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新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新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新编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④①②⑤⑥③
B.⑤⑥②③④①
C.④①⑥③⑤②
D.⑥③②④①⑤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
n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________(A笑不可抑
B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zhà
n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________(A盘虬卧龙
B盘根错节)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一穗花(__________)
②琼浆(__________)
③沉dià
n________
④zhà
n________开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
3.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4.“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
”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
“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
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
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
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
”医生对我们说。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
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
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
“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
”大哥吃惊地问。
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
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
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
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
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
”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
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
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7.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小说以“良心”为题,意图是告诉我们人要怀有恻隐之心,同时也告诉我们人应该有感恩之心。
C.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始了对父亲的憎恨。
8.分析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2)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9.小说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什么?
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好处?
四、句子默写
10.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3)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4)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________________,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
(7)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9)________________,善行者究其难。
(10)法不阿贵,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横线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14.在文中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何作用?
15.有人说,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喜欢那个季节的三峡,如何向你的游客解说?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
叫她呢,也不闻。
(乙)
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
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节选自《朝花夕拾》,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