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360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

《光绪向左,明治往右》中说:

“(日本)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幕末志士们更乐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注重有效性、实用性。

”“(中国)所谓中学西学之争,其实争得是清统治集团背后的现实利益,而不是学术上的真理强国的策略。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中日分别组织的两次出国考察的差异:

1887年,光绪帝钦定傅云龙等12人赴美洲欧洲等地考察,由于动机不明,立意不高,此次以考察外国地形要隘、军事设施、制造厂局为目的的考察最终成为了一次华丽的走秀,而清政府派遣考察的这批人才也最终未被重用。

而在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组织的考察中,明治政府的要员们几乎全部出动,全方位学习和借鉴欧美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法律等各种制度,而且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大纲。

可以说,这次游历在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击守旧势力

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在改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与守旧势力发生激烈的冲突,日本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与守旧的日本幕府集团发生了冲突,日本的维新志士在同腐败的守旧集团斗争中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使他们得以通过武力解决国内都守旧势力,正是由于倒幕运动的出现,使得日本扫清了向西方学习的一大阻力,得以顺利的开始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反观清政府,维新派拥戴的是一个连自己的皇位都保不住的傀儡皇帝企图通过宫廷政变或排除顽固势力的方式来掌握政权,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在变法过程中,慈禧操纵用人大权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可以说是是军权掌握在了守旧派的手中。

当维新派与守旧力量展开决战的时候,维新派只能找袁世凯求助,而在袁世凯将他们出卖后,光绪帝被囚瀛台,戊戌六君子被害,变法只能以失败的结局载入史册

稳扎稳打的改革策略

1868年明治维新政权建立以后,通过废藩置县,使得各藩全部解体,实行“四民平等”;

通过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发展有重要意义;

文化开明、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使西方文化大量进入日本,特别是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到明治末年全国就学率已超过95%。

1890年以天皇命令形式发布《教育敕语》,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道德规范纳入军国主义的轨道。

正是这条理有序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改革的成功,日本迅速走出了封建时代,开始接受资产阶级人权、民主思想,为建立资产阶级近代国家奠定了基础。

戊戌维新在策略上似操之过急,在新政改革中未分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

103天的新政,颁发上谕达100多道,改革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方面。

新政上谕纷至沓来,究竟哪些措施是主要的,哪些措施是次要的,连改革者也弄不清楚。

由于君主专制的官僚机构臃肿庞杂,更缺乏强有力的行政组织措施,使得新政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

以改革机构这一新政内容为例,康有为曾主张不必裁减旧衙门,只需添置新衙门,并主张官爵分离,给年事已高的冗员爵位及优厚物质待遇,这是较稳妥之措施,而光绪帝一次就下令裁撤了十多个衙门,这样就触犯了大批官员的特权和地位,必然会使矛盾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正是发展的一个好时机。

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

日本政府抓住了这一适合其发展的时期,积极向西方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

把握时机

戊戌变法开展于19世纪末,这一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

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极力压制清政府的发展。

激化,使他们群起而反对变法。

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编导11组

乔诗涵

戊戌变法

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明治维新

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经济上:

“殖产兴业”:

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社会上:

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军事上:

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

文化上:

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思想上:

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

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而出现的。

它们在两国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它们对两国历史的实际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两者有类似起因,戊戌变法仿效了明治维新的变法内容,性质均为流血但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法,但是结果大相径庭,一个改变了国家命运另一个却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戊戌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但在唤醒国民独立、自强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但却为日本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目标性质类似,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向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变法的兴起有不小推动作用。

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

政变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他们都是书生出生,在政治上虽然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缺少谋略,戊戌变法103天,而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的谋略和经验就丰富多了。

明治维新的发起人都是武士出生,日本维新派精明强干,新政府成立,施政方针只有再三斟酌后改定的五条誓文,却实实在在地初步改造了政体。

然后逐步实行废藩制县,取消身份证,废除士族华族特权,改正地税,发展实业和近代教育,最终实现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开化。

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是存在很大不同的,除了这以外他们所依靠的力量和变法的背景也不同。

戊戌变法所依靠的是光绪帝,所以最后失败。

而明治维新领导人多为长洲、萨摩藩的中上层武士。

受到人民的支持和物资的大量资助,力量与中国相比强大多了。

所以资本主义在两国的势力是强弱不同的,那么变法在中国失败了也是理所当然的。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作用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以德川幕府为代表的腐朽的封建统治遭到资产阶级和人民的激烈反对。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后,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稳定政局保存实力,假意愿意“返还大政”请求辞职。

不料弄巧成拙,获得了明治的准奏。

自此拉开了幕府与皇权的争夺序幕。

到1868年,江户被攻陷,日本长达七百余年的幕府统治时代彻底宣告结束。

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盟的中央集权国家。

幕府倒台,明治天皇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后,成立了明治政府,开始了富国发展的明治维新运动。

明治政府成立后,立即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纲领,着手改革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明治天皇效仿西方列强的制度,对日本的原有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改革。

1868年4月,天皇公布《维新政体书》,确立权力的归属是天皇之下的太政官,并且借鉴西方的先进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法律体制:

“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规定立法官不得兼任行政官,司法官不得兼任立法官。

此后,又陆续对中央国家机关进行改组,实行分权原则,规定太政大臣专管行政,立法权由贵族院行使,司法权由大审院行使。

在司法体制和刑法制度方面,明治政府惊醒了初步的改革。

设立刑部省,统一领导司法行政,下置各种法院专掌审判。

修改刑律,废除笞、徒、杖、流四刑,改为惩役和死刑两种,并减轻刑罚,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

此外,还聘请了法、德等国家的法学专家来日本讲学,创办法政研究所和法政学院,翻译研究外国,尤其是西方的法律培养法律人才。

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为了加速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使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发展几乎是和向垄断基本主义过渡同时进行的特点。

其结果加重了对工农大众的剥削和压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急剧尖锐化,工农运动日益高涨,严重威胁了明治政府的统治。

在工人运动的浪潮和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下,要求成立民选议会,建立“完善的立宪政体”的呼声越来越高,迫使明治政府不得不答应制定宪法。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第一部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诞生了。

早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关于行政诉讼法规定:

对于地方行政官吏的违法行为,民众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考虑到这样可能带来司法官牵制行政之弊端,1889年《明治宪法》确立了行政诉讼与普通司法审判相互独立的原则。

明治维新后,为适应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需要,日本曾先后颁布了银行、票据、保险、公司等单行条例。

1881年,日本开始参考法国的商法典来制定商法典,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曾颁布过一系列的法规。

随着后期垄断资本主义的逐步形成,日本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颁布了涉及银行、证券交易、运输、森林、渔业、产业组合等方面的若干法规,为日本经济立法提供了基础。

由于明治维新后经济上开始有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明治政府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进行了劳工立法,于1911年颁布了《工场法》,并于1916年开始实施。

其内容包括限制劳动者的最低年龄,给予贫困职工以生活补助等。

明治政权建立后,日本的刑事立法仍然沿袭着封建法律模式,看不出资产阶

级刑法的特征。

直到1875年,日本政府才着手制定西方式的刑法典。

由于这部法典不适合具有长期封建主义统治传统的日本国情,遭到了各界强烈反对,不久就进行了修改。

明治宪法颁布前,日本无普通诉讼和行政诉讼之分,所有案件具有普通法院审理,只有一个法院系统。

明治宪法颁布后,日本按照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两个系统来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