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360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建设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渡舟镇以北3公里处,距长寿区8公里,重庆市区70公里,毗邻长垫公路。

地处东经106°

49′22″~107°

27′30″,北纬29°

43′~30°

12′30″之间,规划区占地面积100hm2(1500亩)。

1、地质地貌

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属川东平行岭谷弧褶皱低山丘陵区,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比较有规律。

其地质特点表现为:

地势平整,地质较硬,耐力较强。

2、土壤

规划区土壤主要以紫色土、黄壤土、水稻土为主,土层深厚肥沃,酸碱适度,保水供肥能力强,生物循环旺盛,作物生长繁茂。

3、气候

规划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的特点。

常年平均气温17.68℃,最高20.4℃,最低16.7℃。

常年降水量1162.7毫米,最高降水量1457.7毫米,最少降水量836.5毫米,多夜雨。

平均相对湿度80%,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

4、生物资源

规划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较丰富,常见的有猪、羊、狗、兔等畜类4种,鸡、鸭、鹅、鸽等禽类4种,鲤、草、鲫、鲢等鱼类8种。

在植物资源方面,由于该区气候温和,雨水调匀,土壤肥沃,适宜植物生长,植物资源丰富,现有梨、桃、葡萄、枇杷等果树30余品种;

在栽培作物中,目前规划区有玉米、豆类、薯和各种常用蔬菜品种30余种。

在山林及河流中,还生长着不少具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二、社会经济资源现状

1、人口、劳动力资源

规划区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相关的。

2004年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共有服务人员50余人,该中心劳动力数量较多,但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2、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经过3年的努力,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已形成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总投入达750万元,建立起了集娱乐、餐饮、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中心。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其它同行相比,发展更为完善,基础较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农业资源

农业经济资源主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耕地和固定资产,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规划区现有土地面积40hm2(600亩),其中耕地6.7hm2(100亩),主要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等;

林地面积33.3hm2(500亩),果园占30hm2(450亩),主要种植梨、桃、葡萄、枇杷等果树30余种。

以生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2004年出栏肥猪100头,小家禽500只。

以鲢鱼、草鱼、鲫鱼为主的水产品产量达60吨。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0万元,农产品基本能满足本旅游中心的需要,已形成的耕地、林地、水域等都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须条件。

4、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方面,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已初步建成了集普通公路和人行道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建有一个面积约400m2的小型停车场。

在电力设施方面,现有变压器一台,容量80KVA,全部通过农网改造,供电能力较强。

第三节规划依据

本项目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依据如下:

1、十六大会议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00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3、根据《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重庆市三峡库区投资优惠政策》、长寿区的《长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长寿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长寿区十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编制;

4、依据《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1999)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1999)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7)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等有关法规进行规划。

第四节规划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设施建设的进度应与旅游者到达的人次、类型、消费相匹配,分阶段逐步开发,按时序合理分配各种资源。

二、加强科学管理的原则

科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保护和利用目标所采取的合理组织领导、法令措施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科学管理是工作的关键,必须采用功能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结构合理以及高效率的组织网络进行全方位科学管理。

三、原汁原味的原则

在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时,要尽量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不仅要保护大自然的原始韵味,同时保护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等,避免因开发造成自然和文化污染。

另外,旅游接待设施应与当地自然及文化协调,保证当地自然与人的和谐意境不受损害,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品”给游客。

四、大众参与性原则

依托大众回归自然的旅游趋势,适应大众的需求,让大众在参与中得到满足,这不仅要求娱乐设施具有参与性,而且要求在景观布局,建筑设计等方面都能引起游客在情感和理性上的冲动。

五、防治“三废”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开发中,其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设计与实际运作中应尽量做到不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节约资源,即开发中采用“消耗最小”为准则,具体表现为一要节约自然资源,二要适度消费,提倡使用电能、沼气能等资源,倡导在基础设施修建中尽量采用当地的石材。

六、效益优先的原则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产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要始终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产业规划、资源开发、市场运作等方面都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经济效益,保持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七、系统配套的原则

旅游业是住、食、游、行、购、娱六大要素共聚的综合性行业,因此在发展旅游业时,必须注重综合配套,使六大要素系统协调发展,形成旅游综合生产力。

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发展生态旅游不可避免地将会影响到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退化又必然会削弱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规划的编制中,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促使可更新的资源不断增值和永续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规划必要性与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规划必要性

目前,长寿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已全面完成前期建设,集娱乐、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中心已现雏形,并在长寿区享有一定知名度。

重庆市进入了西部大开发的黄金时期,生态旅游业也随之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类生态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规划区现有的各种资源优势,拓展新领域,突出特色,将规划区建设成为本地区的龙头产业。

根据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规划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并对主导项目的选择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对于加快巴乡谷生态旅游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制定和实施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发展规划,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区建设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以前,规划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生产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益低下,且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模式的改变,人们开始从单一的物质需求逐步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迎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旅游业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调整原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业势在必行。

同时应把旅游结构调整和规划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规划区生态旅游业的良性循环。

通过规划区建设,逐步形成以观光旅游、生态度假、商务会议、少儿教育、养老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中心。

新的旅游经济将逐步取代传统农业经济,以高效益、高品位、高形象为特征,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发挥出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规划区建设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最佳发展模式

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目前以农家乐和鱼庄的经营方式为主,通过本规划建设,把发展度假旅游、科技修学旅游、商务会议旅游和养老旅游统一协调起来,将发展旅游业与建设环境、培植资源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与掠夺性的经营思想和增长方式决裂。

将传统的旅游发展思路转变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方向,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比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具有更好的资源利用能力和资源整合功能,将生产、加工、市场、消费集中于一体,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在实现不同功能的同时,扩大了资源利用范围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三、规划区建设是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生态旅游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必然选择,其基础性工作是确定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开发建设,形成区域化布局、系统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规范性经营的旅游产业。

通过规划区建设,调整现有的园区布局和经营方向,实现旅游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从而为生态旅游产业化经营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规划区建设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二十一世纪初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工作的中心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在此背景下,搞好巴乡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的建设对整个渡舟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突出。

通过规划区的建设,将生态旅游业与农业综合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而且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以及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

五、规划区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规划区的建设不但立足眼前,更是放眼未来的全面规划。

生态度假村的建设充分满足了游客的会务、休闲需求;

通过银发园的建设,解决了老人养老难、老有所为难、子女抚养老人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体现了全社会对老人的关爱和政府对老年问题的关注;

阳光乐园的建设突出了儿童回归自然,健康成长的主题,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少儿的关切。

在规划建设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满足现代人和未来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时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防止环境破坏,体现出科学的发展观。

六、规划区建设是实现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生态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我们在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