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88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docx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根据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龄产业发展特征,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市场调查,发现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为老龄产业在省内发展中存在巨大潜力,并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整体加大科技投入、提倡政府带动老龄产业、企业开发老龄产品和成立行业协会来确保老龄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2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291X(2011)1603

一、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某一标准年龄结构比例上升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按国际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大于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大于7%时,标志着老龄化时期的到来。

从老龄化的过程来看,发达国家是自然老龄化,而中国则是政策性老龄化,在1999年中国已成为老龄化的国家。

同年,安徽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超过10%,达到10.96%,此后安徽省老龄化程度以不同的幅度上升,这预示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在1999年正式到来。

安徽省老龄化的特征包括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发展速度快、城市老龄人口扶养比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显著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1.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

2003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3.22%2005年安徽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4.57%2008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5.96%,达到979.15万,绝对数字十分巨大。

2008年安徽省有9个城市的60岁以上人口超过该市人口的15%。

据历年统计资料预测,该比例将继续扩大。

此外,老龄人口高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1999年到2008年,安徽省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呈总体上升状态(见图1),1999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老龄人口的7.38%,2005年达到了10.09%,2008年则达到了11.15%,绝对数字达112.6万人。

2.城市老龄人口扶养比越来越高。

城市老龄人口扶养比是指老龄人口(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一方面,统计数据表明,从1999―2008年,虽然个别年份出现老龄人口的扶养比下降,但总体走势仍为逐年上升(见下页图2)。

2008年,老龄人口的扶养比达到16.65%。

另一方面,安徽省省老龄人口生活来源还是以劳动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

2005年全省各市老龄人口靠劳动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大多数,分别占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38.34%和45.10%。

其次是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占到老龄人口的11.91%。

而依靠国家保障救助所占比例较低,只占到2.16%。

3.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2008年,安徽省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5.96%。

安徽省内不同的城市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

经济发达但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如合肥、芜湖等由于人口输入带来大批年轻人口导致人口老龄化水平低于全省水平。

省内流向合肥市半年以上的人口占省内跨市外出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44.7%,芜湖市居第二位,达到12.43%。

经济正在转型,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如淮北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其经济正在向其他产业转型,所以外出人口不多。

2008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仅为8.57%,而其人口出生率相对高于全省水平。

所以在2008年的统计中,老龄化程度为12.26%,成为安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城市。

黄山市、六安市、安庆市、池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再加上远离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外来流动人口较少,造成该地区人们竞争意识小,生存压力不大,无形中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导致其经济比较发达但老龄化水平相对较高。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全省老龄化水平的地区,主要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大量剩余劳动力输出而导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如巢湖在2008年的统计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2.34%,成为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4.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过快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1]。

安徽省从1973年开始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这一举措使安徽省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很快。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

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中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2]。

据安徽省2005年统计年鉴,靠家庭供养的60岁以上老人有36853人,占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59.71%。

无子女家庭养老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比多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大得多,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必将给安徽省的社会养老机制带来挑战。

二、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特征

老龄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它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综合的产业,是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用、医疗、娱、学、保险、通讯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卫生保健、生活照料的用品、设施和场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个行业、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3]。

老龄产业不仅为老龄人群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效益,同时还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安徽省老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老龄产业占GDP比重不大、老龄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老龄产品供给不足。

1.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快,但老龄产业比重不大。

据安徽省统计局资料,2005―2009年,每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22%左右的速度增长。

201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达到了26.5%。

虽然经济一直取得较为稳定的增长,但是老龄产业增加的幅度并不很大,几乎不变。

老龄产业与环保产业都属于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未来必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已成为经济全面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2.老龄产品种类少,发展层次较低。

随着老龄产业的不断发展,老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在西方老龄产业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的老龄产品市场已经相当发达,企业在开发产品时除了着重质量优异、方便、实用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符合老龄人特点的产品。

西方发达国家在老龄住宅市场、老龄教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国外商家对老龄产品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创新研发出符合老龄人特点的特种消费品。

而目前中国老龄产品主要以保健营养品为主,其他老龄专用品开发很少。

从芜湖市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了解到,老龄用品主要分为老龄生活助用品轮椅、拐杖、升降设备及其他交通和助走器材,专用通讯设备、视听读写用品用具等老龄营养保健品:

