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9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docx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与施工范例

1、概述

现浇水平混凝土构件施工,由于模板及其支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且具有在空间高、跨度大、荷载重的作业条件限制,故客观存在一定或较大危险性。

为方便该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我们将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了归纳,并列举一结构梁模板及支撑架的施工方案(包括计算书),供参考。

2、模板及支撑架设计要点

2.1熟悉图纸,了解现场环境及作业条件,有针对性的编制模板及支撑架设计施工方案及优化方案。

2.2主要设计及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版。

(为了引用方便,下面简称JGJ130-2001规范)。

(2)《建筑施工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0005-2003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建筑施工手册》

2.3模板及支撑架的基本计算内容

(1)梁底模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2)梁底模板木背枋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3)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4)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连接扣件抗滑移计算。

(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6)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7)梁侧模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8)梁侧模板木背枋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2.4荷载分类及荷载分项系数

2.4.1荷载分类及取值

(1)恒载:

水平砼构件新浇砼自重,(取值24KN/m3);模板及支架自重,(取值参考建筑施工手册第四册表17-77,P212,或按实际情况计算);钢筋自重,(取值1.1KN/m3,或按实际情况计算)

(2)活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值2.5KN/m2,或按实际情况计算

2.4.2荷载分项系数

恒载:

N=1.2活载:

N=1.4

2.4.3施工总荷载

总荷载=1.2×(恒载)+1.4×(活载)

2.5主要计算公式

2.5.1纵向、横向水平杆计算

(1)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σ≤f

式中M—弯矩设计值,按2.5.1第

(2)条计算;

W—截面模量,应按本规范    

f—钢材的抗弯设计值,应按本规范

(2)纵向、横向水平杆弯距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M=1.2MGk+1.4QK

式中 MGK—恒载;

MQK—活载;

(3)纵向、横向水平杆的内力按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4)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挠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υ≤[υ]

式中υ—挠度

[υ]—容许挠度,按JGJ130-2001规范表5.1.8取用

2.5.2扣件抗滑移计算

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应满足:

R=RC

式中RC—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按JGJ130-2001规范表5.1.7取用

R—取最大支座反力

2.5.3模板及木背枋计算

模板按连续板计算,木背枋按连续梁计算。

 

2.5.4模板支架立杆计算

(1)立杆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f

组合风荷载时:

+≤f

式中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不组合风荷载时N=1.2MGk+1.4QK,组合风荷载时N=1.2MGk+0.85×1.4QK,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按JGJ130-2001规范附录C表C取值,当λ>250时,φ=

λ—长细比,λ=

lo—计算长度,按2.5.2第(3)条计算

i—截面回转半径,按JGJ130-2001规范附录B表B采用

A—立杆的截面面积,按JGJ130-2001规范附录B表B采用

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ΣNGk+1.4ΣNQk

  组合风荷载时

  N=1.2ΣNGk+0.85×1.4ΣNQk

  式中Σ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Σ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3)立杆的计算长度lo,应按下式计算:

  lo=h+2a

  式中h——支架立杆的步距;

  a——模板支架产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2.5.5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1)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fg

  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p=N/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A——基础底面积

  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按2.5.5第

(2)条计算。

(2)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g=kc·fgk

式中k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JGJ130-2001规范5.5.3条的规定采用。

  f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J7)附录五的规定采用。

  (3)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0.4;对粘土应取0.5;对岩石、混凝土应取1.0。

2.6 支模架的构造要求

2.6.1 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JGJ130-2001规范第6.3.1、6.3.2、6.3.3、6.3.5条的规定;

  

(2)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3)设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用取可靠措施固定;

  (4)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外,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2.6.2 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3)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JGJ130-2001规范第6.6.2条的规定。

