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4889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故A项正确;

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铺平道路,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

湖南常德一模·

28)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

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

这说明建国初期(  )

A.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C.政协很好地代行了人大的职能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3.(2015·

湖南岳阳一模·

26)(18分)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00字左右。

)(8分)

【考点】

(3)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

(3)首先需要表明对材料三中观点的态度,同意或者反对。

同意材料三观点,即认为中国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需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入手。

而反对材料三观点,则认为中国并非“一党体制”和“纵向民主”,需从新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的全面与多样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3)(任答下列观点之一即可得8分)

观点

述评

观点一中国实行一党制

该观点是错误的。

(2分)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2分)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两者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避免了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下轮流执政、互相倾轧的局面。

(4分)

观点二独特的纵向民主

该观点有一定道理。

(2分)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三大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分)其中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自下而上的结果,堪称“独特的纵向民主”。

(2分)

4.(2015·

湖南怀化一模·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

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

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2)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

(10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监察制度;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监督制度

(2)第一小问特点,概括特点题仍然可以遵循:

分层——找关键词——概括的方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

民政府施政方针》”可见都是法律,因此概括特点为监督法制化;

“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控告局”得出特点是成立专门监察机构进行监察;

“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得出特点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开展了三反运动”得出特点是开展群众运动纠正不正之风;

“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出特点是利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

第二小问作用,中共实行监察制度肯定与党、国家、社会、人民等有关,因此可以从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等角度去分析中共监察制度的作用。

(2)特点:

监督法制化(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

(2分)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

(2分)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政治作风建设,从源头上根治腐败(自身监督);

(2分)开展群众运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

(2分)充分利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记分)

作用:

形成了依法反腐的有效机制;

纯洁了党的队伍;

为建立(或)巩固政权赢得了保障;

涤荡了社会风气,澄清了吏治,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

(任意答对3点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

5.(2015·

湖南长沙一模·

40)(25分)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

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

《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

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

(15分)

【考点】戊戌变法;

清末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依据材料一中“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材料二中“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宪法在制定上受西方和美国以及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在目标上依据材料一中“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和材料二中“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可以概括出目标是“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

从过程上看,依据材料一中“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以及材料二中“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可以看出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依据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

”可以看出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

依据材料一中和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宪群体看主要包括: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以看出多种力量的努力;

从作用上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都推动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进程。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封建的专制主义传统较为深厚,加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都影响了近现代宪法的制定;

依据材料二中“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可知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

(1)特点:

(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

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

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

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

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

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或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

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任答5点即可,每点2分。

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

(经济因素)缺乏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