营养滋补品、养容保健食品、保健酒类、保健茶、土特产等老龄生活用品:

老龄服装、鞋帽、生活用品、用具、保健用品、绿色环保建材、包装、原材料、半制品等。

而大商场中的老龄产品大部分有省外厂商生产,如老龄助用品和保健器材多为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生产老龄保健营养品主要由上海市、江苏、广西等省生产,只有富硒康是由安徽省界首市生产,而富硒康也不是由安徽省自主研发的老龄服装多为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生产。

由此可见,安徽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老年产品太少,各行各业对老龄产品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老龄产品生产处于初级层次,对老龄人的精神需求产品开发欠缺。

3.老龄产业市场需求大,供给出现不足。

张纯元是比较早关注人口老化与老年市场关系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中国人口的急剧老化,会给未来消费带来重大的变化,尤其老年人口需求构成市场的变化是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必然结果[4]。

随着中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据专家预测,目前中国老年人市场需求大约为7000亿元~8000亿元,而实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不到1000亿元[3]。

从安徽省目前情况来看,老龄物质产品多由外省生产,本身开发创新的老龄产品极少此外,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将孕育着无限商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了能让自己融入现代生活,而加入到书画、养生、保健、英语、计算机、理论研讨等学习行列[5]。

安徽省的17个地市虽都有老年大学,但师资力量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受益的老龄群体狭小,而各地市的老年活动中心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很少。

由上述分析可知,安徽省老龄产业的供给远远跟不上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一些公共老年服务设施仍需要不断完善。

三、安徽省发展老龄产业的对策建议

1.政府出台政策,带动老龄产业发展。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在老龄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老龄扶养比的上升给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压力。

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积极发展,为扶养老龄群体创造经济基础。

首先,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安全阀,目前,中国城市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老龄人的退休金标准也不断增加,2010年2月,养老保险金又不同幅度上调了一些。

政府应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老龄人的实际购买力其次,结合皖江城镇带建设的大好时机,大力引进资本,对发展老龄产品的企业给予一些税收或补贴,对发展老龄产品的企业加以辅助与支持,促使老龄企业产业化。

2.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发老龄产品。

老龄产品利润空间仅为10%,而其他产品的利润空间则会大得多,如流行服装的而利润空间则在60%左右[3]。

因此,企业不愿意专门生产针对老龄人群的特殊产品。

以2008年为例,全省三人户家庭规模的比例最多,占到29.5%家庭规模在五人户和六人及六人以上户所占比重最少,仅为8.39%和4.73%。

由此可见,三世同堂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因此物质生活在子女孝敬父母的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相应的老龄产品的需要进一步扩大。

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老龄产品的研发,根据自身企业产品生产出特色的老龄产品,该老龄产品又可带来相应互补品的消费。

如,开发老龄房地产不仅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对小户型房屋的需求,而且又节约了资源,同时老年人入住后又会带来老年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费。

3.成立老龄产业协会,搭建老龄产业平台。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于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成立。

广东省、宁夏省等省分均成立了老龄产业协会。

老龄产业协会主要功能在于研究制定老龄产业“行规行约”并监督执行,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参与制定国家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向政府部门提出有关产业政策、经济立法等建议建立老龄产业信息网络,按照规定编发行业刊物组织会员研发老年产品,引进、推介国外优质同类产品开展从业单位、社会组织间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考察、借鉴先进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根据需要举办交易会、展览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各类培训等受政府部门或其他有关单位委托,承办与老龄产业有关的工作。

因此,安徽省应尽快成立安徽省老龄产业协会,将“银发产业”变成“朝阳产业”等。

各地市也应积极成立符合自身地市特点的行业协会,在省行业协会的带动下,共同促进老龄产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4.各地市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老龄产业。

安徽省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中,要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的老龄企业,依托这些地区较为成熟老龄产业基础,开拓创新本省的品牌。

如合肥、芜湖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在今后发展老龄产业的时候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不同的老龄实体产业,在有条件研发老龄产品的企业开发本企业的老龄产品,做到产品专门化、特色化,减少省内不良竞争,而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

以采矿业为主的城市,如淮南市、淮北市、铜陵市、马鞍山市,这些正在或可能变成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在各自的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成立专门的开发区,发展专门的老龄产品生产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