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实行“坐班制度"
,几乎每天8小时不离学校.教师办公期间课余除了备课写文章,其余时间,都挂在网络上,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多样性,让教师们对网络也兴致愈浓.网络的普及,教师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大大增加,除了上班期间,下班回家也没少用互联网。
如果某一天学校断网,很多教师也会产生某种失落,某种空虚感,觉得工作很无聊.当教师们习惯了网络虚拟世界,现实中各种情感关系纽带将被淡化,虚拟世界也在快速变化,而对于靠群体生活来建立安全感的人类来说,势必会感到空虚与无助,人容易失去努力方向、生活重心和价值感,迷失自我。
有的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心理危机,或发展成心理疾病。
网络是把双刃剑,过度使用网络是不是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教师是否因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而产生某种心理偏差,值得我们探究。
中小学教师肩负着祖国未来栋梁的培养重任,研究探索教师心理健康非常必要。
本研究探索电子化办公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概念辨析。
本研究中,涉及几个重要概念。
1。
健康与心理健康
(1)健康:
关于健康,其英文是:
health。
传统的观点认为:
健康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至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历次修改中,明确阐述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在内。
(2)心理健康的界定及标准:
心理健康英文为MentalHealth.它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概念。
随着人所处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变化,它的衡量标准也在变化.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专家学者有不同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
总体上,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过程.
(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2004年辽宁省的研究结果有50%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2.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教育频道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SCL-90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是:
四成教师常常焦虑、八成老师压力巨大、教师地位受到撼动。
杭州市教科所对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广西柳州地区教师测评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男女教师之间敌对、偏执、恐怖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大于40岁年龄组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显著高于40岁以下教师。
上海地区,上海教科院研究员的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有:
教师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念乱发脾气,无由发怒,与人交往时不自在,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在与别人交谈时胡乱猜疑对方说话的目的等,从而产生了压抑、自卑、自负、守旧等不良心理。
2005年四川自贡市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城乡中学教师之间在SCL—90各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但他们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均数、阳性均分都明显高于常模,提出结论:
经济不发达、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面临更大问题。
2006年广州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差。
以上诸多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程度、维度都比较复杂。
2。
网络过度使用涵义的界定与阐释
(1)涵义.
网络过度使用(InternetOveruse,IOU),或叫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其主要特征是:
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2)网络过度使用的研究现状.
1)网络过度使用概念由来。
关于网络过度使用,最早美国纽约精神病医师伊凡•戈德堡(IvanGoldberg)于1994年首先借用《美国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诊断标准》(DSM—IV)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
随后,匹兹堡大学的教授金伯利•扬(KimberlyYoung,1996)从DSM-IV对于病理性赌博的判断标准中发展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PIU)的概念,将它定义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并将其看作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也有学者称此种现象为“网络行为依赖"
(InternetBehaviorDependence,IBD)等.对此类现象的各种定义都反映了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这一现象,虽然所用的名称不同,但其内涵却基本相同。
2)网络过度使用诊断与评估
对于网络过度使用的诊断与评估没有公认标准.Young认为DSM—IV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过度使用的病理特征,经过修订,形成八个题项的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因其评定标准从赌博成瘾直接转化而来,而且没有信度、效度及常模等统计指标,科学性值得怀疑。
对Young所制问卷的不足促使评估的发展,Davis编制出《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它包含五个因素:
安全感,社会化,冲动性,压力应对,孤独—现实,共36个题项,是一种七级自陈量表。
如果被试测出的总分超过100或任一维度上的得分达到或者超过24,则认为网络过度使用。
该量表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开始的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较好效度。
台湾学者陈淑惠(1999,2000)综合DSM—IV对各种成瘾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案例的观察,遵循传统成瘾症的诊断概念模式,以侧重心理层面的原则编制了《中文网络过度使用量表》,该量表包含五因素:
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网络过度使用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及健康问题,共26个题项,是一种四级自评量表。
总分代表个人网络过度使用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过度使用倾向越高。
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大陆学者在研究时较多应用Young的量表,但在应用时一般都经过了修订,以适应国内情况,林绚晖等对福州大学的调查和王立皓等人对江西某大学的调查均应用了此量表,而且林绚晖在应用的时候分析了其信度,r系数为0.736。
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旨趣开始尝试自编问卷,如师建国的《网络成瘾自评量表》,欧居湖的《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问卷》等。
在教育研究中,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网络使用研究很多,但是关于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比比皆是,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网络使用方面的研究,却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网络过度使用尚未被列入精神病学的诊断统计手册,但是此类问题已引起很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教师群体网络使用的研究,采用较为中性的词语“网路过度使用”为主题来叙述,避开“网络成瘾"
这样具有负性指向的词语,同时用“网络依赖”来衡量过度使用的程度,将使用网络分成正常使用、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四个级别,后三种级别属于过度使用范畴。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徐光兴。
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2]师建国。
成瘾医学(第1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205—206。
[3]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导刊。
2008年04期。
[4]肖莉.黄国红。
九江市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
九江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5]赵军秋。
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年第1期.
[6]刘梦莲.网络文化与网络时代教师素养探索。
。
[7]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
邓云龙.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
7No.11999.
[8]黄国栋。
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SCL-90问卷数据分析[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宁夏卷)[C]。
2010年
[9]周福初、魏庆平、胡英俊、陈勇、颜泽锟.自贡市200名城乡中学教师心理状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年第9卷第l期。
[10]金华、吴文源、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年05期。
[11]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J].辽宁教育,2000,(9).
[12]吴樟兴。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2,(5).
[13]周雪梅、俞国良。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14]刘恩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2001,(7).
[15]刘斌、刘继文、李玲、王英霁、钱毅.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May,28(5)。
[16]王金道.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标准与对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5期。
[17]张世娟.冯江平.10年来有关我国中小学教师SCL-90研究的元分析。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05年.
[18]秦启庚。
陈勤。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