础。

确定问题即为抛锚,因为问题的确定即意味着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随之确定。

主张将教学重点置于一个宏观情景中,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借此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

这种教学的用意在于让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学习,使教学处于某种情境下。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即‘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流程:

设锚(设置情境)---抛锚(提出问题)---解锚(解决问题)。

抛锚式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选择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即抛锚;

紧紧围绕着此锚展开探究,由表及里,在具体情境的探究中,寻求背后的历史;

回归教材,形成历史结论和认识,完成学习任务。

3.谈谈对历史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的认识?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史料实证的步骤为:

明确问题,收集、甄选史料,提取、解释证据,形成合理的解释。

4.一堂好课的标准?

有意义,即扎实。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有效率,即充实。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有生成性,即丰实。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常态性,即平实。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有待完善,即真实。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原则:

学生为主体;

目标:

全面、具体、可操作;

资源:

多元、有效、可整合;

策略:

探究、合作、重细化;

过程:

严谨、生成、段段清;

板书:

强调、梳理、重逻辑。

5、简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历史课程设置情况?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在初二开设中国古代史,初三上学期开设中国近代史,下学期开始中国现代史,每周均为2课时;

高一开设世界史,平均每周2.5课时。

这样,历史课在中学的周学时为6.5课时。

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制定的第一个历史教学大纲,对纠正文革时期的中学历史教育的混乱现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1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和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在初一开设中国古代史,每周3课时,初二开设中国近代、现代史,每周2课时;

高一开设世界史,每周3课时。

历史课的周总课时为8课时,这一阶段的历史课程,在课时尚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加。

6、简述美国教育的复兴?

(一)背景

1.社会史学的兴起

2.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

3.新保守主义的历史课程观

(二)《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与核心科目的确定

该文献影响最大的是其对核也课程的强调和其引发的国家标准运动。

《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联邦政府的形式确定了历史课程的地位,为中小学学校的五个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决定为其制定国家标准,这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了历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在美国历史课程改革史上有着重要的标志意义。

(三)《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1992年,联邦教育部和全国人文学科捐赠基金会资助,委托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国家学校历史课程中心”按着规定的时间表来制定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1996年,经过重新修订的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公布,成为指导美国学校历史教学的重要指南。

7、谈谈对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认识?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挂,梳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成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简述文献探究教学设计策略中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提出,考虑价值目标,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好、情感体验,考虑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体验),铺设材料---设置问题---引导解析材料---获取认知或结论;

组织过程,小组或班级的形式。

9、简述1953-1956年历史课程的设置与调整?

1953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规定在初一初二上学期开设世界古代史,初二下学期和初三开设中国古代史;

高一和高二上学期开设世界近代史,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开设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课的课时不变,各个年级仍均为每周三课时,每周总计18课时。

这个计划中历史课程的设置,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先外后中,即先学习世界史,后学习中国史;

二是历史教学采用直线式的编排,初中只进行古代史的教学,到了高中再进行近现代史教学;

三是世界史的教学内容仿照苏联的体系。

10、简述美国十人委员会报告中的历史课程规范?

历史课程延伸至了初等教育阶段。

历史课程作为9门基础课程之一,广泛分布在中学4个年级,比重均衡。

《报告》对课程设计进行了规范性设计。

为四年制的中学制定了四组课选择的课程,古典课程、拉丁语与科学课程、语言课程和英语课程。

四组课程主要区别在于外语种数和程度。

古典课程中的历史,09年级5门课程,每周20课时,历史占4课时;

10年级6门课程,每周20课时,历史占3课时;

12年级6门课程,每周20课时,历史3课时,在四年古典课程中,每周80节课时中,历史占10节,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