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153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docx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

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评价因素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第2章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和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在这

个系统中,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种种的冲突与矛盾,

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1.1人

在构成道路交通的四大要素人、车、路、环境中人起主导控制作用[14]0

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乘客、骑自行车者都包含于人的因素中,因此在研究交

通问题时,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驾驶员身上是不完全的,还应注意乘客、行人、

骑自行车者。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驾驶人员的观察、判断、

操作等方面所发生的失误。

例如:

驾驶人员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

未保持安全行驶距离、采取措施不当等,另外驾驶人员的身体、生理、精神状

态等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违法现象极易诱发道路交通事故,例如:

行人随意横

穿马路、翻越交通护栏;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行车道、逆向行驶。

对车内乘客而言,只更要遵守交通规章制度(如不携带危险品上车、不违

章拦车爬车等),一般不会成为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2.1.2车辆

作为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与道路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

系。

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包括机动车、自行车以及其他非机动车,机动车是一

种快速交通工具,防护性能好,但是其防护性能只保护驾驶人员和车内乘客,

因此,相对于非机动车而言,机动车是交通强者。

所以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主

要研究机动车的特性。

影响机动车安全性能的因素主要有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和电气

系统(图2-1)o

机动车转向系统关系到车辆操纵性能,如其中零部件出现异常,车辆有可

能出现翻车事故。

机动车制动系统是降低车速的控制器,是安全行车的核心部

件之一。

统计数据表明:

有15%左右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制动系统失灵或制

动力不足引发的。

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若出现爆胎、充气不足或车轮脱落等

现象极易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2-1影响机动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

2.1.3道路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由于对道路条件认识的不足,往往把责任归咎于

人与车辆,只有那些很明显与道路及道路构造物失修、路面光滑、缺少护栏、

路肩状况不良等有联系的事故,才用道路条件来解释[i6,mi0

在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实地调查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道路

交通事故并非驾驶员的失误和错误操作所致,主要是由困难的行驶条件所引

起,如许多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

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ys}0

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见图2-20

图2-2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

道路的线形或几何要素不合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道路的几何要素包

括平、纵、横及其相互间的协调,还包括视距保证。

在平面线形中应考虑线形

的连续性、曲线半径、曲线长度等;断面线形应考虑纵坡长度、纵坡度等;在

横断面布置中应考虑断面形式、超高、车道加宽、中央分隔带等;线形的协调

性指的是平纵曲线的结合;另外视距保证中应分清超车视距、停车视距、会车

视距和错车视距。

道路交叉口、路面状况以及各种交通工程设施都会对交通安全有较大影

响。

平面交叉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除了考虑交通信号控制外,还要保证视距

要求;对于立体交叉口,主要考虑匝道的线形以及和主线衔接的端部。

完善的

设置合理的交通工程设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行车安全。

这些设

施包括:

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岛、照明等。

2.1.4环境

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方面,各自包含的内容见图2-30

在自然环境中,包括气候条件(风、雨、雪、雾),道路沿线的植被和生态、

地形条件(山岭和平原),地理位置(北方和南方)等;在人工环境中,包括

路侧干扰、道路障碍物和土地使用情况等fisla

图2-3影响交通安全的环境因素

2.2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多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下形成的一个复杂综合体。

交通安全评价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

及汽车工程、交通工程、道路工程、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多门学

科,影响因素繁多,且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zo}0

若要对诸多因素逐一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为此,在构建交通安全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对交通安全水平影响比较大,且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分析;

<2)对于某些有相互渗透的因素只在一方给予考虑,力求简化系统分析

的复杂性;

<3)既能集中反映交通安全的度量水平,又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道路

交通安全状况。

2.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上述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确定原则,选取22个指标作为城市交通安全

评价指标。

根据各个指标的不同性质,将22个指标划分为5大方面:

道路主

体工程、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交通运行状况、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道路交通事故状况。

根据揭示的安全问题不同,又可以把他们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状况,是根据道路具体发生的实际交通事故进行

评价,反映实际上交通安全的一个定量水平;

第二类包括道路主体工程、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交通运行状况、交通

安全宣传教育四个方面,主要是进行交通安全状况的系统检查,反映实际上交

通安全的一个定性水平。

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4所示。

图2-4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4评价指标分析

1、第一类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其发生的频率与严重性实质上反映了人、

车、路、环境几个交通要素各自的可靠性以及相互的协调状况,透过交通事故

率,可以从宏观及综合的角度上反映出现有道路的使用状况和品质。

而且,事

故是显性因素,以事故为基础的评价指标直观,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根据我国目前公路交通事故的统计手段和方法,采用交通事故的绝对数和

