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9083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领略黄山四绝、四季的美;

2、激发学生对黄山、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课文在二——五自然段中重点介绍了四块奇石,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黄山石的奇;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教师是思考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

”课标中也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课堂上不要把学生当作教师的附庸,而是充分发扬民主,放飞学生的想象,是学生真正具有主体地位。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

1、在课堂上舍得并乐于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这片课文仅凭文中的几幅图及作者的描述,能是学生领会黄山石既有趣又很多,但切身体会、直观真实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

尤其是略写的“天狗望月等几块奇石,让学生凭空想象他们的样子,还要写出练笔,更是纸上谈兵。

要激发学生对黄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教师如何讲述、引导可以给予学生的。

儿童是具有灵性的,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升华”。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他显然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

为此,我以课本为主体,充分挖掘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的课本以外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微机教室进行广播教学,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由欣赏、放飞想象、大胆表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省时高效”的目标。

这种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不是搞“无土栽培”、“无根培植”,而是被眼前声、图、文并茂的音像资料唤起的。

2、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氛围。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

在读文时以喜欢的方式去读;

欣赏奇石、美景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风景去欣赏;

诵读诗句时,让他们选择喜欢的诗句去读、去品析••…尽量做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文学习的主人。

3、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于是我选择在微机教室中上这节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乐曲,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风光。

如诗如画的美景近在每个学生面前,不仅克服了多媒体影像模糊的弊端,而且把自主选择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在我设计的课件中,可以不按顺序的自主选择、欣赏、感悟、表达。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

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化和发展。

我的本节

课教学设计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力求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去!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国庆节黄金周启发谈话,师相机引入黄山。

2、(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黄山画面)学生交流对黄山的了解。

师随机在屏幕上显示中国版图上黄山所在位置。

【设计意图:

在此环节中,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头脑中“安徽省南部”这五个字,变为在中国版图上闪动的黄山的位置,形象、易懂、不空洞。

3、师描绘黄山美景,引出黄山奇石。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师点击鼠标)学生伴随优美音乐,倾听解说,欣赏黄山奇石的录像。

把握儿童的心理,边书上静止的画面为动态真实的录像,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为学生兴致盎然的思考、品析奠定了基础。

2、初谈感受:

黄山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课文,师随古筝曲范读课文。

教师以朗读的魅力吸引学生,为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从而唤起学生想读、要读的欲望。

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看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听了老师精彩的范读,学生

会不自觉地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

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体

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同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阅读方式,尊重学生

的自主选择,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精读课文,展开想象,切身体悟

1、小结学生朗读情况,引出文中重点介绍的四块奇石。

(学生边答,教师边用鼠标在文中点击石头的名字,使其变红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印象)

2、学生选择喜欢的奇石,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选择喜欢的奇石,自读相关段落后,师指名读,了解朗读情况,师生稍作评议。

3、精读重点段落,展开想象,读中悟情:

学生用鼠标双击喜欢的石头的名字,欣赏动态画面,展开想象,以情促读。

4、全班交流。

在表达中引起共鸣,在朗读中升华感情。

精读阶段悟情,侧重于揣摩品味训练,让学生自由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及描述它的段落,图文结合,朗读渲染,激发想象,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营造了开放的、自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也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5、谈话引入奇它有名字的奇石。

(生双击文中的“…•欣赏更多的奇石。

6、启发想象,激趣表达。

学生选择喜爱的奇石,思考、展开想象后为大家介绍。

为学生创设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欣赏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7、(生双击文中“没名字的”这几个字欣赏没名字的黄山奇石)

大胆想象,无论是有名字的还是没名字的石头,都可以给他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拓展心上,升华感情

1、欣赏黄山四季、四绝风光,领略黄山如诗如画的美。

(1)小结引入:

多么奇特有趣的黄山石啊,除了奇师,神奇的黄山还有更加令人陶醉的美景呢!

(2)(生点击课文标题中“黄山奇石”的“奇”字,进入四绝、司机风光主页)调动多种感官,自由欣赏黄山美景。

教师充分挖掘课文以外的资料,利用生动逼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及亲切的解说调动其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黄山、对美的热爱之情。

(3)全班交流体会。

在交流中,领略黄山神奇的美,深化体验,引起共

鸣。

2、领略祖国名山大川的风采,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小结,引入我国四大名山——黄山、泰山、华山、峨眉山。

2)自由心上,边看边读名人留下的诗篇佳句,在读中升华情感

(学生单击“神奇黄山”的“奇”字,屏幕显示四座名山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黄山——神奇秀丽;

泰山——雄伟巍峨;

华山——险峻陡峭;

峨眉山——清幽秀美。

同样是美,却各有特色。

因此我选择了这四座山为代表,引导学生领略祖国名山大川奇异不同的风采。

以中国地图为背景,显示它们的位置,又在无意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了解了他们在祖国的位置。

(3)以情促读:

感情朗读喜爱的诗句。

以情带声,以声促情,在感情朗读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美的热爱之情。

(广播教学:

显示美丽家乡北戴河风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小结)美丽的祖国如诗如画,其实我们的家乡北戴河就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让我们也背起相机,拿起手中的笔,去拍、去写、去描绘我们可爱的家乡吧。

下次活动课上,我们一齐动手,将这些材料制成课件,刻录在光盘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北戴河、向往北戴河!

总结延伸,把学生领到一个新的天地一一充分展示自

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树立大教育的观点,

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去参加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