2.6.3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大梁模板及支撑架施工方案实例

3.1概况

中交二勘院科技综合楼地下室顶板大梁高1950mm,宽350mm,跨度7800mm,层高5050mm。

由于该梁荷载大,有较大的危险性,我们对该大梁模板及支撑架杆件分别进行了内力分析及计算,保证了安全施工。

3.2模板及支撑架设计

梁模板选用18mm厚木模板,用钢管搭设支撑架体,并与楼板模板支撑架连为一体。

梁模板下设三根木背枋,梁侧模每侧设七根木背枋,木背枋截面为50mm×100mm。

钢管支撑架小横杆间距沿梁纵向立杆间距600mm,梁底设一根立杆顶撑,顶撑沿梁纵向间距600mm,梁宽方向立杆间距1100mm,立杆步距1500mm。

支承架高3000mm,具体搭设见下图所示。

 

平面布置图

 

剖面图

3.3模板及支撑架内力分析及计算

3.3.1计算模型和计算内容

(1)梁底模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2)梁底模板木背枋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3)小横杆的强度和扰度计算。

(4)横、纵水平钢管与立管连接点的扣件抗滑移计算。

(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6)梁侧模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7)梁侧模板木背枋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扰度计算。

3.3.2杆件的内力分析和计算。

(内容见附件)

3.4模板及支撑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3.4.1模板材料选择及要求

(1)模板选用1830mm×915mm×18mm的木胶合板,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容易变形的木材;

(2)模板拼缝处应平、直,50×100mm木枋作为背枋且也要刨直;

(3)钉子长度应为木板厚度的1.5—2.5倍,每块木板与木档相叠处至少钉2个钉子,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4)木枋应符合《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承重结构选材标准,材质不低于三等材。

(5)配置好的模板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

3.4.2支撑材料选择

(1)选用φ48×3.5钢管,连接处采用扣件连接固定。

(2)钢管、扣件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中的规定。

3.5梁模板及支撑架搭设要求

3.5.1模板安装拼缝应严密。

梁按规范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长的2/1000。

3.5.2梁模板支撑架立杆底部垫木枋找平。

扫地杆纵横搭设,离地面150mm~200mm。

3.5.3梁模板支撑架与楼板模板支撑架连成整体,并按规定设剪刀撑。

3.6梁模板支撑架检查与验收

3.6.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检查钢管、扣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检查进场抽样检测报告等。

3.6.2架体检查与验收:

(1)搭设前对地下底板进行验收,地下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C20。

(2)模板支撑架在搭设过程中应对杆件的设置、连接件、构造措施跟踪检查。

(3)架体搭设完毕,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系统、模板支架系统进行验收,必须满足本方案的设计、构造及规范要求。

(4)在浇筑过程中,检查是否超载,观察模板及支架变形情况。

3.7模板的拆除

3.7.1模板拆除之前,模板工长应先填写拆模申请,经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拆除。

3.7.2拆模程序一般遵照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7.3承重模板拆除,拆除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

同时应考虑上部施工荷载情况。

3.7.4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

应立即停止拆除,经处理后方能再行拆除。

3.7.5侧模拆除时,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7.6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理,做到工完场清。

 

(附件)

大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书

梁截面350mm×1950mm,跨度7800mm,层高5050mm。

梁底支撑体系

梁模板用18厚木模板,梁底模板下设三根木枋,支撑架用钢管搭设,小横杆间距为600mm,梁底设一根立杆顶撑,沿梁长方向间距600mm,沿梁长方向立杆间距为600mm,梁宽方向立杆间距1100mm。

1、底模验算

底模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抗弯强度和刚度。

按两跨连续梁计算,木枋作为连续梁计算支座;取600mm为计算单元。

(1)荷载计算

砼自重荷载标准值:

24KN/m3

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

1.5KN/m3

模板支架自重荷载标准值:

0.75KN/m3

振动荷载:

2.0KN/m2

底模施工荷载为q=0.6×[1.95×(24+1.5+0.75)×1.2+2.0×1.4]

=0.6×64.225=38.535KN/m

(2)底模截面惯性矩和截面抵抗矩

Wn=1/6bh2=1/6×600×182=3.24×104mm3

I=1/12bh3=1/12×600×183=2.916×105mm4

(3)内力计算及抗弯、挠度计算

支座反力:

NA=NC=0.375×38.535×0.175=2.53K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