相对数值来反映交通安全水平,具体选择的评价指标,如图2-50

图2-5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评价指标

2、第二类指标

表2-1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道路主体工程

在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实地调查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道路交通

事故并非驾驶员的失误和错误操作所致,主要是由困难的行驶条件所引起。

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道路条件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合理的道路横断面设置

评价内容:

可以分离不同的交通流;减少路面面积;无影响安全的横断面

变化,特别是旧路利用段,与出入口协调的路段、桥涵,城乡结合部等[2'1.

为交通控制和照明设施提供设施用地;提供行人和非动车保护;消除潜在的驶

入错误车道的机会;可以缩短行人穿越道路所需的最小绿灯时间。

(2)合理的道路路面状况

评价内容:

合理拟定路面结构;合理设计路面厚度;合理设计路面材料。

(3)合理的交叉口设计

评价内容:

交叉口设计随交通量大小及交通混合程度而变化;选择合适的

交叉口形式,尽量避免畸形交叉口;合理确定交叉口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包括交叉口的转弯半径、车道数和宽度;保证行车和行人的视距;设计科学、

合理的交叉口相位相序。

(4)合理的交叉口渠化

评价内容:

可以禁止特定车辆的运行;明确地规定车辆行驶路径;鼓励合

理的运行的速度;有效地分离冲突点;为直角交叉和平角合流提供方便;为行

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庇护;定位和保护交通控制措施有利于期望的交通控制

方案的实施。

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是“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并且使所有道路使用者能

够在道路上有效、有序地行驶”[2210

(1)标线施化率

标线施划率是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公路或新建道路的道路交通安

全管理土作。

标线施划率指建成区内施划了交通标线的道路里程占全部道路里

程的比例。

(2)标志设置

评价内容:

城区主干道,次干道上(双向)平均每公里合理设置交通标志

的数量。

单位:

块/公里[[23]0

(3)路口灯控设置率

评价内容:

城区内信号灯控交叉口数量占应设信号灯的交叉路口总数的比

例。

(4)监控设施设置评价内容:

重点路口安装闯红灯监视设备;重点路口和多发事故路段安装

测速设备;测速设备安装路段上设置测速提示标志;安装闯禁行监视设备等交

通监控设施。

(5)城区交通安全设施

评价内容:

交通隔离设施设置规范、合理;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科学、合理,

满足实际需求;学校周边过街设施、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及相关的交通标志设

置率为100%o

(6)道路照明

评价内容:

主干道亮灯率不低于98%;在隧道出、入口等需要视觉适应的

地方设置了科学的过渡照明;各级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

计标准》;光污染(如背景亮度过高会使交通信号的可见度降低;灯具布置产

生的闪烁频率不当时,对驾驶员产生不舒适感。

)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a]0

3)交通运行管理

(1)重点违法行为发生率

评价内容:

无牌无证率;机动车辆超速率;客运车辆超员率;货车和拖拉

机违法在人率;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率[[25]0

(2)重点路段管控能力

评价内容;在事故多发路段和交通拥堵路段设置值勤点,严格查纠交通违

法行为。

(3)城区路网交通流组织

评价内容:

制定城区路网交通流组织方案;路网交通流量分布均衡;建立

静态交通管理制度和机制,停车场站建设和管理到位;统一审批占用、挖掘道

路;非法占道得到清理。

(4)交通事故紧急救援

评价内容: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急救网路,对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实行“绿

色通道”;建立危重伤员医疗专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抢救

联动机制[26]0

(5)道路安全隐患整治

评价内容:

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管控车辆、驾驶人源头;遏制非客运

车辆违法运营;遏制交通违法行为;深化摩托车、电动车专项治理;遏制交通

事故高发势头,减少重特大事故、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4)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重点群体的专项教育

评价内容:

交通部门严格营运驾驶员培训机制,公安部门重点加强对驾驶

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并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司法行政部门将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普

法教育计划;教育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有关内容纳入

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并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操行评

定;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宣传贯彻《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加强

对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农业(农机)部门结合农时特点,采取

适合农村特点的有效形式开展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用工

单位组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知识学习教育。

(2)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

评价内容:

交通参与者普法程度、交通安全常识知晓情况。

C3)交通参与者守法律

评价内容:

交通参与者遵章守法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