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7941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结构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主梁截面高度h=l/15~l/10=6600/15~6600/10=440~660mm,取h=650mm;

截面宽度b=(1/3~1/2)h=217~325mm,取b=300mm。

3.板的设计

(1)板荷载计算

1)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0.65kN/m2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08m×

25kN/m3=2.0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摸底0.02m×

17kN/m3=0.34kN/m2

小计gk=2.99kN/m2

2)可变荷载标准值:

qk=6.0kN/m2

3)荷载组合设计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

板的荷载组合设计值:

p=γGgk+γQqk=1.2×

2.99+1.3×

6=11.4kN/m2

(2)板的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

500mm,现浇板在墙上支承长度取120mm。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则板的跨度为:

边跨l01=ln1+h/2=2200-200/2-120+80/2=2020mm<ln1+a/2=2040mm,取l01=2020mm;

中间跨l02=ln2=2200-200=2000mm。

图2.30板计算简图

跨度相差(2020-2000)/2000=1%<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五跨。

以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2.30所示。

(3)板弯矩设计值

由表2.2可知,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

边跨内1/11;

离端第二支座-1/11;

中间支座-1/14;

中间跨内1/16。

边跨跨中弯矩M1=-MB=pl012/11=11.4×

2.022/11=4.23kN·

m;

中间支座弯矩MC=-pl022/14=-11.4×

2.02/14=-3.26kN·

中间跨跨内弯矩M2=M3=pl022/16=11.4×

2.02/16=2.85kN·

m。

(4)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对于一类环境,C25混凝土,板的保护层厚度为15mm,板厚80mm,h0=80-20=60mm;

α1=1.0,fc=11.9N/mm2,ft=1.27N/mm2;

HPB235钢筋,fy=210N/mm2。

板的计算过程列于表2.5。

表2.5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

m)

4.23

-4.23

2.85

-3.26

0.0987

0.0665

0.0761

0.1042

0.0689

0.0792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mm2

354

234

269

实际配筋/mm2

Φ10@200

As=393

Φ8/10@200

As=322

②~④

0.8×

234=187

269=215

Φ8/10@180

As=358

Φ8@180

As=279

注:

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C的设计弯矩考虑内拱作用可折减20%;

为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均小于0.35,满足弯矩调幅的要求。

尚应验算板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板配筋率为As/bh=279/(80×

1000)=0.35%,此值大于0.45ft/fy=0.27%,同时大于0.2%,符合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绘制板的施工图

本例板采用弯起式配筋。

因q/g=2.2<3,支座钢筋弯起点离支座边距离ln/6=333mm,取350mm;

弯起钢筋延伸长度a=ln/4=500mm。

分布钢筋采用Φ8@250,As=201mm2,大于受力钢筋的15%;

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采用Φ8@200,伸人板中的长度取l0/4=500mm;

板角配置5Φ8双向附加构造负筋,伸出墙边l0/4=500mm;

长跨方向的墙边配置Φ8@200,伸出墙边长度应满足≥l0/7=289mm,取300mm;

短跨方向的墙边除了利用一部分跨内弯起钢筋外,中间板带另配置Φ8@360,边板带另配置Φ8@400,伸出墙边300mm。

板的配筋如图2.31。

图2.31板配筋图

4.次梁的设计

次梁的计算单元宽度为2.2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根据车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次梁和主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次梁荷载计算

板传来永久荷载2.99×

2.2kN/m=6.578kN/m

次梁自重0.2×

(0.5-0.08)×

25kN/m=2.10kN/m

次梁粉刷0.02×

17kN/m=0.286kN/m

小计gk=8.964kN/m

qk=6.0×

2.2=13.2kN/m

8.964+1.3×

13.2=27.92kN/m

(2)次梁计算简图

图2.32次梁计算简图

主梁截面为300mm×

650mm,次梁在墙上支承长度为24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则次梁的跨度为:

对于边跨

l01=ln1+a/2=6600-120-300/2+240/2=6450mm<1.025ln1=1.025×

6330=6488mm,取l01=6450mm;

中间跨l02=ln2=6600-300=6300mm。

跨度相差(6450-6300)/6300=2%<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取五跨。

计算简图如图2.32所示。

(3)次梁内力计算

由表2.2、表2.4可分别确定次梁的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M1=-MB=pl012/11=27.92×

6.452/11=105.59kN·

m

MC=-pl022/14=-27.92×

6.32/14=-79.15kN·

M2=M3=pl022/16=27.92×

6.32/16=69.26kN·

剪力设计值:

VA=0.45pln1=0.45×

27.92×

6.33=79.53kN

VBl=0.60pln1=0.60×

6.33=106.04kN

VBr=0.55pln2=0.55×

6.30=96.74kN

VC=0.55pln2=0.55×

(4)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如下方法确定:

又,故取。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一类环境梁的保护层厚度要求为25mm;

跨内截面钢筋单排布置(h0=465mm),支座截面钢筋双排布置(h0=440mm)。

次梁正截面计算过程列于表2.6。

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表2.6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5.59

-105.59

69.26

-79.15

0.0187

0.2292

0.0122

0.1718

0.0189

0.2641

0.0123

0.1898

767

922

499

663

选配钢筋/mm2

318(弯1)

As=763

214+218+116(弯)

As=1018

214+116(弯)

As=509

116(弯)+118+214

As=764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均小于0.35,满足弯矩调幅的要求;

As/bh=509/(200×

500)=0.51%,此值大于0.45ft/fy=0.19%,同时大于0.2%,符合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验算截面尺寸。

,因,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计算所需箍筋。

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采用Φ8双肢箍,按下式计算: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大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

418=334mm,大于箍筋最大间距200mm,最后取s=200mm。

为了方便施工,沿梁长箍筋间距不变。

3)验算配箍率。

弯矩调幅时要求的箍筋下限为0.3ft/fyv=0.3×

1.27/210=0.18%,实际配箍率ρsv=Asv/(bs)=101/(200×

200)=0.25%,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6)绘制次梁施工图

支座截面第一批钢筋切断点离支座边ln/5+20d=6300/5+20×

18=1620mm,取1650mm。

第二批钢筋切断点离支座边ln/3=2110mm,取2200mm。

支座截面的214兼架力筋,超过受力筋的25%,伸入边支座的长度la=(0.14×

300/1.27)d=33d;

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las≥12d;

由于边支座的剪力小于0.7ftbh0=82.7kN,故下部纵向钢筋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las≥5d,实际锚固伸入梁端一个保护层处。

因次梁的腹板高度hw=465-80=385mm<450mm,故不需在梁的两侧配置纵向构造筋。

次梁配筋如图2.33。

图2.33次梁配筋图

5.主梁的设计

主梁的计算单元6.6m,按弹性方法设计。

(1)主梁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永久荷载8.964×

6.6kN=59.16kN

主梁自重(包括粉刷)

(0.65-0.08)×

0.3×

2.2×

25kN+2×

0.02×

17kN=10.26kN

永久荷载标准值:

Gk=59.16+10.26kN=69.42kN

可变荷载标准值:

Qk=13.2×

6.6kN=87.12kN

(2)主梁的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砌体墙上,支承长度370mm;

中间支承在400mm×

400mm的混凝土柱上。

其计算跨度:

图2.34主梁计算简图

边跨ln1=6600-120-200=6280mm,因为0.025ln1=0.025×

6280=157mm<a/2=370/2=185mm,取l01=1.025ln1+b/2=1.025×

628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