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178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docx

初中数学说课设计

乘法分配律说课设计

  [说设计理念]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正式使用,人教版教材第八册“乘法分配律”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显得不协调。

在教学中必须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新定位,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根据这一意图,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变更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摒弃传统的重结论的记忆、算法的模仿,而注重在让学生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的过程上,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说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与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教学中,先组织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得到了两个等式,并比较这两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与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组算式,引导学生在小组辨析与争论中,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说学生情况

  此次教研课的对象就是四年

(1)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有追根刨底的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与思维能力,所以一般的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活跃。

  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6页与38页的部分练习。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与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与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与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与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说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说教学难点:

  能准确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规律,并加以运用。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主要从购物情境入手。

  谈话:

同学们,西门小学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广州市少儿武术大赛”了,体育组的吴老师准备为她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与准备一些食品,我们一起去瞧瞧好不?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

从图中您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

买5件上衣与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您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不?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馈:

您就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

  谈话:

两个算式解决的都就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您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不?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

刚才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与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如果吴老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

(买5件短袖衫与5条裤子)

  提问:

买5件短袖衫与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您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不?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

32×5+45×5与(32+45)×5。

  再问: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启发:

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引导:

瞧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发现了等式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

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中写有算式的纸条,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

  分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

最后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

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就是多少?

有办法使她们变得相等不?

  要求:

您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不?

先试一试,再算一算您写出的等式两边就是不就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

  3、揭示规律。

  提问:

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不?

  谈话:

您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不?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结:

a加b的与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的与就是相等的。

这就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

(a+b)×c=a×c+b×c]

  三、实践运用,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您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不?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题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略)

  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2×5+45×5(32+45)×5

  =160+225=77×5

  =385(元)=385(元)

  两个数的与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

  说课后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就是本章的难点,它不就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

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

在设计本教案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试图寻找一种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不同的人的数学水平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方式。

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

  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以往教学该课时都就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

我想就是不就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

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出来的算式就比较开放。

学生能自由发挥,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气氛热烈。

由学生计算总价列式,到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形式不一样的算式,结果却就是一样的。

这都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就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的。

  三、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就是由具体——抽象——具体。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就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就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与表扬,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四、在学习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就是巨大的。

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瞧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

尤其就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她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代数式》说课稿讲稿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我选取的就是浙教版七上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课题为《代数式》,本节就是在完成了实数数集的扩充,了解了字母表示数后,进一步学习代数式及列代数式.从数到式就是学生认识上“质”的飞跃,就是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可以说本节就是“代数”之始.同时,本节课所渗透的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与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代数式的概念及用代数式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了如下的“现有发展区”.但对初一新生来说,从“数”到“式”这种认识上的飞跃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不深刻,尤其就是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还较弱,所以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感到难于理解.据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与学生认知特点,我从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了解”、“运用”与“发展”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水平来确定的.

  过程、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就是根据本节教材的独特性、抽象性,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确定的,以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现有发展区”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最近发展区”的认知矛盾,促成“最近发展区”向“目标发展区”转化,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波利亚的问题解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情境教学法,融入地方文化、参观情景、导游角色、问题解决等元素,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一般规律;并附以实物与多媒体教学,创设有趣、直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烘托重点.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融、验、探、合”四字学习法,即融入情景,在情景中快乐学习;体验过程,在过程中建构知识;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培养品质;合作交流,在交流中获取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会”为“会学”.

  四、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我把这节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以下5个环节,下面对教学过程设计作详细的说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先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纪念馆的一组照片,简单介绍鲁迅其人其事,结合金秋十月,营造秋游氛围,并请学生做导游,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励学生,做好一名导游可得解决旅程中的许多问题.

  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